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看法。但是这个命题,是否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命题(或称之为根本命题)呢?则有不同的看法。由于这个问题涉及了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志,因此这次讨论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为巩固辩证唯物主义阵地反对唯心主义而斗争的现实意义。不妨先将我对争论双方总的看法提出来。  相似文献   

2.
继葛力同志《注意区分两种唯心主义》(1982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一文(简称葛文)之后,韩震同志又发表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应作本体论和认识论之区分》(《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1期)一文(简称韩文),读后很受启发。但是,葛文提出:“就哲学的分支而言,唯心主义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论方面的唯心主义,一种是认识论方面的唯心主义。”韩文又进一步强调:“实际上,不仅唯心主义有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区分,而且唯物主义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是本体论方面的标准,一个是认识论方面的标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对孔子思想的评价,是关系到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大问题。这里,拟根据比较确定的材料,简述一下自己的看法。我的基本观点是:孔子是从奴隶主阶级向封建地主阶级转变中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开始摆脱宗教唯心主义转向朴素唯物主义的一种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关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讨论中,有不少文章对发生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的关系作了探讨,现将讨论情况概述如下。一发生认识论与康德先验论的关系第一种意见认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是康德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翻版。持这种观点的同志的主要理由有:  相似文献   

5.
孔子在认识论方面固然有其“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但是,作为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更加重视“学而知之”,十分强调理性自觉,注意探讨辩证思维,毕生追求“知天命”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即实现由必然向自由的飞跃,并以此为中心线索,展现了认识的辩证过程,在他的认识论中有着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所通过的苏共态的斗争。苏联哲学家们对这一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近年来,他们对揭露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理论作了不少工作,写了一些批判唯心主义哲学的书籍。其中引人注意的是П.П.切尔卡申的一部学术专著《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大家知道,这一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般科学认识来说,都具有巨大的意义。如果不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就不可能从科学上揭露唯心主义。但是,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问题的研究仍然  相似文献   

7.
葛力同志在《注意区分两种唯心主义》一文(见1982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中提出:“就哲学的分支而言,唯心主义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论方面的唯心主义,一种是认识论方面的唯心主义。”这一见解是深刻的。它为深入研究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既相互斗争、相互克服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错综复杂的情况,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实际上,不仅唯心主义有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区分,而且唯物主义也是如此。翻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以下简称毕派),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我国哲学史界的传统看法认为,毕派是西欧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唯心主义派别。近几年,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展开了讨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毕派是唯物主义派别。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尽管在毕派的哲学思想中,具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和唯心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流,主流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主要根据是:  相似文献   

9.
关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上阐述哲学根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时提到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哲学命题,究竟是指的唯心主义的原理,还是指的唯物主义的原理的问题的讨论,目前正在进行。其实,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是一个早已确定了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从来都足唯心主义的原理,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而且从来都是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论根本对立的。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也是一个早已彻底解决了的问题,即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而且只是反映论,它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有着原则的区别,绝不能加以混淆。  相似文献   

10.
人的认识的本质问题是认识论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论在全部哲学史上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个公认的看法。对于一般哲学说来,作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唯物主义形式和唯心主义形式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得出关于认识的本质的一致观点是可能的和必要的,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实现。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几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其中某些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现实在人的头脑中的任何反映。结果,认识同意识绝对等同起  相似文献   

11.
郑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54-154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现引入认识论,对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进行了严肃的反思与批判,建立了真正科学的认识论。但在认识论上,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并非完全一致,诺曼莱文尊出,马克思的认识论强调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是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恩格斯的认识论是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他忽视了认识的社会性,强调实用主义,强调真理符舍论。  相似文献   

12.
程颢、程颐的识知心理思想,在心理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这一点,哲学史家和心理学史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阐述过程中,见解就很不一致了。这里不仅涉及到二程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他们的认识论体系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  相似文献   

13.
<正> “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说是孔子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界。他自称是在七十高龄才进入这一境界的。但这句话在孔子那里,不仅具有伦理意义,而且也具有世界观、人生观和认识论的意义。因为它涉及到了主观和客观、个人意志活动和客观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问题。根据通常看法,从心所欲和不逾矩,似乎是对立的东西。从心所欲,意味着自由活动和为所欲为,而作为社会规范的矩,则意  相似文献   

14.
荀子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论一荀子的“认识”来源,是来自客观存在着的实事实物的,他以客观的实际或事物的映象为认识的基础。他对于客观实际的看法,在许多地方是能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事物,不用唯心主义或神秘主义的主观冥想来测度或迷信事物。首先他对大自然方面如:天象、地材和阴阳变化等,他便能摆脱神秘的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打算谈谈对德国古典哲学思辨性的理解,以及哲学的抽象理论思维的功能。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以思辨性而著称,这是当今中外学者的共同看法;但是应如何理解其“思辨性”,如何评价这种“思辨性的”哲学,意见就很不相同了。有人往往把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性和唯心主义的神秘性完全等同起来,并加以批判和反对,我认为,这种意见是片面的。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唯心主义发展的顶峰,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里主要以黑格尔为例,对此问题作一点解剖。  相似文献   

16.
图式学说在发生认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发生认识论的出发点和基石。对皮亚杰图式学说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发生认识论的性质的认识,因而是发生认识论研究中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的同志说,图式来源于客体,是动作内化的结果,所以皮亚杰的图式是唯物主义的①;有的说,皮亚杰的图式最初来自遗传,其发展主要决定于图式的自己运动,这就不能不使它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②;有的则说,皮亚杰的图式是先天的,并不等于是先验的,因为从个体认识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不是认识论的命题“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口号,是认识论命题,还是政治性命题,或者既是认识论命题又是政治性命题?在一些哲学研究者当中,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意见是: (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同时也是一个发扬民主的政治口号。持这种意见的论者认为,一个口号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命题,主要是看这个口号是否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容,是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对象,与  相似文献   

18.
波普认为,抽象的哲学认识论并非远离政治的;恰恰相反,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认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是相互影响的。他赞成罗素的看法,认为否认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可以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波普宣称他的认识论观点和他的自由主义政治信念是密切关连的,而且这一关连又是自觉的。他在《自传》中写道,他的自由主义政治信念是促使他发表《科学发现的逻辑》的部分原因,而其后发表的政治哲学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和《历史决定论的贫乏》)则是从《科学发现的逻辑》“生长”出来的。下面介绍波普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认识论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又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谁产生谁;另一方面是思维是不是存在的反映,它和存在能不能一致。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前三章中所讲的认识论,正是这个哲学基本问题。根据列宁对认识论所作的三个结论,认识论本身有这样三个最主要的问题,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当中,可以看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形而上学的根本不同。这三个问题是: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会以及所属的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组为了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继续深入,讨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三十年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经验教训”、“从经济工作看党的思想路线”等问题。在讨论中,逐渐集中到“三十年来,党的思想路线的回颐和分析”这个问题上。讨论中有下列一些意见: 有些同志认为,我党在近二十年中出现如此严重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从理论上看主要是离开本体论,强调认识论;离开唯物论,强调辩证法;并进而引伸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夸大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