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仔细观察过自己以及周围的人的穿着打扮了吗?如果你是个细致敏感的观察者,你就会发现一个人的服饰往往如蛛丝马迹能够显露出他的个性秘密来。下面是10道测试题,你不妨做做看,也许你会因此愰然大悟:穿衣服也能看出个性! 1.对穿着打扮,你持的态度是: a.穿什么都无所谓,只要夏天凉快冬天暖和就  相似文献   

2.
上周带着孩子然宝去逛超市走到牛奶区,然宝就抬头走路,手指着头顶,嘴里发出"嗯嗯嗯",示意大人抬头看。我抬头一看,原来头顶上挂了好几只亚克力"奶牛"飘来飘去。要不是然宝提醒我,我可能"忽视"了这群可爱的奶牛。这周六带然宝和爷爷去嘉庚公园,先生当我们的司机送我们到了之后,有事离开了,我们下车才发现带出门的水杯和酸奶都落在车上了。厦门冬天的太阳很暖和,甚至有点热,走了一段路后我们就沿着亭子走,这样凉快一点。  相似文献   

3.
张天慈 《美与时代》2014,(11):31-31
苏州素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现有69座古典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在鄂南极偏僻的一个山村里,冬的丈夫英年早逝。留下她与女儿依琳相依为命:冬是很要强的人,穷扒苦掖送依琳上学,依琳也很争气,高中一毕业便进了重点大学。为凑足学费,冬上下奔波白了头。一晃几年过去,依琳大学毕业留在江城,参加工作拿到第一笔薪水后留下生活费,余下如数寄给了妈妈,同时写信说国庆节要回家。冬收到信和汇款单,翻山越岭来到十里开外的小镇,取出平生头次接触的最大一笔款  相似文献   

5.
觉堂笔记     
一信仰要坚定而能舍弃利益的计较,要平和地接受生存的难题而以以信行化解之。实际上令人迷茫、惶惑、不安的不是信仰的当下虔诚与否,而是在接受信仰后所试图以个人一己之境遇顺逆、成败得失,来评价信仰的、急得患失的自我心理折磨。二佛法修行上有两种大的分类,一者有为法,如密宗;一者无为法,如禅宗。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画派上的两位大宗师的风格:黄宾虹之山水画,满纸云烟墨霞,满坑满谷,少一笔则不止,多一笔则不成,恰似佛有为法。齐白石之花鸟画,轻钩淡描,放心信手,至简至精,少一笔则不成,多一笔则不精,恰似佛门无为法。世…  相似文献   

6.
本刊启事     
《孔子研究》自创刊以来,脚踏实地,拒绝浮华,坚守其宗旨。在中国孔子基金会的主管和主办下,至2007年第2期将出满100期。100期,是个吉数;100期,不算多。100期,发表了多少弘扬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兵、墨等)的宏文,作了多少深入的诠释、探索和研究,挖掘了多少新意,给予了人们多少启示,为时代和社会提供了多少思想和理论养分、资源,社会自有评价。100期,约有2000万一个一个的汉字,是名家宿儒一笔一笔写出,是儒学新锐一笔一笔写出,是莘莘学子一笔一笔写出的。100期,约2000万一个一个的汉字,也有历届编委、主编、编辑、校对的劳苦,也有读者…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并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  相似文献   

8.
心境     
美术课上,教授说:请给我画一缕风。众学生不解,迟迟不能落笔。 教授提示:风虽无形,物却有形,物随风动,风走物形。学生们恍然大悟,笔走如飞。有的画了一株摇摆的竹,有的画了一湖漾波的水,有的画了一朵飘飞的云,有的画了一炷歪斜的烟……教授点头,这就是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的确良,一种化纤涤纶的纺织物,视其成分,分为纯纺和混纺两种,人们统称之为的确良。的确,为完全、确实、肯定之意;良、凉就是良好、凉爽的意思。在当年人们的心目中,这种布料不仅结实耐磨,穿在身上也十分凉快舒适,故称之为的确良、的确凉。的确良服装在社会上走俏,  相似文献   

10.
付献祭 《天风》1995,(3):23-24
凌晨三点钟左右,我们几个趁寒假回家的河南籍的学生走出了郑州火车站。沿途风雪不止,此时的郑州也是夜色阴沉,寒气逼人,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路边的积雪反射出些许寒光。我禁不住暗自嘀咕:这样的坏天气,又是深更半夜的,到省两会能有人接待吗? 能有一杯热水暖和一下吗? “到了! 到了!”随着一位同学的叫声,我仔细一瞧,果然,省两会大楼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1.
一幅作品之所以出名,必有它的独到之处,即有所取,也有所舍。多一笔或少一剪、一刀,会成为“画蛇添足”。更别提成名,那简直难登大雅之堂,这取舍也有分寸,也就是恰到好处、准确。犹如量体裁衣,大小合宜,才能使作品严丝合缝、各谐统一。 若取舍过了分寸,则必然造成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也就失去了艺术所应有的感染力。反之,达不到火候,只停留在自然形态的仿效上,则必然平庸肤浅、索然无味。然而要恰到好处的取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稍微过了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可以说艺术创作的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恰到…  相似文献   

12.
雅趣人生     
王纯 《思维与智慧》2014,(11):23-23
读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深深被作者生活中的雅趣所吸引。李渔是一个十分会生活的人,经常搞一些“发明创造”。他夏有凉凳,冬有暖椅。凉凳是一个中空的方盒,里面灌上凉水,再盖上薄瓦作凳面,夏天坐,凉快得很。暖椅结构相似,下面装上抽屉,抽屉里点几块炭,就可以御寒了。他的凉凳和暖椅还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载的鬼神观念,是一种全新的,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世俗迷信信仰的鬼神理论。但是,张载鬼神观念的义理化转向.并非是一种对传统超验意义鬼神的替代。而是立足于传统原始本质的鬼神.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义理化的内涵,从而发明了义理与祭祀相统一的鬼神观念。由于他的创造有力地抨击了传统社会的世俗鬼神迷信信仰,所以他在无神论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霍华·休斯是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的董事长,也是美国著名的大富豪,曾被誉为美国飞机大王。 有一次,休斯开车去机场,车上还坐着另一位美国富豪福斯。福斯谈起一笔高达2300万美元的商业项目,希望能和休斯合作。休斯听了很感兴趣,他立即把车靠边停下,然后急急忙忙地跑进路旁一家商店。福斯不知道休斯到底要干什么,只有眼巴巴地呆在车上等他。  相似文献   

15.
下笔有悔     
司马迁曾经指出:“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两千多年过去了,这些话还依然管用,说明司马迁的那支笔十分了得。难怪金圣叹把《史记》列为“天下才子必读书”七种之一。然而“天下才子”在得意于笔,并把司马氏等大笔人物奉为圭臬时,却总是忘记“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也是一种相当于“圭臬”的事实。尽管“锦绣文章”一直以来多是男人的活计,但笔与针相去不远。这种事实发展为现实中一个曾经受人关注的关于“记者”与“妓者”争讼的坊间段子,虽说大不雅大不敬,却充分印证了司马氏见解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两位顾客冬天,一位顾客走进一家饭馆,忘了关门,饭馆里的一位顾客嚷道:“喂,外面这么冷,你关上门吧。”这位刚进来的顾客答道:“你以为关上门,外面就暖和了吗?”  相似文献   

17.
古人写诗作文十分重视锤炼字句,至今流传着许多精心修改诗文的佳话。但是,也有一些改笔是弄巧成拙甚至令人捧腹、喷饭的。  相似文献   

18.
耿晶 《法音》2023,(2):69-75
<正>紫柏真可(1543-1603)一生很少专事著述,除《长松茹退》与书信之外,余者皆为门人记录,在其身后汇集为“全集”与“别集”入藏。[1]这种成书形式难免会有散佚。憨山德清曾说,紫柏大师接众多作随机之谈,“称性冲口,曾无刻意为文也,一唾便休,弟子辈笔而藏之者什一”[2]。限于当时条件,幸获“笔而藏之”的这一部分文字,也有相当比例未能收录。  相似文献   

19.
读中文系的李健大四毕业那年,在朋友的担保下,向银行贷了一笔启动资金,雄心勃勃地招募了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准备创业。很快,他就注册了一家电子公司。  相似文献   

20.
分割目标     
美国一位名叫罗伯·舒乐的博士,在自己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却立志要在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这座教堂的预算造价为700万美元。舒乐博士首先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自己实现目标的奇特计划: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他把700万美元这个大目标一次又一次地分割成更小的目标,最终分割到1万美元。每次募捐1万美元,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就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