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篇
  90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2篇
  1970年   12篇
  1969年   8篇
  1968年   5篇
  1967年   7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余霞  钟年 《心理学探新》2019,(5):393-399
文化心理学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心理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有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取向,是一门有胸怀、有气度、能包容的学科。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诞生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拥有共同的学科渊源,这种天然的关系决定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运用文化心理学的正当性、必然性。文化心理学的全球化研究视角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参照; 文化的观念、文化适应理论、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冲突理论等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化心理学还为跨文化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具体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反之,跨文化传播研究不仅为文化心理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还为其理论建构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2.
拼音文字文本阅读研究发现,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多的跳读发生、向前眼跳幅度更长、回视次数更多。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了老年人阅读的“风险阅读”策略。为探究在中文阅读过程中老年人的加工特点以及与拼音文字阅读的策略异同,实验采用镜像和正常两种方式呈现文本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中文阅读过程中,相较于青年人,老年人的跳读率更低,向前眼跳幅度更小,采用的是一种更为谨慎的阅读策略。在镜像呈现的条件下,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的跳读率没有显著差异,在正常呈现的条件下,老年人的跳读率显著低于青年,表明在汉语阅读中老年人采取更加谨慎的阅读策略与其副中央凹加工能力下降,以及汉语与拼音文字两种不同书写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3.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复现性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实证研究难以重复验证,信度较低。大量研究使用多层技术,但只报告整体信度,导致研究可重复危机。基于各种信度系数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理论,以二层模型为例,总结多层信度计算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检索应用情况,并用MPLUS进行实例演示,最后讨论单层信度估计存在的偏差及分层估计的好处。总之,对多层数据进行分层信度估计是很有必要的,可消除因测量工具缺乏信度而导致的研究不可重复。  相似文献   
124.
研究以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为视角,运用元分析技术梳理了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究了影响其关系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共27篇中英文文献,56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包含被试17146名。结果显示,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98),与消极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65)。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歧视知觉测量工具的影响,与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歧视知觉测量工具、学龄段以及消极结果类型的影响。同时,元回归分析发现,文献年份对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 性别对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探索提升留守儿童心理社会适应的新路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5.
以345名12~17岁初中阶段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流动儿童父母心理控制与道德推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控制正向预测流动儿童道德推脱;(2)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流动儿童道德推脱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学校道德氛围感知间起调节作用,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与男孩相较,女孩的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受到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ccount for children's performance in an educational setting by evalua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 factors and the subjects' differential responsivities to social reinforcement The child subjects performed on Porteus mazes, which were viewed as complex, stress-inducing tasks They were differentiated in terms of sex and test anxiety levels. Each child received the same number of noncontingent reinforcements, which consisted of either verbal praise or verbal criticism or no feedback The data yielded significant triple interaction effects among anxiety, sex, and social reinforcement for the time and error scores on the mazes The data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implications for remediating performance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and their support for the theoretical conception of test anxiety as a chronic drive state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the extrinsic, motivating effects of verbal reinforcement can be reasonably characterized, but only if one attends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those subjects being reinforced.  相似文献   
127.
In his paper “The Opposite of Human Enhancement: Nanotechnology and the Blind Chicken problem” (Nanoethics 2:305–316, 2008) Paul Thompson argues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disenhancing” animals in order to improve animal welfare poses a philosophical conundrum. Although many people intuitively think such disenhancement would be morally impermissible, it’s difficult to find good arguments to support such intuitions. In this brief response to Thompson, I accept that there’s a conundrum here. But I argue that if we seriously consider whether creating beings can harm or benefit them, and introduce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to discussions of animal disehancement, the conundrum is even deeper than Thompson suggests.  相似文献   
128.
选用情绪智力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9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情绪智力、生涯适应力、压力性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部分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2)压力性生活事件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生涯适应力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压力性生活事件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为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56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未来时间洞察力、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0.
贝叶斯统计方法是心理学数据分析的热门方法。研究全面论述贝叶斯方法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与方向。现阶段贝叶斯方法以模拟研究为主,应用方向为心理学研究常用的项目反应理论、认知诊断、计算机自适应、结构方程模型。同时,评述发现贝叶斯方法正逐步被国内心理学研究者所接受。最后,文章讨论了当下贝叶斯统计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局限性及可能的原因,建议统计学者开发界面友好的贝叶斯软件,并在心理学课程中加入贝叶斯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