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82篇
  1166篇
  2020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9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 47-year-old right-handed man underwent craniotomy for clipping of an aneurism at the trifurcation of the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ubsequently, he suffered a left hemisphere CVA after which his speech and language resembled that of Broca's aphasia with accompanying apraxia of speech. Medical, behavioral, and acoustical data amassed over a period of several months indicated numerous contraindications to traditional diagnoses of Broca's aphasia, apraxia of speech, and dysarthria. Ultimately,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patient had a selective impairement of phonation or laryngeal apraxia. This was illustrated dramatically when he was taught to use an electrolarynx which allowed him to bypass his disrupted phonatory system. Speaking with the electrolarynx, the patient communicated normally. Any semblance of Broca's aphasia disappeared. Supralaryngeal articulation was normal; apraxia of speech behaviors were absent. This case report indicates that dissociation of oral and laryngeal gestures due to brain injury is possible. Mechanisms underlying such a dissociation for this case are reviewed. The possibility of discrete center lesions in the frontal motor association area ca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apraxia of speech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鑫辉 《心理学报》1988,21(1):72-78
新开拓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心理学史已经宣告建立。它填补了世界心理学史的一项重大空白,为国内外心理学界所瞩目。它正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研究对象和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划清了一些基本的界限;基本范畴与术语的研究更加深入,整理出了一套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体系;开展了中西比较研究,更有说服力地确立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建立和发展了国际学术联系,扩大了中国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许小东 《心理学报》1988,21(2):56-62
现今工业企业中所采用的奖励系统多数是由基本奖和超额奖两部分构成。本研究考察了基本奖和超额奖不同的配比结构对作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结构的奖励系统具有不同的激励功效,关键的影响因素是超额奖励率和基本奖励率之间的奖励比,在多数情况下,奖励比越高,作业绩效越好。最后,讨论了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郑雪 《心理学报》1988,21(2):69-7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海南岛黎汉中小学生智能发展的差异性及其根源。研究对象是120名海南岛保亭县纯黎族的山区和黎汉杂居的通什市区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研究方法包括智能测查、文化背景调查和个性特征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保亭、通什两地黎汉学生的智能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两地文化背景差异和某些个性特征有关,而与民族性无关。  相似文献   
5.
汉字词匹配的偏侧化效应和事件相关脑电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研究用音同或形似汉字词对为材料检验大脑半球偏侧化问题。反应时的结果表明音同材料是右视野左半球优势,形似材料是左视野右半球优势。ERP的振幅(特别是P_(300))在音同条件下左半球比右半球显著的小,而在形似材料条件下左右半球无大差别。在两种材料的条件下,ERP潜伏期在左右半球之间也没有显出任何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左半球与汉字词匹配时的语音编码有关,而ERP(P_(300))似乎可以做它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8,21(4):88-94
王清任是中国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本文在分析主心说和主脑说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脑髓说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它在我国心理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即:结束了我国几千年主心说占统治地位的历史;完成了我国古代主脑说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7.
立体视觉的心理物理和VEP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物理试验是研究立体视觉的主要方法。70年代VEP开始用于体视研究,并取得许多结果。由于VEP信号复杂,这些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使用心理物理试验和VEP对比方法对体视加以研究。我们的结果是:VEP波形中第一个正峰与刺激图形的亮度有关;N_2峰和P_3峰的潜伏期对判断体视存在与否有重要价值;本试验确定N_2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40ms—28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290ms—310ms;P_3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80ms—31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340ms—360ms;体视存在时的VEP与无体视存在时的VEP的互相关系数小于0.1;有体视的VEP其功率谱密度在8Hz附近有一峰;心理物理试验中使用强制选择得到的结果从VEP波形比较中可以确认是可靠的;有体视的VEP其N_2和P_3的潜伏期随视差变化呈现规律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可能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我室的系列工作表明,大鼠在条件性行为的建立中,海马齿状回、CA_3、CA_1区均出现LTP样变化,并将之称为习得性LTP(Learning-de-pendent LTP),而且发现每次训练作业后突触效应的增强,经一段时间(4小时)后就  相似文献   
9.
量词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理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缪小春  桑标 《心理学报》1992,25(3):10-17
本研究试图探索人们对舍有“所有”、“每一个”、“有一些”等量词的肯定句、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的理解。要求成人被试尽快判断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句子和哪一幅图画的内容相符。结果表明,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为(1)句子的表层结构和它的底层意义的一致程度;(2)句子的意义和从图画中得出的命题的一致程度;(3)句子中使用的量词。结果还表明,否定句的判断时间不一定全都比肯定句的长。  相似文献   
10.
词切分的韵律学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2,25(4):59-65
本文是关于汉语普通话词切分的一个实验报告。用无意文重复句和合成句作语音材料,探讨音节时长分布、基频曲线、音节强度以及共振峰等韵律学线索在词切分中的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在排除语义和音段层面信息的条件下,听者能够根据句子的韵律学特征进行句子结构的判断和词的切分;在对切分有效的韵律学线索中,最重要的是音节的时长分布模式,其次是基频曲线,音节的强度和共振峰变化对切分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