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Linehan创立。作为第三代行为治疗之一,该疗法以行为主义理论、辩证哲学、生物社会理论及禅宗为哲学基础,通过增加患者的技能使用,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边缘人格障碍,自杀及自伤行为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也广泛适用于其他心理障碍及群体。DBT的临床效果、改变机制及拓展应用都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要:正式反馈通过系统收集当事人的效果反馈来追踪其治疗进展,进而识别缺乏治疗进展的个案,并通过促进治疗策略的调整来阻止治疗失败。正式反馈是近20年来发展出的一种循证治疗手段,其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当事人的咨询效果。正式反馈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临床有效性检验和实用性发展两个阶段。正式反馈可用于促进个体、夫妻和团体咨询的效果,也可用于评估临床督导效果、确定督导个案和指导临床督导。未来研究可探讨咨询师对待正式反馈的态度,拓展正式反馈的使用价值,建立正式反馈系统的本土化常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通过一例抑郁症病例的52次心理治疗和效果评估说明核心人际图式改变、人格改变与症状缓解的关系。核心人际图式采用自编我的感受问卷测量,人格改变采用SWAP-200测量,症状采用OQ45.2测量。结果:核心人际图式的变化伴随着临床上可观察的人格改变、症状缓解及当事人总体功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症状缓解主要体现为主观困扰的降低,但在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质量上改变不明显。结论:核心人际图式、人格障碍轮廓和症状缓解具有共变关系。  相似文献   
4.
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互动中对咨询有促进作用,同时咨询师不当的非言语行为也会阻碍心理咨询。总结前人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存在实证研究不足、孤立于咨询进程进行研究等问题,并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如果要突破目前的研究瓶颈,需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朱旭  江光荣 《心理学报》2011,43(4):420-431
为了解中国当事人如何看待咨询中的工作同盟, 对工作同盟做初步的本土概念化, 采用协商一致的质的研究方法对来自1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20名当事人的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与工作同盟相关的域有6个, 分别是情感联结、任务、投入、合作模式、发展变化、影响因素。前三个域可以看作是工作同盟的构成要素, 而后三个域则是对其外部特征的描述。对每个域的含义及其与现有理论和研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元分析考察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基于SCL-90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元分析共纳入文献67篇, 研究发现:(1)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人差, 两者在绝大多数因子上差异显著, 只有在与常模一比较时在人际敏感因子上效应量没有达到显著(d = 0.05, p = 0.142 > 0.05)。(2)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相当, 两者在5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d = −0.16~0.21, p = 0.000~0.041 < 0.05), 但是绝大多数效应量都在小范围以内。(3)除性别外, 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警种、地区、样本容量等因素对研究结果有影响。以后的调查研究应该注意这些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任志洪  江光荣  叶一舵 《心理科学》2011,34(5):1106-1112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404名中学生,对其施测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我的班级问卷和抑郁问卷,应用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和结构方程中介效应检验技术,分别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与抑郁关系间的调节与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核心自我评价对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竞争三者和抑郁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但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不佳;(2)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与青少年抑郁间起着中介作用,其中核心自我评价在竞争与抑郁间关系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领悟, 采用协商一致的质化研究方法对15位当事人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个与领悟有关的域:领悟的内容, 领悟的效果, 影响领悟产生的因素, 评估领悟质量的依据, 领悟出现时的反应, 领悟的来源和阻碍领悟发挥作用的因素。形成了领悟的概念界定:领悟是对自己和他人(主要是自己)的新认识, 对自己的认识内容包括, 自己的问题模式, 心理困扰或问题模式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 以及自己内在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暴力电子游戏的短期脱敏效应:两种接触方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晓丽  江光荣  朱旭 《心理学报》2009,41(3):259-266
比较主、被动接触暴力电子游戏的脱敏效应,以44名男性大学生为被试,利用生物反馈仪测量被试主动参与游戏或被动观看游戏录像前后,及随后观看暴力视频过程中皮电与心率的变化(脱敏效应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暴力电子游戏可以产生脱敏效应。接触游戏15分钟后,暴力游戏组观看暴力视频过程中皮电的增加值明显小于非暴力游戏组;(2)游戏的接触方式对于脱敏效应的程度无显著影响,但主动参与组对于游戏内容知觉到更高的愉快与更低的沮丧  相似文献   
10.
计划行为理论述评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向反过来受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并被证实能显著提高研究对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文章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概述,包括理论的提出、内涵、测量方法以及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并指出了理论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