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发动的“道德革命” ,无疑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所以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但学者论及“五四”的道德革命 ,重点大多是它对旧道德的批判清算 ,及其所造成的震动、影响 ,而对它所提倡的新道德则涉及较少。本文拟对此稍作评介 ,以求对“五四”的道德革命有更全面的认识。概言之 ,“五四”所提倡的新道德 ,其基本原则是“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 ,而其理论基础则是“求乐免苦”的人性论、伦理观。现按其逻辑顺序分述如下。一“五四”道德革命是戊戌时期道德革命的继续。在戊戌时期 ,维新派思想家…  相似文献   

2.
一点感想     
<正> 近来社会上,讨论中西文化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注意和兴趣,很有点象“五四”时期。但这个“象”是表面上的。“五四”时期谈中西文化,其重点是针对中国文化的消极方面进行批判。现在谈中西文化,其重点是要发现中国  相似文献   

3.
三、中国天主教从五四时期以来,不断寻求救国救教的道路在中国天主教受外国传教士控制时期,也常有些觉醒者想寻求救国救教的道路,他们的民族意识十分强烈。尤其是到了“五四”时期,受到全国先进的爱国者影响,神长教友中有不少人的民族意识已觉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进化论陈卫平从戊戍前后到“五四”前后,进化论一直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潮。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进化论,以往的论著都陈述了如下两个事实,即进化论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武器和进化论在这时期为其它的“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所取代,然而却很少解释这两个事实间的矛盾:声势浩大、气势锋锐的进化论为何会很快地被其它思潮所取代?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本文拟作如下考察:考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进化论和此前的进化论有何联系、区别,从而论证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进化论思潮的巅峰和落退相交织的尾声;考…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泛化及其历史意蕴——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并足而立,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时代思潮。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五四时期的科学观念主要视为迷信的对立面,根据这种理解,五四科学思潮的意义便仅仅在于否定传统的迷信观念。这种看法所触及的,显然只是历史的表象。最近几年,一些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五四科学观念较为深层的内涵,从而多少超越了以上的传统眼界,但同时,又在总体上将五四的科学思潮归结为“思想的歧途”(参见严博非:《思想的歧途——五  相似文献   

6.
刘天华先生是“五四”时期优秀的民族音乐家,民族器乐的革新者。他忠诚致力于音乐事业,为发展中国民族音乐、革新民族乐器、普及音乐教育,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十首二胡曲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创作和民乐教学。他的作品表现了“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现状的不满,反映出他们苦闷、彷徨、探索、追寻的思想情绪,成为当时现实生活新音乐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使我受益匪浅,对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生涯和艺术实践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五四时期的主旋律与五四精神的精髓;应以爱国主义标准评价五四时期的是非;弘扬五四精神,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将要跨进90年代的科学与“五四”时期的科学有很大不同。“五四”时期是传统科学、应用科学占上风,它是研究自然界、社会的物质本质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今天科学的特点是软科学占有重要地位,它研究有形实体之间的关系及各门科学间的关系,重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目的是控制、协调发挥最优效能。现代科学的另一个特征是大科学,其特点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相交叉、渗透、影响。从大科学的观点看,我们现在对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变动时期,当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中国近现代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大变动时期,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大都讲到“五四”运  相似文献   

10.
周海天 《孔子研究》2023,(1):91-100+159
从“五四”至今,“经学的现代化”的进程始终伴随着研究者们对西方理论之冲击的回应。然而,对西方理论的误读性应用却贯穿了“经学现代化”之历程:“五四”时期的“实证主义”颠覆了经学的统治地位,并产生了至今依然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方面,经学被视为一种研究注疏的技艺科学;另一方面,经学被判定为政权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文化伪装。新时代的经学研究应追溯、立足并发展经学的源始定位,在此基础上讨论一种未来经学研究的可能范式,通过“自我阐释”使作为学术的经学、作为政治的经学、作为伦理的经学与作为历史的经学成为经学中有差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五四”与反传统、与文化激进主义、与后现代三个角度对“五四”意义作出新的评价。本文不同意文化保守主义把本世纪文化失序归罪于“五四”全盘反传统 ,不同意把“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等同于文革政治激进主义 ,更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五四”精神的消解或解构 ,而认为“五四”精神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熊冯金贺合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哲学是“后五四时期”(30—40年代)中国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成就。熊冯金贺哲学出现的文化背景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时期,在激烈的文化冲突中产生的以现代批评传统和以传统批评现代的双向互流的文化思想运动。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通过对中外文化精髓的深层反省,他们摆脱了情绪化的对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的综合”,即在吸收融化、超越扬弃中外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重建民  相似文献   

13.
孝,即孝敬父母,这是人类最古老、最朴素、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和行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十分强调孝道,因此,千百年来“孝”已经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准则,成为中国封建伦理的核心。由于儒家的传统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彻底批判和...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伟事业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努力建设新时代的新道德。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导源于殷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诸子百家的讨论与宣扬,逐渐成熟,到汉代而确立下来,其本质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道德。这种道德,在历史上虽也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受到比较深刻的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摧毁了封建道德的权威,提倡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道德。但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由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杂志主办的“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五四精神与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6.
(1979年4月26日至同年5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谈谈《资本论》在我国的传播杨国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纪念列字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七十 周年黄神森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 第2期毛泽东同志在“五四”时期萧三中国 青年报1979年5月5日“五四”时期周恩来同志民主思想的发展 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室南开大学学报 1979年第2期坚持科学、民主和社会主义—学习周恩 来同志从“五四”到旅欧期间的革命思 想胡华等群众1979年第5期周恩来同志的《警厅拘留记》和《检厅目 录》读后魏宏运历史教…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在天津和北京的学生,几乎是没有人不知道“郭隆真”这个名字的。她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位勇敢的女战士。郭隆真(后名郭林一)同志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鎮一个回族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比较开明的讀书人,他曾经亲自教女儿读书识宇。没有料想到,不满十岁的女儿,在读着“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門,燒茶湯,敬双亲……”时,会居然提出抗議来。她貭问父亲:“爹!有‘男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历史上多谈“孝”道,现在谈“孝”,尤显必要。“孝”是一种溶入我国人民血液中的传统道德。它在历史上虽然也曾起过消极作用,但是它更收到过使家庭老少相安,兄弟和睦相处的积极效果。然而在以往一段时间内,对“孝”竟大加批判起来。“五四”时期批判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19.
1999年4月26日,中央党校哲学部举行了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学术座谈会。首都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中央党校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五四与中国的现代化”、“五四与中国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研讨。一、“五四”与爱国主义与会学者首先肯定...  相似文献   

20.
7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五四”运动以来的70年却把一个古老的中华民族从沉睡中唤醒,催其奋进。“五四”发生以来,70年的光阴过去了,但是人们普遍感到,它所提出的发扬“民主”与发展“科学”的任务至今没能完成。因此,当“五四”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这个素有儒学传统的华夏民族的子孙,无论在海内还是海外,都在纪念它。由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举办的“纪念‘五四’70周年学术讨论会”就是其中之一。会议于4月1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在京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着重讨论了下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