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畅性可以影响再认,而且仅影响熟悉性加工的观点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近年一些研究者采用掩蔽启动范式并结合修改的R/K范式、独立判断的R/K范式等实验范式,操控测验项目的流畅性,发现流畅性影响的可能是猜测或者回想加工,因而质疑这个结论。为解释流畅性对再认的影响,流畅性归因理论侧重对流畅性的归因、冲突-归因理论侧重期待流畅性和实际流畅性之间的冲突、预激活-适应模型侧重启动刺激引起的神经活动激活或适应、线索-学习理论侧重流畅性线索的有效性。未来研究应关注流畅性对来源和联结记忆的影响,并考察流畅性对再认的影响在不同年龄人群或遗忘症人群中的表现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对基于熟悉性的汉字语义特征再认进行了探索,考察了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对汉字语义特征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即时测验,实验2采用延时测验,结果发现:(1)无论即时还是延时测验,汉字语义特征的再认均存在RWCR效应。(2)在即时测验时,重复学习对熟悉性有显著影响,重复测验对熟悉性没有影响;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均提高回想成绩,但二者无差异。(3)在延时测验时,重复学习组和重复测验组的熟悉性评分均下降,但前者下降快于后者;重复测验组回想的遗忘率较低,重复学习组回想的遗忘率较高。上述结果说明,汉字的语义特征存在稳定的RWCR效应,且重复学习主要影响熟悉性,重复测验主要影响回想。进一步证明了再认记忆的双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某一情景有些熟悉, 但又想不起以前有关的经历。对这种熟悉感的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 与有回忆情况下的再认属于同一加工过程(single-process models, SPM)。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熟悉感来自一种基于熟悉性的再认, 与基于回想的再认相互独立(dual-process theories, DPT)。在实验室, 评估熟悉性与回想是否相互独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两者分离的证据。本文尝试梳理无线索回忆再认(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 RWCR)范式的研究, 结果显示:熟悉性对某种特殊的概念加工和整体特征的知觉加工要比回想更加敏感, 并没有支持SPM关于回想和熟悉性各自对意义加工和局部特征的知觉加工更加敏感的推断。而且RWCR研究还观测到熟悉性与回想在行为和神经成像方面的实验性分离, 支持了DPT关于熟悉性与回想相互独立的推断。最后, 本文从熟悉性的深层机制和中英文材料对RWCR的不同影响出发, 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叶晓红  陈幼贞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15,47(9):1101-1110
为了探究基于回想和熟悉性的外显记忆及基于启动的内隐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认知加工差异, 该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并结合迫选再认测验和相继记忆(Dm)范式, 把学习项目分为四类:随后记住、随后知道、随后启动及随后忘记。结果表明, 与启动关联的Dm效应表现在刺激后700 ms开始的中央区, 随后启动比随后忘记更为负走向, 即负走向的Dm效应; 与回想关联的Dm效应表现为从400 ms开始的右前额区正走向Dm效应以及800 ms开始的枕区负走向Dm效应, 而与熟悉性关联的Dm效应表现在300~400 ms的前额区及500~600 ms的顶区正走向Dm效应。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些Dm效应与不同记忆类型的关联, 第二个实验中在编码阶段同时设置了干扰任务, 以探究编码干扰下Dm效应的变化, 结果发现, 在编码干扰的作用下, 与启动关联的中央区负走向Dm效应仍有存在, 而与两种外显记忆:回想和熟悉性关联的Dm效应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即在编码干扰下并未发现任何与回想关联的Dm效应, 但与熟悉性关联的正走向Dm效应仍有存在, 主要表现在600~800 ms的右侧额区。综合这些结果, 表明回想、熟悉性与启动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应该存在着分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双加工理论认为熟悉性和回想是情景记忆的两个独立过程,其重要证据是ERP研究中FN400和LPC可以分别指示熟悉性和回想。但也有研究证明FN400是概念启动和熟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LPC也不能准确的反映回想加工,因此,将其作为双加工理论证据的可靠性需进一步讨论。未来需进一步明确概念启动和熟悉性影响FN400的前提条件,并在提高生态效度和控制额外变量的同时明晰LPC的指向性,同时探究熟悉性和回想在再认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检验了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对记忆提取阶段熟悉性过程和回想过程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结果发现,编码阶段无分心任务时,积极图片的高、低自信再认准确率均高于消极图片,而唤醒对于高自信再认准确率的影响只限于消极图片;在编码阶段设置分心任务时,发现积极和消极的高唤醒图片的高自信再认准确率显著高于低唤醒图片。这些结果说明情绪的效价影响了熟悉性和回想两类记忆过程,而唤醒只影响回想过程,效价效应是编码阶段被试调用认知资源对积极图片进行精细加工的结果,而唤醒对回想过程的影响是自动编码高唤醒刺激细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毛新瑞  徐慧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5,47(9):1111-1123
根据双加工理论, 再认提取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加工:熟悉性与回想。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情绪对再认提取具有增强效应, 但是情绪对再认记忆中两种不同加工方式(熟悉性与回想)的增强效应的神经机制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作为测量手段, 采用修正的“记得/知道”范式对情绪图片进行再认测验, 旨在探究在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条件下, 情绪信息如何对熟悉性与回想产生增强效应。在行为结果中,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显著高于中性图片, 情绪效价间没有差异; 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要显著高于正性与中性图片。在ERP数据上,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FN400新旧效应有增强作用。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图片的LPC的新旧效应波幅显著高于中性与负性图片; 而正性图片的LPC新旧效应增强作用不显著。以上证据表明: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情况下, 熟悉性再认提取中,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情绪唤醒对记忆强度的提高, 而不仅仅体现在情绪效价对熟悉判断反应倾向的影响。在回想的再认提取中, 情绪效价的调节占据主导地位, 负性情绪图片有显著的情绪记忆增强效应; 正性情绪图片则不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8.
庄锦英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3,26(2):249-252
控制知觉材料的熟悉性和概念范例的典型性,以考察它们对内隐与外显记忆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知觉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不存在年龄和熟悉性效应,而知觉外显记忆成绩则具有明显的年龄和熟悉性效应;(2)在概念内隐记忆任务上,典型范例的启动效应不存在年龄差异,非典型范例的启动效应则存在随年龄而增长的启动效应:无论是典型范例还是非典型范例的外显记忆成绩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概念启动与熟悉性的研究是近年来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神经机制研究的焦点领域之一。双加工理论支持者认为额区300~500 ms(FN400)新旧效应指示熟悉性。单加工理论支持者认为,双加工理论支持者在得出FN400效应指示熟悉性的结论时,没有考虑内隐记忆尤其是概念启动对外显记忆的污染。通过一系列分离熟悉性和概念启动的研究,Paller等人证明了FN400效应指示的是概念启动而不是熟悉性,并且,熟悉性由顶区500~800 ms(LPC)新旧效应来指示。目前,关于FN400效应反映了何种记忆加工仍然存在争议,未来研究需要探索分离熟悉性和概念启动的新方法,并进一步考察流畅性对熟悉性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再认的两种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松梅  朱滢 《心理学报》1995,28(1):9-14
通过两个实验对两种再认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进行探讨。实验一用高频字和低频字作实验材料,分别测量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条件下,两种再认的成绩。结果表明:学习阶段的注意分散使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成绩下降,对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成绩没有影响。低频字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优于高频字,但字频对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没有影响。实验二分别测量两种再认项目的补笔正确率。结果表明: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显著高于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据此可以推论:两种再认可能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有意识记忆的范畴,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无意识记忆的范畴。后者和启动效应的心理基础可能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1.
刘泽军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22,54(12):1443-1454
研究旨在探讨整合如何影响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及其加工过程。编码阶段要求被试学习复合词和非复合词, 提取阶段完成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测验。结果显示, 复合词比非复合词有更好的联结再认表现, 但在项目再认表现上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ERP结果显示, 在联结再认上, 复合词诱发显著的FN400效应(与熟悉性加工有关)和LPC效应(与回想加工有关), 非复合词只诱发显著的LPC效应, 且复合词比非复合词有更大的LPC效应。在项目再认上, 复合词比非复合词诱发更大的FN400效应。总而言之, 整合在促进联结再认的同时并不会损害项目再认的表现, 支持了“只有收益”观点。  相似文献   

12.
知觉流畅性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畅性是个体对加工信息难易程度的一种主观体验, 它分为知觉流畅性、概念流畅性、提取流畅性等。研究者通过操纵刺激与背景的颜色对比度、刺激的字体类型、清晰程度等因素来控制知觉流畅性, 发现知觉流畅性会影响一系列判断和决策任务, 如命题真实性、类别判断、偏好、熟悉性等。知觉流畅性既可以作为判断的直接线索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线索和认知策略来间接影响判断和决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迁移适当加工理论,采用连续识别任务范式,通过操纵字词和图片的模糊度来考察知觉模糊非流畅的延迟效应。结果发现:(1)模糊不流畅的材料学习判断值更低;(2) 知觉模糊程度对即时的再认成绩没有影响,但在延迟再认测试中流畅性较低的模糊材料成绩更好。该结果表明实验操纵方式所引发的编码过程和记忆测试所需的检索过程性质上相匹配,而且延迟测试时,知觉非流畅可以促进学习,说明该效应存在边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RWCR范式,从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视角考察了主题关系对熟悉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主题关系能够引发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具体表现为,在回忆错误项目中,被试对与学过项目有主题关系线索的熟悉性评分显著高于与学过项目无主题关系线索的熟悉性评分。这一结果表明,个体在信息提取失败时,概念形式的语义信息也能引发基于熟悉性的再认判断。  相似文献   

15.
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熟悉和陌生的正倒立面孔对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以此考察知觉结构和语义表征对面孔重复启动的贡献.结果表明:(1)熟悉面孔的重复启动既存在知觉启动也存在语义启动,而不熟悉面孔仅仅存在知觉启动.(2)知觉结构和语义表征对启动效应的贡献是联合的,而不是分离的;在熟悉面孔中,语义表征对重复启动的贡献大于知觉结构的贡献.(3)知觉结构和语义表征对重复启动的贡献与加工阶段有关.知觉结构在初始阶段起作用,随后作用逐渐减弱;而语义表征存在于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康廷虎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13,36(3):558-569
采用眼动研究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靶刺激变换与情景信息属性对情景再认的影响。实验一结果显示,靶刺激变换对情景再认、靶刺激所属兴趣区的凝视时间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在情景再认过程中,观察者会有意识地搜索靶刺激,靶刺激具有诊断效应;实验二应用了知觉信息与语义信息重合和分离两种情景材料。结果显示,观察者对语义信息的首次注视次数显著多于知觉信息;观察者对知觉信息和语义信息分离条件下语义信息的首次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重合条件下。这一结果提示,在情景识别过程中,语义信息具有注意优先性,但其优先性会受到知觉信息启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视觉输入的颜色和记忆中的物体颜色知识一致性对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对物体图片进行编码时颜色不一致图片诱发更大N400, 而提取阶段则对颜色一致图片有更多熟悉性加工(实验1); 物体名称能够更快激活典型颜色知识, 对颜色一致名称有更多细节回想(LPC更正) (实验2)。实验结果表明, 颜色一致促进知觉水平的记忆编码, 而阻碍语义水平编码。同时, 颜色一致促进物体图片提取(知觉水平)中的熟悉性和回想过程; 而对物体名称提取(概念水平)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回想上。此外, 颜色与物体名称有着密切联系, 同样影响物体的语义表征, 支持激活-扩散模型理论。本研究从知觉和概念水平上为揭示物体颜色在联结记忆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以故事情境为实验材料,采用学习再认实验范式,通过操纵再认靶词与故事情境的关联性考察了情境故事对关联虚假记忆和真实再认神经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记忆再认的熟悉性加工和回想性加工阶段,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所诱发FN400和LPC成分走向一致;在额叶后提取阶段,虚假再认所诱发的晚慢成分波幅大于真实再认。结果说明:情境性关联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表现出相似的熟悉性和回想性加工,但在后期需耗费额外的加工资源进行成功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以额叶损伤病人为被试,探讨在知觉型联想启动和知觉启动中,额叶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实验任务包括颜色命名和词命名任务,以及相应的再认任务。结果表明,额叶损伤病人在颜色命名和词命名任务中,对旧词和重组颜色词的命名时间都没有明显差别,联想启动和颜色启动效应受损,但轻度记忆损伤病人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再认成绩相似。相关分析发现联想启动和颜色启动与额叶的多项功能有中度相关。这表明,额叶参与了知觉型联想启动效应和知觉启动,并且与其抑制和注意等执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动作事件的再认记忆中,被试操作后的记忆成绩优于单纯的词语记忆(SPT效应)。人们认为操作促进了回想加工,而熟悉性是否对SPT效应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研究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考察了信息提取失败时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结果显示:(1)SPT和VT两种编码都引发了稳定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2)与VT编码相比,SPT编码引发更强的熟悉性加工,表现出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记忆优势。上述结果表明,即使无法正确提取细节信息,在SPT编码中被试凭借熟悉性辨认的能力仍然高于VT编码。该结果从信息提取失败的视角为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