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寻找移动支付影响冲动性消费的电生理证据,实验采用两难选择的虚拟购物任务,通过2(支付方式)×2(产品类型)被试内实验设计,结合ERP技术比较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下的冲动消费及相关电生理指标。实验数据显示:(1)移动支付下参与者的购买意愿高于现金条件;(2)对享乐品的购买,移动支付下的购买意愿、购买率高于现金支付,而对实用品两种支付下无差异;(3)决策阶段头皮左侧发现,移动支付下享乐品的LPP波幅正于实用品,而现金支付下二者LPP波幅无差异;(4)N2波幅上存在Buy/No Buy效应。结果表明:移动支付促进了享乐品的冲动性消费,决策阶段左侧脑区的LPP波幅可作为其电生理指标,N2波幅表征买与不买。  相似文献   

2.
孤独感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孤独感会对补偿性消费行为、回避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及独特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会受到消费者亲密关系状态、营销策略、产品属性及消费情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交替代理论、控制感理论、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可用来解释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孤独感对利他型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类型和程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调节因素、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消费行为对孤独感的反向影响等方向。  相似文献   

3.
寻求幸运的行为从古至今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幸运感知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理论成果为消费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发现, 个体的幸运感知会对冒险行为、独特性寻求、传染效应、特定事物的态度和幸运消费产生影响。归因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知启动理论、反事实思维、社会比较理论、控制感理论和启发式决策可以用于解释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化幸运感知影响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拓展边界条件及其双向结果。  相似文献   

4.
源于“反常”终于“常理”的禀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忽略收入影响和交易成本, 愿意为一样物品支付的价格应等于愿意出售的价格。而塞勒教授却发现,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反常”现象, 个体会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赋予更高的价值, 造成“愿意支付价格”和“愿意出售价格”的不一致。塞勒利用预期理论中的损失厌恶对这些反常现象进行解释, 并将该现象称为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此后, 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该效应进行了探索和论证。文章详细梳理了禀赋效应的多种解释机制, 包括损失厌恶、心理所有权理论、偏差的认知过程以及进化的观点等, 论证了禀赋效应符合“常理”的原因, 同时也探讨了禀赋效应在商业销售策略和政府拆迁政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非正式支付与红包现象是卫生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卫生管理在改善与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影响非正式支付的因素包括体制、支付方式、薪酬、规制措施等,基于责任与激励为核心的竞争、绩效、监管等多层面治理措施,是控制非正式支付和红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影响产品体积知觉的形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缇  黄希庭 《应用心理学》2005,11(2):133-137
产品包装是现代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消费与广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产品包装的形状、尺寸和体积大小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判断、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本文就影响产品体积知觉的高径比效应(elongation),从其概念、形状消费错觉与形重错觉的关系、实际消费中的体积知觉效应,以及注意对形状效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作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7,(5):213-219
品牌激情消费是当下消费行为中常见的消费现象,然而有关品牌激情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却略显不足。本文研究了品牌激情消费行为的相关概念,同时对品牌激情消费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功效和营销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述评,最后就该课题的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学者们对污染效应的研究和兴趣也与日俱增, 特别是在消费者的感知和偏好方面。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 污染效应是指消费者会降低对他人接触过产品的感知价值。本研究主要回顾了在消费行为中污染效应的定义和特性, 然后从接触因素、位置因素、产品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来探讨污染效应的前因, 并进一步归纳了污染效应对消费者行为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最后, 探讨了污染效应的理论基础和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 对污染效应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公共决策中的框架效应是指在公共决策情境中, 人们的决策行为受媒体或领导人对同一问题的框架表述形式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决策偏好的现象。目前, 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有预期理论、查询理论和模糊痕迹理论。公共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价值取向、知识水平、人际沟通、情绪以及框架的特征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公共决策中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及神经机制、跨文化研究以及研究方式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探究童年环境、成年人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关系,为培养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提供有益启示。通过专项问卷调查收集1028个样本,运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个体童年SES显著正向影响成年后的绿色消费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二者之间起显著中介效应; 传统价值观显著正向影响绿色消费,且在物质主义影响绿色消费过程中起调节效应; 绿色消费也会随着代际、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当前SES的不同而呈现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有关冲动性消费行为研究的文献众多,但难以从内在联系上进行统一。最近,利用提升调节点对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揭示是该领域的一个突破,从而有望把一些相关文献统一起来。作者介绍了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过程;综述了用于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研究的相关理论;从内在机制这个角度对有关冲动性消费行为文献进行评述。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利用调节点等相关理论,特别是调节适应理论对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医保支付方式对医生行为的影响,探索完善医生代理人作用的最优医保支付方式。根据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用理论推导中性医保支付方式的经济学原理,从而验证经济中性支付方式存在以及对医生行为影响的可能性。证明采取以医疗服务数量无关的预付制为基础,混合以边际成本小于边际费用的按成本支付制度可以实现医保支付的中性。这种支付制度不仅能促进医生完善其代理人作用,而且有助于抑制医生诱导需求和参保人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3.
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禀赋效应是指个体在拥有某物品时对该物品的估价高于没有拥有该物品时的估价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禀赋效应的研究范式包括经典研究范式与物物交换范式。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损失规避与查询理论。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角度、动机、情绪、交易物品的特征、研究设计的选择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禀赋效应的适用条件、产生根源、研究范式的改进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佳莹  张明 《心理科学》2012,35(6):1353-1357
负相容效应指在掩蔽的箭头启动项后呈现箭头目标项时,对与启动项方向不一致的目标项反应更快。综述了负相容效应的主要理论及研究,包括自我抑制理论和知觉交互作用理论等。讨论了目前负相容效应研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包括实验控制条件的限制、掩蔽项与启动项特征的相似性以及应用认知神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困难,并从理论更新与整合、神经基础、生态学意义视角等几方面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是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消费行为, 主要包括食品消费、医疗消费、体育消费、旅游消费以及文化消费等类型。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本因与近因。本因关注人类进化心理的影响, 表现为趋利避害的倾向; 近因则反映了现实性因素的影响。其中, 近因中的现实性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生命历程视角关注童年期家庭经历对后续消费行为的累积影响; 生态机制探讨个体所处生态系统的层层渗透作用; 动力机制则阐述了健康驱力的内部形成过程。文章最后, 我们构建了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形成的综合模型, 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余樱  景奉杰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663-1669
随着全民关注幸福的时代到来, 享乐适应理论作为研究幸福的钥匙, 引起了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从享乐适应的内涵、与幸福感的关系、发生机制、减缓方式出发进行文献梳理与评述, 接着重点探讨享乐适应理论在消费行为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以期为个体提升幸福感及企业通过提升消费者与员工的幸福感来强化他们对企业的正面认知提供帮助。未来应不断扩展享乐适应理论的应用范围, 重点关注各领域中变动的主体及形式对享乐适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部分欧洲国家全科医生的支付方式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分析显示,各国均进行了较为全面或局部的全科医生支付方式改革,且改革具有以下特点:建立混合支付方式是对的改革方向,改革是利益集团间的博弈和互动,改革需要与分级诊疗等政策协同推进。提出建立与医保支付挂钩的混合支付的全科医生付费方式;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建立价格谈判机制、完善绩效评价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完善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条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权力感是个体感知自身控制他人的能力,它在消费行为中无处不在。现有权力感对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权力感影响消费者心理感知、消费者价值观、消费者行为倾向以及消费者信息加工和说服四个方面开展。社会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可用于解释权力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应区分不同类型权力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探讨权力感对自我控制行为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加强中国本土化的权力感研究,以及比较不同操纵办法下的权力感所导致的消费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任务图式对文章修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洁华  莫雷 《心理科学》2001,24(2):167-170
本研究探讨任务图式对文章修改的影响。高低水平的作者先完成一个写作任务,再修改文章的初稿。修改时,实验组学生先接受关于正确修改的任务图式指导,控制组学生则直接进行修改。实验结果表明,任务图式指导有明显的主效应,高低水平作者均提高了对字面错误与意义错误的正确修改,而水平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意义错误的修改上。本研究还分析了任务图式指导对修改的字数(包括改变意义与保留意义的字数)、修改的句法水平(包括字、词和句子)以及修改的方式(包括插入、替换、删除和移动句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丁莹  郑全全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851-1858
在人际沟通中, 沟通者向听众态度方向调整关于目标人物的信息, 并且随后沟通者对目标人物的记忆和评价也会出现相应的偏差, 这就是“说出即相信”效应。“说出即相信”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沟通目的、反馈、沟通者与听众的关系、求知需求、沟通者的人格特征等。研究者用基本信息过程、认知失调理论、分享现实理论等来解释这一效应。未来的研究可以将这一效应推广到群体领域, 完善理论机制并开展更多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