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自然无为、淡然恬静、与世无争,是道教和道教徒留给社会大众最直接、最根深蒂固的印象。那么,作为宗教团体的中国道教协会,为什么执意与企业对簿公堂?其初衷和目的又是什么呢?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城隍"商标争议行政纠纷诉讼案做出终审判决,宣布驳回原告上海城隍珠宝有限公司(下简称城隍公司)上诉,维持原判,"城隍"商标被撤销在第14类"宝石、金刚石、珍珠(珠宝)、翡翠、玉雕、戒指(珠宝)、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道教协会申请"城隍"商标撤销成功算得上是宗教组织成功维权的典型范例。面对近来频发的侵犯宗教知识产权、以致伤害宗教感情、侵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事件,宗教组织有必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因商标"城隍"引发的是一场商标争议行政纠纷。"城隍"商标在注册之初就经历重重波折,在与上海老庙黄金有限公司多年的官司之后,该商标终于成功注册,并为上海城隍珠宝  相似文献   

3.
城隍是中国民间的城市保护神。城隍在宋代被纳入道教的神灵系统,它作为道教吸纳的民间神祗之一,在道教民间神灵中颇具典型性。因此,城隍神民间信仰的形成,城隍何以衍化为道教的神祗,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从此次"城隍"商标被撤消,我们看到了中国道教界运用法律武器,捍卫神圣信仰、维护合法权益的希望。法律和信仰之间,法律是庄严的,信仰是神圣的。庄严的法律和神圣的信仰,不可侵犯,不可亵渎,应该捍卫。日前,为了维护城隍信仰的神圣性,中国道教协会拿起了法律武器,用庄严的法律捍卫了神圣的信仰,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和精彩的维权路。  相似文献   

5.
道教的城隍信仰及其社会思想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隍,是道教崇拜的地方神。城隍信仰,十分广泛,其影响也非常深远;城隍庙,更是遍布全国各地,长期以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隍信仰体系。城隍神,在广大信众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他不仅能护城保民、赏善罚恶,而且还正直无私,善恶分明。世人若“虔心钦奉”即可消除灾障,保护家道平安,世代康宁。同时,城隍还有护国安邦之职能。《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称:“稽首皈依城隍尊,威灵恒赫镇乾坤。护国安邦扶社稷,降施甘泽救生民”。故又受到历代统治者和地方官的普遍重视,成为道教信仰广泛的地方神。一、城隍信仰的形…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上看,江苏道教的城隍文化是道教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传播时间长、分布地区广、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等特点。明代之后,各地城隍庙所主办的城隍崇拜、城隍出巡及城隍庙会,成为道教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通道,也成为官方管理民间社会的一种手段。在当代社会中既要保持城隍信仰的神圣性,又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努力发挥城隍文化所内涵的正直、善良、忠诚和节义等优秀品格,使所开展的城隍文化活动能够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2月10日上午,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副局长齐晓飞、蒋坚永,在局办公室主任张乐斌、一司司长徐远杰、人事司司长庞贵林等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白云观看望慰问中国道教协会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玄门讲经暨中岳论道活动就要圆满结束了,可以说办得十分成功,而且异常精彩。诸位道友结合自身体悟,围绕道法自然、清静恬淡、和谐共生等道教优秀思想,引经据典,把握要义,对道教教理教义作出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诠释,展现了当代道  相似文献   

9.
由台湾《统一日报》社社长、世界宗教徒联谊会新闻组主任彭绍周先生率领的台湾区道教领导人亲善访问团一行三十四人,于元月五日至七日,在泉州进行考察访问。受到泉州市海外联谊会会长傅圆圆、副会长魏献国及宗教界人士的热情欢迎。台胞们顾不上旅途的艰辛,参观了泉州天后宫、富美宫、老君岩、开元寺、关岳庙,以及安溪的清水岩、南安的风山寺。  相似文献   

10.
11月11日-12日,苏州道教界隆重举行了工业园区玉皇宫竣工暨神像开光仪式和苏州市区住持升座暨玄妙观独角神牛安座、开光仪式。11日上午,苏州工业园区斜塘河畔锣鼓喧天、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2018,(2):F0003-F0003
2018年3月31日(戊戌年农历二月十五),适值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圣诞,各地道教界纷纷举行祈福法会,表达恭贺之情,祈愿道祖庇佑,国泰民安,世界和平,道脉永续,教法兴隆。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教名山——昆嵛山,又名根余山、姑余山、盔甲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横亘文登、乳山、牟平三市区,全长300余里。其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是胶东半岛东部的最高峰。昆嵛山群山起伏,峡谷连绵,支脉纵横,奇峰耸立,林深谷幽,山清水秀,自古便有"海上仙山之祖"的美誉,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吉宏忠 《中国宗教》2014,(10):47-49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不仅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华,多融合于道教。无论在古代的"三教"中,还是在现代的"五大宗教"中,道教都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旗帜之一,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道教的发展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特别是近代以来,道教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在欧风美雨甚至是全盘西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学问和道德都被质疑,甚至是被推翻。  相似文献   

14.
清朝时,中国几乎凡有城、有镇的地方,都有一位城隍老爷。城隍之多以“十万八千”来形容,恐怕也不算夸张。这些城隍是地方神,他们在世时都有名有姓,他们一般都是与该城(或镇)关系密切的古人。“百姓祭拜他们,无非是祈求这些城隍能“安邦护国、除凶剪恶、涝时放晴、旱时降雨、管领一方亡灵”。兹列部分地方城隍在世时名姓于下:苏州——春申君黄歇(战国);绍兴——庞玉(唐);上海——秦裕伯(元末明初);浙江义乌——显佑(元末明初);杭州——周新(明);松江——李待问(明);浙江遂昌——史可法(明);北京——杨椒山(明…  相似文献   

15.
正法鼓隆隆贺城隍华诞,玉磬声声祈国泰民安。农历甲午年二月廿一日(2014年3月21日)上午九时,甲午年城隍华诞庆典之祭城隍大典在上海城隍庙隆重举行,八方善信会聚,共襄盛举,恭贺上海城隍尊神华诞喜乐。祭城隍大典分为上香、行三献礼、颂祭文、送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是香港道教界第十年举办道教节庆祝活动。今年香港道教节的开幕礼将于3月29日,在香港岛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开幕礼除了邀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  相似文献   

17.
由苏州市道教协会主办,苏州城隍庙和台湾新竹都城隍庙联合承办的"2008海峡两岸城隍会",于10月11日至12日在苏州举办.此次活动以"和谐共荣,护佑众生,浓浓乡情,传承文化"为主题,旨在展现内涵丰富的城隍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信军 《中国宗教》2017,(10):76-77
一 中华茶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经》也提及"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由此可见,早在我国的上古时期,先人就对茶及其药用功能有了深刻的认识。到了西周时期,祭祀成为邦国大礼,"茶"被奉为"通灵达仙之物"用于祭祀之中。据记载,周朝专设掌茶官就多达24人。茶作为祭天地、祭神灵、祭祖先的圣物、圣品,在大礼中一直盛行不衰。  相似文献   

19.
张淼  李福 《中国道教》2018,(1):39-43
在道教经典中,有一类以“血湖”命名或包含有“血湖”信仰的经典,涉及道经、忏悔、符咒、图篆等内容,诸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正统道藏》第2册)、《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道藏》第9册)、(《上清灵宝大法》(《道藏》第31册)和(《血湖六幕集》(《藏外道书》第14册)等等,这些血湖类经典共同构成了道教思想、信仰和仪式实践的重要经典文献,对后世道教乃至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道教养生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越利 《中国道教》2001,(4):41-45,47
宗教最主要的功能是给人以精神慰藉 ,提供一种精神寄托。但道教不仅关注人的精神 ,还珍重人的肉体 ,重视医学 ,精通养生。这一特点在诸多宗教中显得很突出。文献记载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百岁道士还是著名的道士医生 ,均代不乏人。有人统计 ,六朝道医占当时全部医生总人数的 2 8.7%。在民间 ,过去百姓说“十道九医” ,道医董奉、鲍姑、孙思邈、韦慈藏等被奉为医神或药王 ,享受祭祀。因此 ,在近代道教学中 ,少不了道教医学一科。道教养生学是道教医学的一部分。神仙信仰是促使道教医学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按照神仙信仰的说法 ,仙首先是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