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道德建设方法论初议杨浩文,李莉探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方法论的研究更重要,因为没有适宜的方法,目的是永远不会达到的。伦理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还有历史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对执政道德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执政的道德指向、执政的道德理念、执政的道德特点、执政的道德基本要求、执政的道德目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系统的理论观点,使马克思主义执政道德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高校党员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中表现出了价值论对方法论的掩盖。道德建设机制是方法论层面的一个关键范畴,是原理与方法、认识与操作的联结点。机制研究是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具体方法与系统方法论剥离的有效途径。高校党员道德建设机制具有注重自享、强调自律、突出示范等特性。构建高校党员道德建设机制,要着力把握好教育引导、营造环境、勤于自省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道德起源的三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起源问题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也是伦理学史上争议颇多的问题。目前 ,国内学术界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加以阐释的 ,认为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无庸置疑 ,这种观点抓住了人类道德起源的关键环节 ,揭示了人类道德起源最为根本的方面。但细究起来 ,这种阐释也存在着某些不足 :其一 ,它忽视了对人类道德起源的生物学考察 ,未看到人类祖先的动物合群性本能乃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生理前提 ;其二 ,它忽视了对人类道德起源的心理学考察 ,未揭示人类道德起源的心理动因。所以 ,我们认为 ,要真正全面而系统地考察人类道德的起源必…  相似文献   

5.
要想搞好我们的教会,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既要上升到理论层面更要付诸于实践之中去锤炼,我们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切实把推动教会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目标,善于抓住和解决那些关乎根本的、制约发展的、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在理论上保持清醒,在工作中找准坐标,在实践中反复锤炼,  相似文献   

6.
理论工作要向着更加实际和更加活跃的方向发展郑必坚(一)应当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要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为中心,把理论研究同实际经验的总结更好地结合起来。要总结自己的经验,也要总结别人的经验,要总结新鲜的经验,也要总结历史的经验。这就是毛泽东在40年代强调的"古今中外法"。今天,我们应当更加自觉更加有系统地运用这个方法,来研究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二)应当加强对策问题的研究。很需要多方面、多层次、有系统地大大发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要分工合作、聚集人才,尽可能吸收众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来参加。前不久,上海市政府召开了决策咨询工作会议,会上宣布了市政府的三项决定:成立上海市发展研究基金会;首批聘请43位专家为市府决策咨询工作的"高参";设立决策咨询研究优秀成果奖。这是一个重大措施,无论对于实际工作还是理论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三)应当加强对于社会实际状况的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深度、广度和走向,很需要开展深入、细微和持续的调查和某些必要的预测。(四)整个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道德研究的方法论述介李士菊方法论问题,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目前道德研究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新形势,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对恩格斯道德研究中所运用的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作以粗浅述评,以期对当前的道德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思路理论研讨会综述甘贝为了迎接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张家港市委宣传部于96年9月27日至29日在张家港联合召开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思路理论研讨会”。来自省委办公厅...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定性;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基础,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路向与视角;构想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框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方法;这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水平,进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超 《道德与文明》2018,(5):145-149
党和政府对道德问题深重关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宏大背景下,将道德问题的整治纳入治国理政的范畴,进而提出了"道德治理"的理念。政府主导、多元主体、互动协作的治理理论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总体性方法论,为走出道德教育实效低迷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实施上,道德治理应立足于我国的现实,把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作为基石,把公德治理作为核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为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1.
陈真 《哲学动态》2003,57(12):28-32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 ,应用伦理学研究都方兴未艾。在讨论应用伦理学问题和日常的道德问题时 ,人们往往各执一辞 ,互不相让。那么 ,究竟有没有某种相对客观的标准来解决人们之间的分歧 ,从而避免无谓、无效的争论呢 ?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方法论至关重要。在这里我将根据自己教学研究的初步体会 ,谈谈研究应用伦理学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其中包括怎样评价各种道德理论和学术观点的优劣及其标准。1 关于道德论证的特点研究应用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将人们的道德行为建立在理性 ,尤其是实践理性的基础上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我认为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十几年来,在实践上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异彩纷呈,文明道德之花竞相开放;在理论上多学科联动,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设理论体系正在形成。但无论在道德建设实践中还是理论研究上都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它需要党和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其中学术理论界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为公民道德建设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加强实践调研,增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积极探索将道德建设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社会哲学方法论李焕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方法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核,C,研究社会实践如何获得更大功利的一般方法的学科。毛泽东对社会哲学方法论做出了重大贡献,突出反映在:一、首倡立场、观卢、、方法的统一,确立了社会哲学方法论的地位和功能。毛泽东将立场、观点、方法三者联系起来使用,并深刻揭示了三者的内在关系,确立了社会哲学方法论的地位。他强调为达目的,必讲实效,“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就是哲学方法论的功能。二、深刻阐发发扬自觉能动性理论,奠定了社会哲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重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强调自觉能动性是改造世界的力量。敢于和善于斗争,开拓创新,是能动性的表现,也是社会哲学方法论的核心。三、确立的实事求是原则,是社会哲学方法论的根本原则。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它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就成为社会哲学方法论的根本原则。在这里,所求的“是”,一是认识和解释世界,即求真理;二是要顺理成章地按照人们的意愿去改造世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它是实事求是方法论原则的归宿。(作者工作单位:河北师大)李焕诚:毛泽东的社会哲学方法论@李焕诚$河北师大  相似文献   

14.
我们社会正处在急剧变动之中。改革开放实践在呼唤法制建设的同时,也突出了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一个素称“道德传统悠久”之“礼义之邦”的伟大民族,正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伦理学研究怎样才能以无愧于时代的新成果来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全面进步,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严肃思考的重大课题。我们的伦理学研究,和其他学科一道经历了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启动的思想解放。十几年来,学术界坚持“双百”方针,先后开展了关于道德的本质和功能、道德的主体性、商品经济和道德进步、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等问题的讨论。近…  相似文献   

15.
试论经济人的道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 ,经济人的利己行为通过市场可以转化为道德行为。然而二百多年的经济实践并未证实这一理论 ,其根本的问题在于经济人的利他并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利他。加强经济人的道德建设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核心、关于人对自然道德义务与责任的基本理论与观点,其产生与演变渗透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形成、发展、深化及完善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构建了劳动使人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具有道德合理性、实践是人与自然实现主客体统一的根本手段等重要逻辑思维。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为当代正确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破解生态难题提供了新范式,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新境界,指明了人类文明形态前行的正确方向,夯实了人类新发展理念的伦理基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立奠定了生态价值观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无偿人权和凡人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者按:本刊1996年第9期曾刊载起汀阳同志的《有偿人权和做人主义》。在那篇文章中,作者从道德立场出发提出了自己对人权理论的解释,并据此批判了西方的“天赋人权论”。这里发表的邱本同志的文章则是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人权的概念及其合理标准的界定,对自然人权理论作出论证,与赵汀阳同志商榷。这种从不同观点、角度出发的考察和争鸣,无疑有益于讨论的深入。但是,这里的分歧实质上是否只是伦理学的观点和法学观点的对立?从哲学上看,是否都涉及到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无论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难…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曾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人们的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也是我们今天再认识民主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正反映了我们过去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存在着不少片面的、以至错误的观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上: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生产力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决  相似文献   

19.
从皮亚杰到柯尔伯格——兼论道德认知理论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皮亚杰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是富有创新性的心理学理论 ,它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道德认知的发生和发展 ,对道德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德认知理论与现代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相一致 ,并体现了丰富的辩证思维。但其理论在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 ,存在一些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有助于道德科学研究和伦理哲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论研究和道德建设上被伦理悲观主义束缚着。伦理悲观主义在根本上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它常常走向一种道德复古主义。所以,在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上,要摆脱那种被动的局面,就应该从伦理悲观主义走向伦理现实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