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2篇
  6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ecent studies have begun to test certain fundamental assumptions underlying popular models of feature perception. This research is continued here. It was discovered that every basic assumption that was open to test in the present study was disconfirmed. However, several new characteristics of line and curve feature perception were discovered: (1) Feature perception sensitivity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features present in a stimulus pattern, and the decision criteria for reporting a feature de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features contained in a pattern; (2) the decrements in sensitivity reported in (1) were greater for features lying inside a pattern than for those on the exterior; and (3) feature perception sensitivity actually improved if another feature was known to be correctly perceived during the same trial. Likewise, feature sensitivity decreased if another feature was missed on any trial. At the present time, a system that first extracts global and then local (more detailed) featural information provides a basis that qualitatively accounts for our findings and is also compatible with several other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2.
Animal Cognition - Exploring new and unfamiliar environments is critical for survival,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food, shelter, mates, and sources of danger. The open field paradigm is commonly used...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为雄 《现代哲学》2006,5(2):17-24
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宣传与毛泽东本人有密切关系。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宣传有发起作用。1950年以后,从大规模普及毛泽东思想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都与毛泽东努力捍卫自己的思想使之在实践中不受干扰分不开。只有正确说明毛泽东怎样看待人们对自己思想的宣传和学习,才能真正完整叙述毛泽东思想及对其宣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胡胜利  周爱保 《心理科学》2006,29(2):469-472
化学概念表征是化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化学概念是以命题、表象、产生式和图式等方式表征的。化学概念表征有表象优先性、丰富性、相关性、个体性、可变性等特点。学习者对化学概念理解的本质是形成恰当的心理表征,用“正确度”、“深度”和“速度”等概念,对化学概念的表征可作更为精致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桂英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6,29(3):671-673
本文以117名体育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测量、访谈等方法对在校体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作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自编的“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体育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9.4%;(3)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不同专业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类别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三校生(来自职校、技校和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因素和学习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4)人际交往因素和学习因素对体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建议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在学生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6.
胡卫平  韩琴 《心理科学》2006,29(4):944-946,928
运用实验的方法,对371名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男女生的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发展趋势基本相同,男生整体上要略高于女生,差异不显著;(3)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学校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展趋势上,城市小学二到三年级停滞不前,乡村小学则迅速发展,之后发展趋势相同;(4)三到四年级是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7.
王洪礼  胡寒春  潘运 《心理科学》2006,29(6):1464-1465,1473
对555名大学新生进行研究,探讨了大学新生的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的交流恐惧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2自我概念与交流恐惧存在较高的负相关;3个人自我、身体自我、现实自我对大学新生交流恐惧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聋童执行功能发展:聋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标准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任务(DCCS),对76名智力正常的3~8岁聋童和78名3~5.5岁的正常儿童进行了对比测试,旨在考察聋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结果发现,3岁组的聋童和正常儿童在DCCS任务上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正常儿童在4~4.5岁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期,而聋童要在6岁时才有快速的发展,到7岁后才相当于正常儿童5岁的发展水平,大约滞后2年。研究认为,造成聋童执行功能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1)语言符号系统和聋童特有的符号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2)聋童可能存在计划和灵活性的缺陷;(3)聋童可能存在命名和标识策略上的困难和注意机制的缺陷。结合关于聋童心理理论发展滞后于正常儿童7年以上的报道,心理理论发展和执行功能发展在聋童身上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冯廷勇  苏缇  胡兴旺  李红 《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对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并编制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测验。对四类院校918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等5个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5个因素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测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0.
返回抑制是指当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反应变慢的一种抑制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返回抑制研究开始关注最多能在多少个线索化位置上观测到返回抑制效应,即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文章着重从序列线索化和同时线索化两方面介绍了当前返回抑制容量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