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次,乾隆问刘墉:"京师九门,每天出多少人,进多少人?"刘墉回答:"两人。"乾隆觉得诧异,刘墉解释道:"万岁,我说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乾隆又问:"那我大清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说生一人,死十二人,接着告诉乾隆他是按属相说的。譬如今年是马年,出生的人无论数量多寡都属马;而不管多少人  相似文献   

2.
"三爱":爱学习、爱吃苦、爱帮人"三顺":顺天意、顺时代、顺民心"三求":求做合格公民、求做合格道人、求做合格善人一、"三爱":爱学习、爱吃苦、爱帮人(一)爱学习本人出生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贫苦家庭。在父母自身都无法生存的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上学的条件的,只有有权势、有田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逐渐陷入抽象性存在危机,即人的存在的失真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一是被"常人"所左右;二是生命处于"暗昧"之中。这种失真状态不仅使人的内在德性源泉濒于枯竭,也使人的存在意义发生危机。人的真实存在是集自然性、关系性和精神性为一体的综合状态,自然性存在的实现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基本前提,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能在"和作为关系性存在的"真己"的实现是其核心。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人的真实存在的途径有:真实存在的物质基础:德富一致的经济体制;真实存在的社会空间:德福一致的政治构建;存在意义的道德救赎:德道统一的生命秩序。  相似文献   

4.
记得有一篇论述"秘密"的文章写道:"只有完全成熟的人,才有真正的秘密;不太成熟的人,只有暂时的秘密,不成熟的人,则根本没有秘密。"表明了心中能装下秘密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那么,一个人心中到底能装载多少秘密呢?有人说:没有秘密的人不会幸福的,有太多秘密  相似文献   

5.
李长第 《天风》2008,(9):33-33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而圣经说"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传10:12).  相似文献   

6.
正在大部分人的职业观念里,汇报工作都是表面文章,面子上的事儿。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汇报,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它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在西点军校,每天早晚列队时,总少不了这一套路:"报告长官,今天应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有几人事假,几人病假……"一路列去,每次略有变化,但最后一句永远不变:"报告完毕。""报告完毕"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千古名言:"认识你自己".其实人类一直都在不断地寻求对自己的认识,在不断地审视、叩问自己的生命,生存状况.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引论>中说:"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另一位德国哲人兰德曼在他的<哲学人类学>一书中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在于动物是以"完成品"面貌来到世界的,而人只是一个"未完成体"即"半成品".他说:"自然只使人走完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这就是说大自然只给了人的肉体驱壳,至于人的智慧、素养人的事业.道路、价值.全靠人在几十年的生命活动中去开创、塑造.每个人的人生历史就是这么一部完成或者说谱写"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李元雄 《天风》2008,(23):28-29
经文:赛7:14;太1:23耶稣基督的降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基督诞生为人,实现了人类"可以亲眼看见神"这一多年的梦想。人可以亲眼看见神,这就是"神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说:"人要称他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23)。神与人同在是圣经的中心。今天,我们欢庆圣诞,纪念救世主降生与我们同在。我要与弟兄姊妹分享的主题是"神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谐趣     
正谐趣是一种智慧,有谐趣的人,是一个有魅力、有趣味的人,宋代大诗人苏轼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苏轼有一个好朋友叫刘贡父,也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一次,苏轼与刘贡父聊天时,苏轼说起一件往事:"我和我弟弟当年在学经义对策、准备考试时,每天吃三白饭,吃得很香甜,现在想起来仍回味无穷。"刘贡父就问:"什么是三白饭?"苏轼回答道:"就是白米饭,就着白盐和白萝卜,也就是‘三白’。"刘贡父  相似文献   

10.
信德与人生     
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人的归宿在何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困扰着人们,是学界鸿儒也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曾经有一位教授就此问题向胡适请教。胡适说:"我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还有一个学生问他的导师:"人生的意义何在?"导师答:"为口腔一日三次机械运动呀!"瞧,将人格降为兽格,也算"谦虚"了。无信仰的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人死如灯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不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可悲的是,举杯浇  相似文献   

11.
善克者不怒     
德国曾发生了一起奇特的凶杀案,一名议员在街头将另一名政见相左的议员枪杀。马尔斯和莱顿都是下萨克森州的议员,一天下班途中,他们相遇。两人为州政府最近出台的一项福利政策辩论起来,辩论逐渐变为争吵。一个骂道:"你这个混蛋!"另一个回击:"你是不可救药的蠢货!"最后两人在言语的刺激下,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莱顿边走边喊:"懦夫!孬种!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马尔斯立即拔出枪,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名"—"家"禅江苏人民出版社为"社科名家"出版文集,要求附一学术自传。"传"者诠释也,地道的"自传"无疑不是自彰自见,而是一次读懂自己的机会,"学术自传"的真义是在学术反思中读懂自己,倾听自己学术生命的旋律。不知何时,我开始萌生并固守一种信念:学术与人生是同一的,学术乃是"人"的一种在场方式,是"人"之"生"的呈现和"人"之"命"的轨迹,是"生"之"学"与"命"之"术",学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  相似文献   

13.
真主说:"凡枉杀一人的,如杀众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众人。我的众使者。确已昭示他们许多迹象。此后,他们中许多人,在地方上确是过分的。"(5:32)又说:"你们不要自杀,真主确是怜恤你们的。"(4:29)又说:"你们不要自投于灭亡。"(2:195)穆圣说:"从前有一个人,负伤后不忍疼痛而割腕自杀,真主说:‘我的仆人先我而取了自己的命,我禁止他进入天堂。  相似文献   

14.
最美仆人心     
赵秋芬 《天风》2016,(11):8-9
正经文:创18:1-10;可10:45"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说到"仆人"一职,现今已不多见。很多人梦想当王子公主,少有人梦想当仆人。但是耶稣却倡导仆人式的服务精神——"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他亲自做了仆人领袖的表率,去做仆人服务人——为门徒洗脚,颠覆了人们的观念。想做主人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仆人,这正是现今时代所需要的——最美仆人心。  相似文献   

15.
生活启示录     
《天风》2014,(1):16-16
<正>1.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参诗90:9)2.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箴11:2)3.气球:只要被人一吹,便飘飘然了——"鼎为炼银,炉为炼金,人的称赞也试炼人。"(箴27:21)4.指南针:怎么摆放,都改变不了它向"南"的心——"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4:14)  相似文献   

16.
<正>一法律作为"禁止""禁令"本来关乎人之为人,使人获得实质性的自由。圣经中有关神圣法的叙述告诉我们:以禁令面貌出现的法律涉及的是人的实质性正义,联系着人之为人的秘密。明白这点,我们就可形成一个判断,即法律是一种人最为内在的事物,最为内在的规定,若没有"法""律""礼"这些"分开""定界""领域",人就无法理解"自己",不能"自己",无法"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17.
无忧惧     
正有一位营养学家说:"世界上有半数人之寿终是饿死的。"他的意思是说,这些死者生前虽然也曾辗转床褥,其致病之由却是缺乏营养。与那句话"异曲同工",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有半数人是愁死的。"现实和理想冲突,郁郁寡欢,忧能伤人,难以永年。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2)
正我对写作的认识,来自《启示录》里的一节经文:"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这段文字是来自"天上"的对话,一呼一应之间,给了"在主里面而死的人"一个极其宝贵的应许——"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读到这段古  相似文献   

19.
人的岁月     
毛颂赞 《天风》2016,(7):54-55
正"你使人归于尘土,说:‘你们世人要归回。'"(诗90:3)人出于尘土,又归于尘土,这是上帝所定的自然规律,也是神对人的一种提示:人肉体的生命有终结的一天,有归回的一天。对这个"归回",人们有各种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因此更珍惜时光,力争在归回前做出一番事业,造福子孙后代;有人却把它看做"大难难逃",因此,恐惧战兢者有之,及时行乐者有之,铤而走险者有之,自我夭折者也  相似文献   

20.
低调与教养     
正著名作家博尔赫斯长期在图书馆任职。他说:"那时我已经是一个有名的作家,只是图书馆的人还不知道。我记得有一次,一位同事在一本百科全书上看到了‘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这个名字,发现那个人的名字及生辰跟我的完全相同,他感到很惊讶。"同事之孤陋寡闻反衬出博尔赫斯"真人不露相"的低调和沉潜。陈丹青在一次演讲中说:"国外很牛的人站在你面前,害羞得要命。明明弄了四五十年这个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