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圆箓道士的墓塔坐落在敦煌莫高窟大泉河东岸的戈壁滩上,塔上的墓志铭简要地记述了王道士的生平、敦煌活动的经历以及藏经洞的发现。关于藏经洞宝藏的外流,作者认为并非都应归咎于王道士个人,而是落后的民族在那个愚昧无知的时代里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王圆篆是一个普通的道士,但由于他发现了震惊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并且被牵连进藏经洞经卷大量流散的事件中,因此成为撰写西北道教历史时一个不能回避的人物.现通过对近些年发表的文献资料的归纳,对其生平与功过作一番陈述,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方广锠 《法音》2012,(7):25-29
敦煌遗书蕴含世界四大文化、六大宗教丰富信息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中国北方陷入动荡。而在遥远的中国西北,道士王圆籙在静谧的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个藏匿千年之久的密室——敦煌藏经洞。藏经洞藏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粟特文、梵文、于阗文、吐火罗文等各种文字的古代遗书数万件,还有佛画幡幢等各种文物。遗书中,以汉文、藏文遗书为最大宗,其中汉文遗书的总数约为58000号。  相似文献   

4.
授箓仪规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礼仪之一,箓牒是正一派道士的凭证,箓牒代表着道士道行之高下,道法之精拙,道位之尊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授箓能够坚定信仰,纯正道风。  相似文献   

5.
道教授箓,历史悠久,是道教最重要的仪规之一。按照道教正一派传统,授箓是修道阶次的标志。道士受箓之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法职。图为2014年11月19日—12月7日在江西鹰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的正一派授箓活动,来自海内外的800余名箓生参加了授箓。  相似文献   

6.
(农历20丙06戌年年1十2月一月20初至一2至2日初三),中国道教正一派(内地)授(升)箓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这次活动是继1995年恢复内地正一派道士授箓以来的第二次授箓活动,而升则是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参加这次授(升)箓的箓生共有35人,都于1995年授箓过三五都功经箓,并升授正一盟威经箓。  相似文献   

7.
正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由中国道协主办、江西省道协协办、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承办的丙申(2016)年内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箓活动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龙虎山天师府举行。本次活动是自1991年恢复授箓以来,天师府第36次授箓。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3名箓生临坛受箓。  相似文献   

8.
正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中国道协于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12月11日至16日、12月18日至22日,在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连续举办了丁酉(2017)年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内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箓、内地正一派道士升授箓等三坛授箓活动。活动由中国道协主办、江西省道协协办、嗣汉天师府承办。来自新加坡、泰国、  相似文献   

9.
<正>本次活动是天师府自1991年恢复正一派授箓传统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授箓活动,同时也是首次承办对台专场授箓活动。2015年9月18-22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承办的2015(乙未)年对台千人专场授箓活动在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是天师府自1991年恢复正一派授箓  相似文献   

10.
道教正一派授箓,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教务活动,是正一道士修真入道必经的阶梯,是道教正一派传统的教仪规范。通过授箓,不仅使正一道士取得职券牒文,有了修道行法的凭证,授箓也是对正一道士的行为规范。通过授箓,重申教戒规仪,勉励受箓道士勤进修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情操,清正心身,累功积德,拔除是非邪恶之念,以不辱师教垂训。 中国道协顺应时代要求,根据正一派道士的愿望,决定开展这一工作,并且制定了《关于正一派授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20至22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一至初三),中国道教正一派(内地)授(升)箓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这次活动是继1995年恢复内地正一派道士授箓以来的第二次授箓活动,而升箓则是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参加这次授(升)箓的箓生共有35人,都于1995年授过三五都功经箓,并升授正一盟威经箓.  相似文献   

12.
丙戌年冬至,我有幸来到道教祖庭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与来自全国近四十位箓生,共同参加神圣而庄严的授(升)箓传度仪典,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这不仅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而且也是我学道修仙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我终身受益。这次授箓传度也给了我诸多启示,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现将有关启示与思考整理如下,与诸位道友共勉之。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9日至13日(农历十月初四至初八),即道教传统的三会日期间(正月初五上会,七月初七中会,十月初五下会),中国内地正一道授箓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隆重举行。来自内地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7名箓生参加了授箓活动。此次授箓活动由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14.
在敦煌学研究体系的敦煌藏经洞遗书和石窟艺术的文物中,保存着一些有关五台山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及其佛教圣迹、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对研究五台山乃至山西省的历史地理环境、气候物产、宗教古迹、交通路线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中古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中西文化、经济交流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研究。自藏经洞发现至今的90年中,中外学者发表了一些研究论文,内容涉及了有关五台山资料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随着敦煌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对五台山资料的研究范闱也逐渐扩大,对此感兴趣的学者不断增多。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今没有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根据国内外刊布的敦煌遗书目录及缩微胶片的查阅,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19日至23日(农历冬至),中国道教内地正一派授箓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隆重举行.授箓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承办.整个活动为期五天,箓生来自内地17个省(市、自治区),共133人.  相似文献   

16.
在敦煌藏经洞所发现的数万份文献中,道教讲经文仅仅有四个卷号、三种文本,分别是BD.1219号(列19/北8458)<道教布施发愿讲经文(拟)>、BD.7620号(皇20/北8469)<道教布施发愿讲经文(拟)>与P.3021+P.3876号<道教中元金箓斋讲经文(拟)>.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道教协会的指导下,江西龙虎山天师府恢复了传统的授箓制度,对海内外正一派道十举行了数次授箓活动.为进一步开展好教务工作,解决授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道教教制建设,提高正一派道十素质,中国道教协会于5月18日在江西鹰潭市花园国际酒店召开了"道教正一派授箓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正>农历十月十三至十六,即11月24日-27日,正逢下元节期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在圆满完成"对台千人专场授箓活动"后,又迎来"乙未年对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本次活动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嗣汉天师府承办。这也是自1991年以来,天师府承办的第26次对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授箓程序基本上以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撰序、光绪二十八年(1902)朱鹤卿录写的《天坛玉格》为依据,结合当代实际依科进行,由天师府  相似文献   

19.
<正>授箓是道教最重要的组织制度之一,是道士通向神界和获得法力的必经途径。一般而言,授箓时必授之以符,所以亦称为授符箓。从历史起源来看,授箓制度源于东汉时期天成的正一盟威道,但后世各派具体授受方式有所差别。对于授箓制度的研究,学术界已有若干研究成果,但多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教授历时近8年之久撰著的《道教授箓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以历史视角为研究起点,阐释了中国道教符箓的渊源、历程以及当代授策的情状,并对其发展走向作了科学的探索,是迄  相似文献   

20.
张道陵建立教团,以法箓吸纳信徒,法箓成了道士入道、修道,乃至实现修道成仙的凭证。在法箓传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体系,一是法箓自身的体系,二是法箓授予对象定职的体系,即奏职体系。以这两个体系为根本,道教制订了六经四纬的授受系统,建立了经戒箓的传授体系,确立了五阶法箓的授受次第。本文即对法箓体系和奏职体系这两个体系及其授受系统进行探讨,试图厘清两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当代授箓传度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