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以中日166名4、5岁幼儿为被试(其中中国幼儿84名,日本幼儿82名),采用故事法比较了中日幼儿在故事情境中的自我调控反应。结果表明:(1)中日幼儿自我调控的反应方式因交往对象的不同表现出了差异。在幼儿与成人的矛盾情境中,日本幼儿比中国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抑制反应,在幼儿与同伴的矛盾情境中,日本幼儿比中国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主张反应;不论在幼儿与成人的矛盾情境中还是在幼儿与同伴的矛盾情境中,中国幼儿都比日本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依赖成人反应。(2)中日幼儿自我调控的反应方式因情境类型的不同没有表现出差异。不论在幼儿与同伴的矛盾情境中,还是在幼儿与同伴的非矛盾情境中,日本幼儿比中国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主张反应,中国幼儿比日本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依赖成人和冲动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2.
告状行为多发于幼儿阶段,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由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间的关系,并将对幼儿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幼教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解决人际问题的认知技能(ICPS)低和高的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比较,以及对ICPS低的幼儿进行训练所引起的ICPS变化的比较,发现ICPS高的幼儿同伴交往行为优于ICPS低的幼儿;对ICPS低的幼儿进行训练能改善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增加幼儿的被接受程度,降低幼儿的被拒绝程度;认知在幼儿同伴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中日77名大班幼儿为被试(其中中国幼儿40名,日本幼儿37名).在实验中,根据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设置幼儿与同伴间矛盾场面(抑制场面和主张场面)的测试问题,采用逐张呈现图片并一对一询问的方式进行实验.根据幼儿在测试问题上的情绪反应与行为反应数据,比较中日幼儿自我调控的特征,结果表明:(1)在与同伴间的矛盾场面中,中国幼儿发生情绪反应的人数比率显著小于日本幼儿;(2)在表现出情绪反应的幼儿中,不论在抑制场面还是在主张场面,日本幼儿都比中国幼儿有更多的"自我抑制"或"自我抑制"倾向,而中国幼儿比日本幼儿出现了更多的"依赖教师"和"冲动行为"倾向;(3)中国幼儿的行为反应因情绪反应强度的变化表现出了差异,而日本幼儿的行为反应没有随着情绪反应强度的不同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5.
幼儿德育是在幼儿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与周围环境产生更多互动之时必须要进行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是它的基础,情感教育是其核心,道德生活化,融八日常生活是幼儿德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要做好幼儿德育就必须从幼儿生活中涉及德育内容的各方面入手:从家庭生活入手,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从幼儿园生活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自律品质;从社会生活入手,锻炼幼儿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通过这些手段,帮助幼儿实现自我发展,逐渐成为完善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验室实验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法,以92名3~5岁幼儿为被试,着重探讨了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气质中的重要维度—社会抑制性影响幼儿的利他行为。爱社交的幼儿利他行为多于害羞的幼儿。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的幼儿利他行为比溺爱型的多。社会抑制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利他行为产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从数与运算、量、几何空间及关系四个领域对江西省346名大班幼儿的数学入学准备的现状进行测查发现:幼儿在传递性推理、数的守恒概念、递增模式的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相对较晚,在依据数量和大小进行双重排序、分类、加减运算等方面的发展相对较早;城市幼儿在各维度上的均分都显著高于农村幼儿;公办园幼儿学习结果优于民办园幼儿,小学附设幼儿最差。研究对了解公办与民办、城市与农村幼儿数学入学准备现状,分析幼儿数学学习影响因素,提高幼儿数学教育质量,进一步做好幼儿数学的入学准备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8.
《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悦,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为了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让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我园充分重视新入园幼儿的常规培养,从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为基本,采用了多种途径为突破口,抓好新入园幼儿的常规养成,做到尽快的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选取400名4-6岁幼儿,运用问卷法对幼儿的教师期望、师生关系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进行测量,探讨了师生关系在教师期望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教师期望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有负向预测作用;幼儿师生关系在教师期望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影响上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提示,教师期望不仅能直接影响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也可以通过师生关系间接影响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  相似文献   

10.
混龄教育是指将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组合,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从实证角度考察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的方法,追踪了40个分别来自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班级的幼儿.通过设置不同的助人情境,安排不同的受助对象,对比两种教育模式下幼儿的助人行为成绩及前后测成绩的变化.结果发现,幼儿在不同助人情境中的助人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接受过混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比接受过同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更倾向于帮助低龄幼儿;混龄教育幼儿后测的助人行为较前测有了显著的提高,同龄教育幼儿的助人行为变化不显著.这表明,混龄教育比同龄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的助人行为发展,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他们对待低龄幼儿的助人行为中.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幼儿数感测评量表》对26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幼儿、20名智力障碍幼儿及32名正常幼儿进行数感能力测评,并比较三组幼儿的数感特点。结果发现:(1)ASD幼儿的数感整体和各维度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幼儿,但与智力障碍幼儿相当;(2)三组幼儿数感各维度水平在5~7岁之间无明显变化;(3)三组幼儿在数量比较、数量估算和大小比较的能力水平均领先于其他维度,而类比推理和大小推理均相对落后。另外,ASD幼儿和智力障碍幼儿的体积比较与大小推理、类比推理的能力较为接近,而正常幼儿的体积比较能力显著优于大小推理和类比推理。研究表明5~7岁ASD幼儿的数感能力整体落后于同龄正常幼儿,且数感各维度的能力发展不均衡、不同步。本研究揭示了5~7岁ASD幼儿数感能力发展的特点及需求,可为制定相应数感干预方案、促进其数学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不同文化特质对幼儿人格形成的影响。使用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以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理论范式对中澳4~5岁幼儿人格特征形成进行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幼儿具有集体主义人格倾向,澳大利亚幼儿具有个人主义人格倾向,幼儿人格形成受到文化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考察幼儿气质与母子互动质量对执行功能的作用。160名2~3岁幼儿及其母亲(主要抚养者)完成了亲子互动任务,然后幼儿完成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与抑制控制的测查任务。结果发现母子互动质量对幼儿认知灵活性有显著预测作用,幼儿努力控制负向调节母子互动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即幼儿努力控制维度得分越高,母子互动对幼儿认知灵活性的作用越小。研究表明幼儿气质与亲子互动质量的交互作用解释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美育也被称为“幼儿审美教育”,以审美形态和美感熏陶幼儿,实现幼儿素质教育之发展,是幼儿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对幼儿美育之开展予以目标规定:“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强化和引导幼儿对美的感悟,让幼儿对美的感觉逐步萌生,才能让幼儿的美育开展得以渗透和强化,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美育之开展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李婷玉  刘黎  李宜霖  朱莉琪 《心理学报》2018,50(12):1390-1399
幼儿如何选择性地采信他人提供的信息、获取知识, 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除客观的信息内容外, 信息传递者的特征也影响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另外, 在不确定情境下, 他人证言与幼儿已有信念可能存在冲突, 在二者冲突的情境下, 幼儿是否可以采信他人的证言, 并最终改变幼儿的已有判断是以往研究忽略的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当母亲证言与幼儿已有信念冲突时, 不同程度的冲突情境(面对不同比例的合成动物时)对幼儿选择性信任和信念修正的影响。研究采用冲突信息源范式, 向74名4~6岁幼儿呈现对不同比例合成动物(50%-50%任务 vs 75%-25%任务)命名的证言, 考察幼儿对信息提供者的询问意愿、对证言的信任情况和在证言前后对合成动物的判断(信念修正)。信息提供的一方为母亲(提供相似度低的动物名称), 另一方为陌生人(提供相似度高的动物名称)。结果发现, 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和信念修正受到母亲证言与已有信念冲突程度的影响。在低冲突情境下, 幼儿对母亲证言的询问意愿和外显信任均高于高冲突情境。幼儿的信念修正存在年龄差异, 在低冲突情境下, 年长幼儿比年幼幼儿更倾向于改变已有信念, 在高冲突情境下, 年长的幼儿比年幼幼儿更不愿意改变已有信念。本研究结果表明, 当母亲的证言与幼儿已有信念冲突时, 中国幼儿可以区分不同程度的冲突情境, 并且可以根据冲突的程度进行选择性信任和信念修正。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少年儿童有2亿左右,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幼儿活动较集中的地方就是幼儿园,因此幼儿家具的设计对加强和改善幼儿的生活环境及幼儿园的设施,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设计师应该在保障幼儿使用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颜色和造型的多样性,加强对趣味性元素的应用与开发,设计出能够培养幼儿好奇心,吸引幼儿注意力,促进幼儿智力开发,集安全性、功能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幼儿家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于幼儿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促进相关的探讨和研究,一直以来就是幼儿教育界的热点,是幼儿教育专家和艺术家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所以历来的文献著作中,专门论述幼儿美术教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文章并不多。多方研究表明,幼儿绘画或者说美术活动与幼儿心理都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幼儿可以通过美术活动改善和干预一些心理问题,得到心理情绪的宣泄与释放,加强和改善与其他儿童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也有一些专业理论研究表明幼儿的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多元素质发展并且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多促进作用。它可以提升幼儿心理健康素质,可以促进对幼儿良好性格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学校、家庭的足够重视与关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1,072名2—6岁幼儿的母亲为被试,考察了母亲对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的特点及其与幼儿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1)母亲对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在总体上呈现较高的水平;(2)母亲对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既有中度正相关,也存在显著差异;(3)幼儿年龄对母亲对幼儿生理需要的敏感性的反应性无显著影响,而对母亲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具有显著的主效应;(4)幼儿的实际性别、母亲对孩子性别的期望、幼儿实际性别与母亲期望的一致性对母亲对于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均不具有明显的主效应。  相似文献   

19.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幼儿一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运用语言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一般来讲思维能力混乱的幼儿,语言表达也缺少条理性;思维能力强的幼儿,语言表达也顺畅自然。发展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小班时期正是幼儿口语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加强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那如何让幼儿乐意说普通话并且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呢,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感。我们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要培养与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善于抓住幼儿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加以巩固、发展,成为他们终生的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