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与“神魔小说”的人物形象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神魔小说”的人物形象来源苟波“神魔小说”受道教影响的痕迹不仅在小说的主题和结构上表现出来,同时,也在小说的人物形象中有所反映。正如其名称所言,“神魔小说”的主要形象是一些身份和能力皆有异于常人的“神仙”和“妖魔”。而且几乎每部小说,皆有一个互...  相似文献   

2.
戴惠 《学海》2008,1(3):179-184
苏曼殊及其小说创作是从旧文学向新文学演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中间物".苏曼殊从翻译走向小说创作,他的译作带着"小说界革命"所倡导的政治小说的特点而小说创作"六记"全是爱情小说.这既与他的生活体验有关,也与那个时代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特别是小说观念的发展有关.苏曼殊的爱情小说(六记)是他的独特个性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开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先河.苏曼殊的爱情小说表现了新的恋爱观,表现了对个性解放,个人意志自由的追求.这与"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特别是"人的文学"的倡导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潘慧莉 《学海》2006,4(3):167-171
池莉倡导“原生态写作”,主要表现在文本的实录感上。池莉从不将人物变成政治道德价值的符号,她的作品中毫无概念化的痕迹,她反对按理论教条营造情节,将生活理性化,也不愿片面地去搜寻自然界、社会中的温馨的美好,将生活“诗意化”,而是要“写和我们生活一样真实的小说”。因此,她以实证的方式考察生活,以实录的方式再现生活,给人以真人真事的实录感。在其写作中,非常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女性的情怀,表现在有意模糊性别、突出欲望主体、逃离爱情的意义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乌江》)两千多年前的西楚霸王项羽,始终是中国文学长廊的一个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古今中外,对于西楚霸王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悲剧成因的议论颇多,其观点莫衷是一。事实上,项羽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在他短短31岁的生命当中,在他仅仅7年的戒马生涯中,他既表现出骁勇善战、所向无敌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梁启超写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告小说家》等文章。他对小说文学“熏、浸、刺、提”感染人的“神力”,做出了十分精采的论述。同时,对一些坏小说文学坑害青年、毒害社会的恶劣影响,也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抨击。  相似文献   

6.
<正>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坛优秀的小说家,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早期小说《鼻子》、《地狱变》、《杜子春》中的三个主人公禅智内供、良莠、杜子春都是芥川龙之介塑造较为成功的小人物形象,三者虽然身份地位,生活环境等各有不同,但他们鲜明而饱满的形象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性。正是活生生的小人物形象的刻画,再造性想象力的发挥、心路历程的探索支撑了芥川文学对人性这一主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神魔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道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魔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道教内涵苟波“神魔小说”中处于对立状态的“神仙”和“妖魔”不仅在形象和行为上迥异,而且代表了人性中‘善”与“恶”两极。通过对“神魔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中的“神仙”人物实际上是人性中诸种善因的象征,而“妖魔”则是影...  相似文献   

8.
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中所描写的贾府中的饮食不仅仅是对清中期贵族阶层奢华生活的一种反映,同时也烘托故事氛围,丰富情节场面,揭示故事的发展趋势,最终为塑造人物和表现题旨服务.<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往往在不经意间衬托人物形象,使其更为丰满、立体.<红楼梦>中最常见的"饮茶"小事,就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描写.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深受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的影响.而对巴金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则是极富俄罗斯特色的东正教文化中独有的女性崇拜的文化传统.巴金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近乎完美的女性人物形象系列,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女性崇拜意识与他所受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展现了生活在伦敦底层社会中的贫苦人民的生活,通过他们的悲惨命运,揭露社会慈善机构的虚伪和腐朽。通过对《雾都孤儿》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在分类的基础上探究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有一定复杂性的,其中的"伦敦"意象不仅是一种重现和回忆,也是狄更斯想象中的一种创造。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孔乙己》塑造了深受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揭示了势利冷酷的社会现实。小说结构精巧,描绘细致,各片断反复渲染,层层深入,突出了人物形象,蕴含了深刻的思想艺术内涵和人物艺术形象美学。 《孔乙己》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病态人生。通过阅读,就会发现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具有一些性格亮点。如孔乙己单纯善良而又不乏热情。当别人问他“当真识字么?”,他竟然分辨不出其中的嘲讽意味,依然恳切地教他“回”字的四样写法。除却朝代造成  相似文献   

12.
中学、中师的语文课本都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小说。我们的教育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促其智力发展,小说也不例外。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主题的。其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小说的创作并非排斥逻辑思维。二者(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经常被综合使用,相辅相成。小说如没有逻辑思维的参与,就不会刻划出真实的艺术形象。所以,小说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形象思维的作用,还须认识逻辑思维的意义,进而有意识地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说,阅读文艺性作品“只靠形象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清知识分子梁启超在探索“新”的社会制度、启蒙“新民”方面,展现了无比的热情.梁启超力求以“新”的形式,来呈现他对晚清社会走向“宏大叙事”的理解和定位.《新中国未来记》就是按照他的政治理想所想象和展开的,是他的“中国梦”.从该小说对未来国家的构想、小说叙事时间的表现和小说叙事的多重声音中,我们看到该小说集个人的政治诉求、国家政法制度与社会集体想象于一体,显示了政治小说的特有文体特征.因此,它是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例.同时,它也为我们今天的“中国梦”打开了一扇幻想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小说里的人物语言,尤其是小说里的人物对话,是描写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小说创作最难的部分。因为作家凭空想出有趣的人物对话是不可能的,首先必须要熟悉说话人物的生活,熟悉说话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决不是我们平时聊天叙家常那样的随便对话,而是非常精炼含蓄、生动活泼、朴实自然的人物语言,它不仅能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也能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因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社会的转型,这个时期城市文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开创了一片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异质视域。在城市文学中作者们塑造了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他们通过对这些底层人物艰难生活状态的描述,突出地表现了底层人物在生活中的精神诉求与物质诉求,同时也表现出底层人物在诉求中的失语性和不稳定性。在对底层文学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城市文学中底层人物的生存诉求,并阐述由此带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氓》是中国文学弃妇诗的开山作,其主旨既非“弃背困悔”、“弃妇道悔”,女主人公也不是“愤怒的反抗者”.《氓》所表现的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更反映了曾经自觉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在巨大的生活挫折和在社会压力面前的无奈和以守为攻的心理状态.《氓》所表现的弃妇现象,塑造的弃妇形象,开辟了中国文学史的新领域,成为后来文学的“原型”,是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永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空前的艺术高度,巨大的艺术魅力,恢宏的生活场景,刻划了众多丰满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显现出诸多美的特征。通过刻划人物形象和展示生活画面,又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论新时期的文化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在新时期文坛上,一种注重从思想文化角度摄取题材、表现生活,致力于展现今人的文化心理素质和思想品格个性,进而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和冲突的小说登上新时期的文学舞台。这,就是“文化小说”。这种被冠之以“文化小说”的创作潮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背景上稳步发展起来,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烈的理性光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社会发展变革运动实质是文化运动我们说,新时期的文化小说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现象,同时也是新时期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且,与其它一些小说形态相比较,…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文学的开山祖和奠基人,鲁迅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首推应该是他的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主人公阿Q中国代文学中极为经典的文学形象。鲁迅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揭露当时的中国状况,震撼着几代人的灵魂,其入木三分的讽刺、无处不在的幽默、精益求精的简练等艺术风格和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还是文学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文艺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中的“价值”二字,并非一个经济学范畴,而是某种精神现象的代名词或形容词。正如,你去书店买了一本托尔斯泰的小说,并不等于你就拥有了托尔斯泰通过他塑造的文学形象所涵容的种种思维成果;相反,他去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然后还给了图书馆,他却已经占有了托尔斯泰所创造的种种艺术美。因此可以说,文学艺术价值是不可交换的,因此,也就无所谓“市场”的存在。但是,作为文学、艺术价值载体的文艺作品,都是可以交换的,比如一本书,一幅绘画,一部电影拷贝。它们有价格,又投入了市场,当然也就具有了交换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