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1.
2.
3.
4.
采用图-词干扰范式, 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汉语口吃者的语义编码。实验1发现, 在基本水平命名中,口吃者与非口吃者均表现出语义干扰效应, 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显著长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 口吃者在语义相关干扰条件下所受到的干扰比非口吃者大; 在类别水平命名中, 口吃者与非口吃者的表现类似, 都表现出语义促进效应, 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显著短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 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错误率也显著低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错误率。实验2发现, 在基本水平命名中, 当SOA为-200 ms、-100 ms和0 ms时, 语义相关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在语义无关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时, 当SOA为-100 ms和0 ms时, 口吃者的语义干扰效应比非口吃者更加明显。整个研究表明, 口吃者的语义编码出现了延缓, 口吃者比非口吃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排除语义干扰词的干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关于口吃的多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5.
6.
7.
亲属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形成, 是个体首属的社会关系, 被视为人类学研究的“王冠”。在每种语言中, 都有表征亲属关系的词, 即亲属词。亲属词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婚姻、社会和文化的信息, 是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和民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01年以来, 通过一系列对汉族大学生、汉族儿童及青少年、纳西族、摩梭人、傣族、基诺族、彝族和白族的亲属词分类研究, 发现了不同民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揭示了影响亲属词分类的因素, 显示了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揭示了语言影响亲属词分类的机制, 为语言影响认知的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 揭示了不同民族的亲属关系的特点, 为民族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汉语口吃者在不出声言语中的语音编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口吃者与非口吃者在不出声言语中语音编码的差异是口吃者语音加工异常的有力证据。通过三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口吃者与非口吃者监控汉语拼音中声母、韵母及声调的差异。结果表明,口吃者对声母的监控与非口吃者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监控韵母及声调时,口吃者的反应显著慢于非口吃者。研究结果支持了关于口吃的“内在修正假说”,对研究汉语的语音编码有启发,对于口吃的诊断和治疗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摩梭人和汉族的高中生为对象,采用自由分类法,考察在满月酒、结婚和吊唁情境的亲属词概念结构,揭示微观文化情境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影响以及与宏观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1)在不同情境下,摩梭人和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两个民族都看重"亲属的亲密程度"和"辈分",但摩梭人还区分"照顾者/被照顾者",汉族人还考虑"性别"和"亲属关系的性质";(2)摩梭人对亲属词的分类体现了母系文化的特征,重视舅舅和外甥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体现了汉文化的特征,重视媳妇和孙辈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亲属概念具有核心特征与情境依赖特征。文化和情境通过概念特征的激活和分类标准的采择影响对亲属词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以摩梭人和汉族的高中生为对象,采用自由分类法,考察在满月酒、结婚和吊唁情境的亲属词概念结构,揭示微观文化情境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影响以及与宏观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1)在不同情境下,摩梭人和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两个民族都看重"亲属的亲密程度"和"辈分",但摩梭人还区分"照顾者/被照顾者",汉族人还考虑"性别"和"亲属关系的性质";(2)摩梭人对亲属词的分类体现了母系文化的特征,重视舅舅和外甥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体现了汉文化的特征,重视媳妇和孙辈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亲属概念具有核心特征与情境依赖特征。文化和情境通过概念特征的激活和分类标准的采择影响对亲属词的分类。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