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觉 《中国宗教》2022,(9):20-22
<正>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进入新时代。十年来,中国佛教协会在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引领全国佛教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守正创新的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以勇于自省的态度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教要求,推动佛教在新时代健康传承,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2.
苏杭 《中国宗教》2023,(4):36-37
<正>近年来,我国宗教界积极倡导和开展崇俭戒奢活动,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倡导传统美德,反对不良风气;倡导环保实用,反对贪大求奢;倡导修身养德,反对奢靡之风;倡导简约适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少欲知足是佛教倡导的重要理念。提倡崇俭戒奢,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是在新时代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全面从严治教、实现中国佛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佛教教理教义中对人类欲望的解读,探索以佛教中少欲知足的理念来实践崇俭戒奢和佛教中国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方式随着时  相似文献   

4.
能超 《中国宗教》2024,(1):32-33
<正>佛教文化作为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因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运河文化,对新时代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江苏既是经济文化大省,也是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在这些文化点段中,寺院星罗棋布,佛塔交相辉映,共同见证和书写着大运河江苏段辉煌的佛教文化。积极发掘和吸收江苏段优秀运河文化,使江苏继续走在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前列,是江苏佛教界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5.
<正>崇俭戒奢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内涵。加强道风建设,倡导崇俭戒奢,是新时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推动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下面从因果理论与惜福观念、缘起理论与无我思想、清规戒律、感恩与报恩思想、菩萨思想与奉献精神五个方面,试对佛教崇俭戒奢的思想观念及其实践进行探析。第一,因果理论与惜福观念。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藏传佛教的传承发展也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如何认识和对待藏传佛教中国化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演觉 《法音》2023,(11):26-33
<正>本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本会章程和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确立的工作方向,深入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教要求,着力推动佛教健康传承,扎实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能超 《中国宗教》2018,(3):48-50
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黄丽娇 《法音》2022,(8):70-76
<正>中国佛教协会在《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中指出:“今天,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是已经完成的历史,而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佛教传承发展的时代大势与前进方向,是一个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汲取我国古代佛教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摆在全国佛教界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1]宗教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楠 《中国宗教》2023,(6):76-77
<正>佛教音乐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丝路僧人将佛教音乐传入中国,逐步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音乐。另一方面,中国佛教音乐也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平台。传承发展好佛教音乐,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孙栗  周风 《中国宗教》2022,(10):62-64
茶禅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是佛教中国化的一次展现,也是宗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例证。放眼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追寻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历史踪影,汲取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光 《法音》2024,(1):66-70
<正>戒律,是佛教信仰与实践的基石,不仅能够规范个人言行,降伏内心烦恼,也能保持僧团的清净与和谐。戒律的传承与弘扬,对于佛教的延续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佛教戒律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人们少欲知足,这与中华民族勤俭惜福的传统美德不谋而合。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创新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这一过程被称为“佛教中国化”。佛教中国化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也体现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23,(9):36-37
<正>十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这一主题,立足佛教普济众生的理念,多措并举配合各级政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一、锚定目标,统筹谋划,绘制助力共同富裕发展蓝图把助力共同富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促进佛教健康传承、加快佛教中国化进程紧密结合,列入普陀山佛教协会重要议事议题,加强组织领导,专项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4.
王岩 《哲学研究》2022,(5):5-14+128
生态正义是生态价值体系的核心范畴,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内涵。人类只有将关于生态价值的理性考量纳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正义之境,从而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生态正义既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也是对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镜鉴超越;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弘扬,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表征。深刻把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共权力与生态权利、生态权益与生态责任、美丽中国与绿色家园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展示当代中国生态正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水西是皖南佛教的发源地,是中国佛教传承的缩影。举办这次论坛,就是希望能够继续发掘水西佛教的深厚积淀,让水西佛教在新时代焕发新光。一水西佛教,是指在南北朝时期围绕安徽泾县水西山寺院群而逐渐形成的佛教文化。水西佛教在安徽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里是中国最早传入佛教的区域之一,东汉时期的楚王刘英在此传播佛教;东晋时期庐山刘遗民在此开净土信仰之先。在唐代,水西地区成为禅宗重镇,临济宗祖师黄檗希运创宝胜禅寺弘扬禅法,宝胜禅寺因此被尊为临济宗祖师道场,享有禅宗"皖南第一古刹"美誉;迄至明代,这里不仅有高僧季潭宗  相似文献   

16.
释隆明 《法音》2022,(7):76-78
<正>2022年6月8日,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倡导传统美德,反对不良风气;倡导环保实用,反对贪大求奢;倡导修身养德,反对奢靡之风;倡导简约适度,反对铺张浪费。崇俭戒奢,整肃教风,是佛教教义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佛教健康传承的有力保障,是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正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是杭州名刹、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近年来,杭州灵隐寺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牢牢把握住人才培养、佛教现代化和文化引领等三大主线,推进佛教中国化不断深入。一、践行佛教中国化,致力高层次僧才队伍建设佛教事业的接班人,是新时代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释明贤 《法音》2020,(1):71-74
天下大治,是古往今来无数治国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国基永固,也是数千年来中国化佛教永恒不变的祝祷。十九届四中全会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1]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号召全体佛教界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制度体系、教育体系和佛教文化,不断提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与深度。[2]而佛教教义从各个维度上自觉趋向于新时代进中国化的努力,必将以其"中国之义"奋力书写出"中国之治"的佛教答卷。  相似文献   

19.
三论宗是隋唐时期中国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它在吉藏创立之后,就没有再在中国传下去。然而三论宗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对后世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三论宗主要宣讲佛教的般若思想。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是认识佛教所讲真理的一种方法,它是佛教中的共法。三论宗的传承虽很短,但它探索了佛教般若思想,对后来的天台宗、禅宗、华严宗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三论宗在中国没有传播下去,它在日本却有着传承,它是日本佛教史上的第一个宗派,尽管后来它在日本奈良时代末期也已经衰落,而且以后它也未能振兴,但中观学的分析方法却成为日本佛学…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21年12月27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佛教协会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协办的"2021年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人间佛教与佛教中国化",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中国佛教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经验,探索当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道路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