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0篇
  3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技能形成中的脑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淑范 《心理科学》2006,29(6):1496-1497,1483
对运动学习,视知觉学习,镜像阅读,语法学习和动词产生学习的脑实验研究,主要有单通路调节加工模型和双通路转换加工模型,实验侧重研究学习的时间进程。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examined (1) the relative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abuse and other pathological childhood experiences in China reported by out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with other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without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2) whether the primary predictors of BPD in North America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PD in China. The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203 outpatients with BPD, 109 outpatients with other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70 outpatients without Axis II diagnose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hildhood Experience of Care and Abuse Questionnaire (CECA.Q). Patients with BPD reported significantly more physical, emotional, and sexual abuse than either comparison group. Four types of childhood experience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BPD: maternal neglect, paternal antipathy, sexual abuse, and maternal physical abus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aternal physical abuse is as strong a predictor of BPD in China as sexual abuse, a finding not replicated in North America.  相似文献   
3.

Compared with their non-migrant peers,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face major risks and challenges that may cause them to develop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Nevertheless, research has seldom addressed their victimization by bulli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ir mental health outcomes, much less the roles of 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sources of resilience in that relationship. In respons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how bullying victimization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fluences migrant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through 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sources of resilienc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school-based multistage random sample of 1,132 migrant children in Grades 4–9 (mean age = 11.88 years, range = 8–17 years; boys = 55.6%) attending public schools in Nanjing and private schools in Guangzhou, Chin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erformed with Amos 25.0 revealed that both 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sources of resilience mediated the effect of bullying victimization on migrant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lbeit intrapersonal sources demonstrated a slightly stronger mediation effect. The results thus suggest that social workers and educators should provid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hat promote 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sources of resilience among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相似文献   
4.
崔代革 《心理学报》1987,20(2):40-47
本实验是关于飞机平视显示器高度字符的工程心理学研究。使用TRS-80微型计算机为主要实验仪器,通过对六种不同高度字符的动态显示和信号响应能力的测定,优选出最佳高度字符,为我国未来的平显军用规范提供适当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倪渊  李翠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5):711-730
多层次积极追随力是创业企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已有研究强调不同显性领导对积极追随力的影响, 结论存在较多争议。对此, 以内隐领导理论为基础, 构建了“内隐创业型领导-积极追随力”的多层次互动模型。根据此模型, 内隐创业型领导通过关系认同和领导代表性对个体与团队积极追随力产生促进作用; 团队积极追随力通过积极心理资本塑造内隐创业型领导; 团队差序氛围、员工传统性和领导特质调节焦点是互动关系重要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6.
句子先提述的参与者在可提取性上的优势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永明  崔耀 《心理学报》1994,27(2):113-120
下述五个实验就汉语句子成分(包括句子的参与者及其动作)的提述次序对其可提取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句子先提述的参与者比后提述的参与者容易被提取,提述的次序对参与者的可提取性有明显影响。(2)先提述参与者的这种优势与句子呈现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3)在系列呈现的条件下,先提述参与者的易提取性与探测词呈现的延迟间隔有关。(4)在系列呈现的条件下,参与者以名词形式出现时,被试的反应速度较快,而参与者以名字的形式出现时,反应则较慢;在同时呈现的条件下这种差异基本消失。(5)句子参与者的行动(即句子的动词)的提述次序对其可提取性也有明显的影响,说明提述次序对句子成分的可提取性的影响,不只限于句子参与者本身。  相似文献   
7.
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丽娟  瞿平 《心理科学》1998,21(1):39-42
本研究分别对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初一、初三年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一年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在两类学校之间不存在差异,而初三年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在两类学校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都有所发展,但重点中学的学生发展得更好。本研究表明学校的教育环境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以社交媒体信任为切入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考察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心理机制。采用问卷方法对963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既能直接促进公众的辟谣行为,也能通过增强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产生间接影响;(2)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影响公众对自媒体的信任,但自媒体信任不能独立于官媒信任影响辟谣行为。因此,我国社交媒体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且官方舆论占主导地位,及时、有效的官方报道不仅能提高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也能促进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进而实现网络谣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8─11个月婴儿迂回行为发展特点与学习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奇  陶沙  曾琦  芦咏莉  王雁萍 《心理学报》1997,30(3):286-293
采用程序标准化的婴儿迂回行为测验,探讨了244名8-11个月婴儿的迂回行为发展特点及学习能力。结果表明:(1)8-11个月婴儿的迂回行为水平表现出随婴儿月龄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2)8-11个月的婴儿具有从反复尝试中学会迂回行为的可能性,其中9、10个月的婴儿的学习可能性较大,而8个月婴儿的学习可能性较小。(3)8-11个月婴儿的学习速度随月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语义联系类型和强度对预期推理生成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耀  陈永明 《心理学报》1998,31(1):14-20
首先采用开放式问卷实验方法,由被试生成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以及组成这些事件的各种活动和活动的参加者。然后,对这些事件熟悉性、对活动的典型性和可区分性三个维度进行主观评价,形成事件以及每个事件活动序列,并据此编制实验材料。实验主要考察活动的典型性和可区分性对于熟悉性高的事件的预期推理的影响,以及不同工作记忆能力的被试进行事件预期推理时的加工模式。实验结果表明:(1)高工艺记忆能力的被试对事件的预期量小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