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8,(10):56-56
佛教是以“佛”为最高教主,以佛崇拜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宗教。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  相似文献   

2.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早创建于古印度。它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族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5年,在世活了80岁。早期佛教着重理论,而不重视偶像崇拜,故不雕塑佛像。佛教最初崇拜释迦牟尼为佛,而只是把他作为教主。当时人们礼拜的具体对象是纪念佛的菩提树、法轮和浮图。自从佛教僧侣传教活动开始以后,才开始把  相似文献   

3.
那日苏 《中国宗教》2023,(10):76-77
<正>佛教戏剧自印度传入中原地区后,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演变,如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佛教戏剧,是指“表演佛教内容、叙述佛教故事并展现人物冲突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佛教戏剧起源于古印度,主要沿袭了古典梵剧的体例,以佛教题材为内容,集歌、舞、宾白等表演形式于一体。  相似文献   

4.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源于印度,传入我国后与道教、儒教并称为“三教”。佛教教义博大精深,经典繁富,现已成为一种庞大体系,而“三”与佛教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这里辑录数种含“三”术语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8)
<正>佛教教义及其文化博大精深,覆盖地域广,在三大世界性宗教中历史最为悠久,对过去和当今的世界文明影响巨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风靡印度一千多年的宗教,却于公元十三世纪在其诞生的故国印度彻底消亡了。这不仅对于佛教徒来说难于理解和接受,在宗教发展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佛教在印度过早地消亡,有其内因和外缘,教界、学界比较共识的主要内因是印度佛教的日益学术化和印度教化,主要外缘是印度教的崛  相似文献   

6.
谭世宝 《法音》2007,(8):25-32,33
一、悉昙文字及悉昙学的源流与传播简介 “悉昙去声”是古印度佛教化的文字学名称“烈督(拉丁文正确转写应为Siddhām)”的标准汉文对音转写,通常简称“悉昙”而省略了“去声”的拼音法的标注而意译为“成就”、“成就吉祥”。由于佛教是建立在众生平等的基本原则上,并作公开的普世传播的世界宗教,以反对维护不平等的印度种姓制度的印度婆罗门教.  相似文献   

7.
试论佛教音乐及其东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荣 《法音》2001,(2):22-28
一、佛教音乐之性质  印度是一个宗教之国,其艺术的发生发展无不与宗教有关,S·夏尔玛指出:“印度艺术的生存就在于宗教。”[1]于此,音乐也不例外。举凡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皆是它重要的源泉。甚至到近前,印度古典音乐还是敬神的,对宗教的虔诚与赞颂,是印度音乐经久不衰的主题。  印度的佛教音乐穷源溯流则可远溯到西元前二千年至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四吠陀”,其中记述《梨俱吠陀》(Rgveda)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Smeveda)即为其肇始。它奠定了声明与梵呗的基础,佛教承此而产生了伽陀(gatha),即合乐的诗颂。不过在…  相似文献   

8.
佛教,乃释迦牟尼所创,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同基督教,伊斯兰教号称世界三大宗教。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同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国的佛教因五台山诸佛教圣地而“金光流照、法轮常转”,五台山以佛教盛行而“宝刹高标”、驰誉中外,尤其是在印度、日本、斯里兰卡及东南亚各国享有极高声望。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以“永平求法”始传入中国之说为最多(参见1985年7月30日《太原日报》  相似文献   

9.
王丽心 《法音》2004,(4):36-39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二千五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成为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行了不少佛教题材的邮品。如泰国发行的“金玉大佛”,越南发行的“罗汉图”,印度发行的“阿育王石柱”,孟加拉国发行的“铜佛”,蒙古国发行的“跳布扎面具”,日本发行的佛像、佛教建筑,澳门地区发行的“观音系列像”等等。中国作为佛教的第二故乡,三大语系佛教齐全,佛教文化极为丰富,因此在当代,我国也发行了不少佛教题材的邮品。说起邮票,就不得不先简单介绍一下邮票的历史和集邮的知识。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  相似文献   

10.
正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2月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印度学者戈耶尔的这部《印度佛教史》依据19世纪以来印度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描述印度佛教起源、发展、衰亡以及现代复兴的历史。因此,它既是一部印度佛教史,也是一部印度佛教研究史。尤其是印度学者的成果在其中得到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11.
张志刚 《法音》2022,(12):21-24
<正>在世界宗教史上,中国佛教被誉为“本土化暨中国化”典范。因此,若要真正认识中国佛教艺术,便要将其纳入宗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加以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以史为镜、知古鉴今,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国佛教文化艺术。赵朴初先生(1907-2000)很早就关注“佛教在中国的艺术化”,他在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十四届大会上发言指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悠久的,中国文化是人类三大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支。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2.
梁虹 《中国宗教》2022,(8):70-71
<正>仪式音乐是佛教仪式中极其重要的要素,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佛教的仪式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其实质是作为信仰主体的人对佛教义理进行诠释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即佛法的外化,其根本目的在“礼佛”“供佛”“诵佛”。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传统的佛教仪轨音乐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印度婆罗门教时期的吠陀经典。《土观宗派源流》认为:“吠陀经典是印度最早的经典,为印度宗教、哲学和文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佛教在古印度创立已经有2500多年,大约从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印度佛教开始由南亚次大陆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到公元12世纪的贵霜王朝时期,佛教进一步走向世界,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性宗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在亚洲流传的佛教又先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目前已传遍世界各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二千多年来,佛教以其慈悲、和平的形象,充满智慧的教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传播,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是令广大佛教徒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不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在各国的传播极不平衡,即便在某一个国家的各个历史阶段,其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是在各个佛教国家或地区,历史上都曾不同程度地发生过统治阶级大规模排佛毁寺.事件,佛教界称之为“教难”或“法难”。例如【印度就曾发生过多次法难,并最终由于印度教的兴起和伊斯兰教国家的入侵和统治,使佛教过早地在其发源地消亡(约在公元十二世纪…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6—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创立了佛教。从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开始,佛教向古印度境外不断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约在公元前2年(即西汉哀帝元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天台宗、律宗、禅宗、净土宗等蔚为壮观的中国佛教宗派。在佛教发展史上,有两个现象往往会引起世人的关注:一是佛教兴起于古印度,却又于13世纪在其发祥地衰落和消失了;二是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的公案和争论,这些公案和争论不但表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宽容精神,同时也在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16.
从宗教范式而不是宗教势力的角度看,外来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其范式由榜样到边缘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宗教格局中,自从佛教在中国站稳脚跟后,“佛教范式”便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但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近现代宗教格局中,由于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和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佛教范式”便被边缘化了,而“基督教范式”则取而代之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佛教范式”在中国宗教史中的这一地位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没有西方式宗教对立的“不排异”的宗教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佛教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所创立。是当时反婆罗门教的思潮之一。婆罗门教相传形成于公元前七世纪,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即创造之神)而得名。此外还信仰多神。它把人分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  相似文献   

18.
夏凡 《法音》2013,(7):38-43
佛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源于亚洲,但足迹遍及欧亚,他的不同宗派、以及处于不同地域的佛教寺院所形成的佛教音乐,成为世界不同民族音乐特征的一部分。佛教寺院主要聚集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这三大区域的佛教音乐,虽本质上存在关联,但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溯其源头,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并迅速在南亚次大陆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这是值得纪念的。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王志远先生撰文指出:“纪念中国佛教2000年的特殊意义,在于中国的佛教是来自印度又有别于印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经历了2000年的风风雨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及中国民众已融为一...  相似文献   

20.
董群 《中国哲学史》2007,(1):113-120
石峻教授(1916~1999)的学术生涯中,佛教哲学研究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并且有它悠久历史和丰富典籍以及各种文物资料的佛教,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他这样解释佛教哲学:佛教哲学不是指广义的佛学,它一向重视宇宙和人生“常”和“变”的关系、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各种相互对立的思想范畴之间相互依存、互不分离的关系。他对于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有着整个宗教研究的背景,而不是单纯就佛教研究佛教,他专门撰有《世界三大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