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存唐代佛寺壁画虽已不多,但它在我国绘画艺术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五台山佛光寺的唐代壁画就是现存唐代佛寺壁画中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常广 《中国宗教》2012,(7):83-84
天台慈恩寺,就是这样一座"洞窟就是殿堂,殿堂均在洞中"、以玉石雕刻为特色的佛刹。开凿石窟而筑成佛寺,自古有之,中外皆然。在印度有阿旃陀,以保存的壁画而闻名;在中国则有敦煌千佛洞,以塑像著称。而天台慈恩寺,就是这样一座"洞窟就是殿堂,殿堂均在洞中"、以玉石雕刻为特色的佛刹。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6,(3)
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三周年之际,日本《中外日报》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发表了从日本奈良时代到室町时代(即我国唐代到明代)两国著名高僧互相往来、从事佛教文化交流的简要情况。兹译介如下,供读者参考。来华的日本高僧一、入唐僧道昭奈良元兴寺僧人,公元六五三年入唐。曾在长安大慈恩寺从玄奘学法相唯  相似文献   

4.
以五台山为代表,唐代河东地区佛教发展迅速,境内旧存和新建佛寺众多,寺院林立,各州县均有佛寺分布。受自然条件限制,在经济、政治、交通、人口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佛寺分布呈现不同特点,密集程度不一。对于佛寺分布的研究,可以认识唐代河东地区佛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8,(2)
本刊讯被沈阳市一家厂长期占用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辽宁省沈阳市慈恩寺于1987年秋全部交还僧人管理。慈恩寺创建于唐代,复兴于清天聪二年(1628),扩建于顺治二年(1645),为东北四大丛林之一,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该寺被工厂占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沈阳市政府为了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多次开会,决定将慈恩寺全部交还佛教界管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  相似文献   

6.
唐代长安道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道教兴盛发展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唐代道教活动的中心,本文探讨唐代长安道观设置与道士活动,以见唐代长安道教概貌。 一、唐代长安道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活动多在名山福地,道士们远离城市,遁迹山野,结茅隐修,不问世事,超凡脱俗,蔚为风气。至李唐建国,以道教教主李耳为李氏皇帝远祖,尊崇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佛寺辑考》再辑考——兼评《唐五代佛寺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代佛教寺院与文人及其创作的关联"入手,"按照地域区划,在尽可能地程度上呈现唐五代佛寺分布的历史风貌",是李芳民的<唐五代佛寺辑考>一书的旨趣所在."就这一课题的研究而言,其内容实际上已溢出了纯粹的文学研究的范围,而兼及历史、历史地理学乃至宗教史等内容"①.  相似文献   

8.
隋大兴城佛寺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唐佛教大兴,京城大兴城佛寺林立。迄今为止,对隋代大兴城佛教寺院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涉及者主要关注唐长安时期寺院情况。本文着眼在佛寺以及少量的佛堂,不涉及内道场,研究范围为皇城之外的坊区。通过综合考察研究,共得佛寺116座,其中僧寺91,尼寺25。同时,发现大兴城佛寺的分布很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有65坊的佛寺存在史料记载。寺院的建造集中在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炀帝大业七年(611)之后急剧衰落。同时与116座佛寺有关之重要佛教人事亦一并择要录出,以见当年大兴城佛学研习与佛教流传之概况。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规模宏大。佛教传入中国后,其“万法皆空”的哲学观念和追求“出世”的人生态度对园林形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园林形式出现了两次鲜明的变化。其一是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规模小巧的佛寺园林的出现;其二是唐、宋时期“摹仿自然”的、小巧精致的私家园林的创建与盛行,并成为中国园林的主流形式。其审美特征是:小巧精致,自然而然,不对称、不规则,蕴含多种象征意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道观园林,属于中国园林四大类型(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第宅园林、名胜园林)中之一种。在寺观园林中,分为佛寺园林、道观园林。道观,包括宫观、道院、庙庵。园林,是指大自然中各种花草树木及其山山水水和建筑所组成的一种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为的造园而形成的。从景观结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园中之林,即园中立地花木。中国园林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约在二千年以前,便创造了中国式的道观园林艺术风格,成为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一、道观园林的出现在我国现有的五大宗教中,就寺观园林特色而言,有它们的同点和异点。作为我国古老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10月28日至30日,由西安大慈恩寺、西安佛教研究中心等机构承办,在古都西安召开了"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术代表两百多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在分组会议上宣读了学术论文,规模空前。本次会议以"净心慈恩,盛世长安"为主题,分"义理"、"历史一"、"历史二"、"交往"、"价值"五个小组来研讨长安的佛教文化,充分展现了"长安佛教"在全国各地学者心中的认识,也给西安本地的佛教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点、特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与会代表发言和讨论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文静 《美与时代》2014,(12):26-26
唐代时期政统与道统的矛盾斗争促进隐逸思想的改变,并融入了园林中,促使了园林中郊野别业发展。隐逸思想丰富了唐代园林文化的内容,使郊野别业“隐逸”构建空间开始定型,并对后世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园林体裁的山水画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其萌芽于魏晋,而成熟则在唐代,此后便分野明显。同时,唐代出现了数量相当大的园林诗歌,这亦为园林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文章通过园林文学诗歌与园林山水互补的形式试论之。  相似文献   

14.
正《戒坛图经》作为中国佛教立坛传戒的概论性典籍得到广泛认可,对于规范后世中国佛教的传戒思想、仪式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佛寺建筑的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唐代,佛寺在形制上已经基本定型。这种多院落的布局模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观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汉地佛教寺院在汉代时主要按汉代的官署布局建造,不少官吏、贵族、富人舍宅为寺,由此沿袭下来,佛寺的格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相似。院落重重,层层递进,回廊相绕,引人入胜。唐代以前,汉地佛寺主要有石窟寺、塔庙两种形式。北魏至唐代,相继开凿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供奉石刻佛像,绘制精美壁画,并在石窟周围建立寺院。“天下名山僧占多”,随着佛教的传播,僧人在封建王朝的扶持下,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建立了众多佛寺。塔庙,也称浮图寺,它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牡丹花朵硕大,花姿端丽,色彩鲜艳,是历代画家乐于表现的题材.以牡丹为题材的中国牡丹卷轴画作为花鸟画的一个分支,兴起于唐朝,发展成熟于宋朝.而洛阳在中国牡丹卷轴画发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处于牡丹栽培中心的位置.隋唐盛世,洛阳与长安同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时期,洛阳也是全国的经济、文化学术中心之一.这对牡丹卷轴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9,(5)
本刊讯为了纪念伟大的翻译家、佛学家玄奘法师圆寂1335周年,弘扬玄奘的爱国精神,西安市佛教协会和大慈恩寺、长安兴教寺于3月26日至29日,在慈恩宗祖庭大慈恩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首先举行了玄奘法师圆寂回向法会,接着举行了缅怀法师一生功德、学习玄奘精神的座谈会。市佛协、各重点寺院负责人和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了座谈。最后,与会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到河南偃师市侯氏乡陈河村玄奘故里举行参拜法会。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爱教的教育,提高了大家精进修持、潜心佛学、弘扬佛法、服务于社会和人群的热情和…  相似文献   

18.
唐代文人因诵读佛典、与高僧交往、游览佛寺,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仕途上的挫折,加深了一部分唐代文人对佛教的认知与信奉,但不同的文人所信仰的佛教宗派并不相同;另一部分文人认为佛教威胁朝廷的统治,因而强烈反对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唐代文人思想中,儒家思想仍然是其主导思想,佛教思想是和儒家、道家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唐代文人对佛教...  相似文献   

19.
崔颖 《美与时代》2014,(4):17-17
大理处于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交汇口,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大理所遗留的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是人类文化遗产最密集和杰出的一个区域。唐代中期佛教传入大理地区,并成为南诏国的国教,佛教成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自此成为大理地区盛行的宗教,佛教建筑盛行。大理佛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崇圣寺。以崇圣寺为例来介绍大理古城的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20.
佛教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主要是佛寺。佛寺具有多重功用。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它是为弘扬佛法、进行社会教化、满足佛徒精神需要和修学佛法的道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设施,它在文物保管、宗教旅游、图书收藏、外事、园林、医疗、武术诸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另外,在我国,佛寺从来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福利设施和生产机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佛寺不但发扬佛门传统,经营工农业和林业生产,而且还开办素菜馆、旅馆,开展旅游服务等,积极参与祖国经济建设,为发展市场经济做贡献。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从全国目前已有的万余所佛寺的情况看,它们在宣传宗教政策与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