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包开亮  霍涌泉 《心理科学》2012,35(5):1272-1279
从认知神经科学面临的三个挑战--(1)神经科学是“还原” 的,不能完全解释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2)认知神经科学无法真正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3)认知神经科学只能揭示出神经事件与认知活动或行为活动的相关性--入手来讨论其心理学理论价值,阐明认知神经科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及主流趋势。同时指出,认知神经科学只是心理学学科门类中的一种,它能解决的问题也只限于特定的范围,对它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方双虎 《心理科学》2011,34(5):1242-1246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他强烈反对当时学院派实验心理学家的小心理学观,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他以前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整合,建构了一种整合的心理学科学观。他认为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这种科学观坚持心理学的人学性质,是一种“大心理学观”。詹姆斯的心理学科学观是解决当前心理学问题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对当前心理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丹丹  王博  车宏生 《心理科学》2011,34(4):950-956
摘 要 本研究使用多元概化理论分析2007-2010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结果表明:1.从考查的学科内容看,心理统计与测量、普通心理学的测量精度较高,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测量精度偏低;2.从设置的题型看,多选题的测量精度偏低,其他题型的测量精度较高;减少单选题数量、增加多选题数量可在保障全卷测量精度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多选题的测量精度;3.全卷测量精度很高,不同年度的试卷在学科内容和题型结构上可看成是“平行”试卷。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中父亲形象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父亲”的概念表征进行研究,采用字词联想法进行数据收集,以父亲形象为刺激,让231名被试进行自由联想,选出前43个联想频率在4.7%以上的高频词语(概念)作为分析单位,做成卡片。另请100名被试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父亲”概念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表征: (1)“依靠性”;(2)“情义性”;(3)“自律性”;(4)“阳光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大量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详细论述了美国学校心理学的诞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全面介绍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训练模式和课程设置情况;阐述了学校心理学家的角色功能及其发展历程。对过去和当前学校心理学家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作者认为,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家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的结果,它不是一门科学或学科.而是一种职业、行业或专业.学校心理学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德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从道德哲学两千多年对其研究的历史看它是古老的,而从它已转变为高度经验性、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看它却是崭新的。通过考察美国道德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尤其目前状况的基本特征,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一学科的认识,并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基于Gable和Harmone-Jones提出的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本研究采用改进的模拟“小人”任务实验范式考察了情绪的动机维度如何影响趋避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的模拟“小人”任务范式能较好地考察情绪对趋避行为的影响;(2)对情绪图片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加工均出现了“趋利避害的相容效应”,较好地解决了动机定向理论和事件编码理论的纷争;(3)和低动机强度积极情绪相比,高动机强度积极情绪对趋近行为的易化程度更高;和低动机强度消极情绪相比,高动机强度消极情绪对回避行为的易化程度更髙。  相似文献   

8.
何先友  晏赛君  张大巍 《心理科学》2012,35(6):1282-1288
运用句-配范式以及句子理解与身体反应相互作用的实验范式,探讨 “做某事的是某人”与“某人做某事”两类句式理解过程中主体职业特征与动作表征的激活。结果发现,在“做某事的是某人”句子理解过程中,主体的职业特征和动作表征得到了激活,但在“某人做某事”句子理解过程中,主体职业特征表征和动作表征只有其中一种表征处于匹配状态时,另一种表征才能得到明显的激活。这表明,句子理解过程中,主体职业特征表征得到了激活,而主体职业特征表征与动作执行器表征的同时激活则受到对方匹配情况的影响,知觉符号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4,46(7):1032-1042
“具身”是当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其基本涵义是指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经典认知科学主张“非具身”, 认为认知是一种信息的表征与加工, 从本质上讲与承载它的身体无关。“弱具身”强调了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 但是却保留了认知的计算和表征功能。“强具身”则极力主张认知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出来的, 身体的特殊细节造就了认知的特殊性。在怎样理解“具身”方面, 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从本文作者的观点来看, 具身的性质和特征表现在4个方面:(1)身体参与了认知, 影响了思维、判断、态度和情绪等心智过程。(2)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知觉依赖于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 身体的活动影响着关于客观世界表象的形成。(3)意义源于身体, 抽象的意义有着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基础。(4)身体的不同倾向于造就不同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有关具身的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心理学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有关犯罪心理的见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实质及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和心理学一样,它也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古代中国和西方的许多思想家已对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了一些探讨。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们“从生活实践的经验中总结出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并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对犯罪心理学也作了朴素的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开始受到心理学者的关注。要正确识别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从社会治理的心理内涵出发, 认识到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社会治理的主体是人, 治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事务, 治理的过程是多元主体的群体决策过程, 治理的路径之一是面向人的心理建设。由此, 心理学家应该着力研究社会治理内生的各种心理学问题, 包括各种主体的治理能力, 作为治理对象的现实社会心理问题(尤其是社会心态问题), 群体决策心理, 以及心理建设的战略和实践方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 有望建立“社会治理心理学”的原创理论体系, 实现“由心而治”。  相似文献   

12.
单片机在心理仪器中的应用多功能计时控时器吴仲庆,刘一清(华东师大科教仪器厂)实验心理学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心理万千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对于这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需要科学严密地采集足够的物理量,对这些量能客观,准确和快速地记录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心...  相似文献   

13.
面孔、语音情绪信息的整合加工是社会交往的重要技能, 近年来逐渐引起心理学、神经科学研究的关注。当前研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双通道情绪信息整合加工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 也很好地回答了“何时整合”与“在哪里整合”两个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问题, 但对“面孔、语音情绪信息能否整合为一致情绪客体?双通道情绪信息在大脑中如何整合为一?”两个关键问题都还缺乏系统研究。因此, 本项目拟系统操纵面孔、语音刺激的情绪凸显度和任务要求, 引入动态面孔-语音刺激以增加外部效度, 综合运用行为和电生理技术, 从多角度挖掘数据, 特别是引入神经振荡(时频、相干)分析, 系统考察动态性面孔和语音情绪信息是否能整合成一致情绪客体, 并在神经振荡层面探明双通道情绪信息整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行设计关于处分权的日常生活问题,考察了小学生“所有”意识的发展特,或。被试选自北京市宣武区的一所小学,从二、四、六年级各选取两个班,由班主任老师当主试进行团体测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所有”意识随着年龄而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在“所有”问题上已开始摆脱母亲的权威影响;小学生对不同所有物的所有意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试论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与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明 《心理科学》2001,24(1):116-116,101
科学文化心理学,拥护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和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心理现象的自然特征方面,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依赖于实证与数据,试图建立一门像物理学那样具有客观性与精密性的统一的心理学学科;人文文化的心理学,拥护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和现象学的研究范式,注重人的整体性、主体性与创造性,突出心理现象的社会特征方面,采用非实证的研究方法。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既冲突又对立,贯穿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6.
张奇勇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15,47(6):797-806
从以往意识性情绪感染的研究中可以推断出, 情绪感染可以被后继的“观念”所调节, 这种观念可以被无意识提取, 那么情绪感染能不能被“先入观念”所调节呢, 即观念先于情绪感染而存在并对情绪感染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实验情境以教学活动为例, 采用被试内设计, 通过实验前的指导语引导学生树立两种教师评价--“权威”教师(积极的先入观念)和“新手”教师(消极的先入观念), 然后给学生播放两位教师的三类教学视频--中性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朗诵视频, 使用BioNeuro八通道生物反馈仪记录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生理指标, 每段视频播放后, 要求学生完成《教师课堂情绪感染力评价问卷(学生用)》。实验结果表明, 学生在观看“权威”教师视频时, 其注意力水平不受教师情绪效价的影响, 学生对“权威”教师均能保持较高的“专注”状态, 从而提高了“权威”教师的积极情绪感染力(易感性调节), 而对“新手”教师的“专注”程度较低, 从而削弱了“新手”教师的积极情绪感染力(免疫性调节)。“新手”教师的消极情绪感染力(倦怠)比“权威”教师的消极情绪感染力更强, 这与学生对“权威”教师的消极情绪进行“合理化”解释有关, 从而免疫了“权威”教师的消极情绪感染力。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 学生对“权威”教师的情绪感染力评价(无论是中性、积极或消极视频)要极其显著好于对“新手”教师的评价。由此说明, 先入观念对情绪感染的调节方式有两种:“专注”和“合理化”, 调节的结果也有两种:“易感性”与“免疫性”。  相似文献   

17.
舒跃育  石莹波  袁彦 《心理学报》2019,51(9):1068-1078
在学科的主流叙事中, “科学性”被视为心理学的基本特征。长久以来,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为心理学提供了学科精神内涵。具体而言, “操作性定义”和“证伪标准”成为了心理学“科学性”甚至知识的合法性的判断标准。可心理学的这个方法论基础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并非所有的科学概念都可以给予操作性定义; 其次, 全称存在命题和统计规律无法经验证实和证伪; 其三, 共有的自然科学方法不足以体现心理学的独特价值。因此, 来自于成熟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并不足以为作为独立学科的心理学奠基, 心理学背后的本体论承诺对本学科的方法选取有自己特殊的要求, 只有本体论承诺才能为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供逻辑起点。重新反思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逻辑基础, 对于解决学科分裂危机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晓文  彭琴芳 《心理科学》2011,34(5):1090-1094
摘要:Dweck研究提出,通过蕴含特定能力观的故事和表扬可以形成儿童相应的能力和目标取向。作者认为,随着儿童能力的自我意识发展,干预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本研究以3-9年级885名学生为被试,采取“天分”、“努力”、“无关”三组故事和“聪明”、“努力”、“潜能”、“不表扬”四种评价方式进行能力观干预,将目标得分变化作为干预效果的指标。实验结果显示了年龄和干预方式的交互作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Dweck的研究结论,验证并丰富了作者关于能力观干预发展性效应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张积家  陈栩茜  尤宁  王斌 《心理学报》2018,50(4):390-399
在汉语中, 红、紫、蓝、绿都有各自的语言标签。但在日常语用中, “红”与“紫”比“蓝”与“绿”的语用关系更加密切。“红”与“紫”具有更多的联合表达, 具有更为类似的颜色感应。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颜色分类和颜色再认任务, 考察汉语母语者对“红–紫”色块和“蓝–绿”色块的认知, 探讨语用关系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 语用关系不影响汉语母语者的颜色相似性判断, 却影响颜色分类和颜色再认。与“蓝–绿”色块比, 汉语母语者在包含记忆成分任务中对“红–紫”色块具有认知劣势。整个研究表明, 由语用关系引起的颜色感应在颜色认知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记忆编码在此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燕良轼  曾练平 《心理科学》2011,34(5):1216-1221
理论心理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中国理论心理学在世界理论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对这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中青年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国理论心理学的发展状况与社会对理论心理学的期待还很不相称,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原创性水平不足,这阻碍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认为,要提高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原创性水平,理论研究者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理论研究必须回归到人本身;理论创新最需要的是坚定的理论信念;提倡批判思维,鼓励建构思维;心理学不能走入理论与实证相互怨恨的歧途;鼓励多途径理论创新;理论心理学需要理论心理学家相互合作、共同攻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