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社会主义经济看作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论。历史唯物论认为,人们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那么商品生产的发展给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说,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符合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那么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就应当带来道德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资本主义?他又为何倡导社会主义呢?马克思本人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似乎是莫名其妙的。一方面,他声称提出了一种客观的、“科学的”历史理论。这一历史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是,道德价值——包括马克思主义自身的那些道德价值——是社会的和历史的产物。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断言自己并不是一种“中立的”或“没有价值趋向的”观点。它毫不掩饰地谴责资本主义,并且不遗余力地倡导社会主义。一种批判性的观点正是它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3.
4.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全球经济交往体系,其主要表现是人的经济交往范围的扩大,其结果是各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与融合.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这种冲击与融合能够促进道德的进步.本文着重从民主与权威观念的变革方面,考察这一过程的道德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李霜 《美与时代》2014,(9):125-12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政革的深入,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考验。高校文化建设和道德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梳理高校在文化建设和道德培养关系处理上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能为更好的处理两者关系提供经验和借鉴,从而明确高校文化建设和道德培养互动研究的意义和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自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我国就面临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新时期。农村由自给、半自给性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则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所进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一项工作,都必然与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理论研究工作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从农村到城市出现了经济改革的大好形势。经济改革的进展为思想理论界也包括伦理学界,提出了不少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迫切需要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由于我们长期在“左”倾思想影响下,有些同志自觉不自觉地从道德进步的角度非议经济改革。我们这些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志,有责任、有义务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扫除思想障碍,为经济改革鸣锣开道,以促进和保证经济改革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在这里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思想认识问题,主要有三:一是把经济改革同道德  相似文献   

8.
坚持在农民的共同利益基础上加强集体主义道德建设─—刘庄精神文明建设调查之一徐必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由于体制的转型和利益的调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相...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商品生产的急速发展和社会道德领域里大量消极现象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继王锐生同志发表了《商品生产和道德进步》(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5期,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之后,张博树同志也写了《也谈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11期,以下简称张文)的文章,对王文多所论驳。张文认为,商品生产的一般要求乃是建立在价值关系基础上的从求生劳动到求利劳动的转化,而这种要求不为特定社会经济形态所左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道德演化的“二律背反”势所难免,即一方面是个体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是私有意识的膨胀。与此同时,经济与伦理的冲突不可避免,经济发展注定会影响甚至阻碍道德进步。这些观点是有代表性的。然而在我们看来,上述观点并不完全符合事实,也缺乏必要的理论根据,是我们难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0.
道德进步标准是用来评价道德自身进步的尺度,人们用它来判断一个社会道德的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卑下、上升与衰败,从而揭示人类在道德这一特殊领域完善的前景,为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建构提供科学的价值取问  相似文献   

11.
施韦泽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的生态伦理,系统阐发了关于与宇宙建立精神关系的深刻命题,促进了西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施韦泽还发挥了一种文化的本质不是物质成就的思想,推动了现代人更深刻地思考经济伦理问题。在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导致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和社会关系的广泛变化之后,面对着随之而来的严重副作用,施韦泽的生态和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思想界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市场营销与道德进步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医学道德进步河南医科大学(450052)李中琳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由于市场机制和市场规范尚未完全形成,加之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们的利益需求必然表现出多元态势,而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道德秩序和...  相似文献   

14.
由广东、湖北、云南、陕西四省伦理学会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所联合发起的“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在广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广东、湖北、云南、陕西、上海、湖南、福建等11省市的代表。会议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道德生活和道德观念的一系列变化,研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道德领域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深入探讨深化改革中发展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关系及当代社会实践向伦理学提出的迫切问题。现将讨论会探讨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常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下的"经科教联动、产学研合作、院所企共赢".常州的实践表明,即便是那些不具备创新要素禀赋优势的城市,政府通过加强"集聚创新要素的整合力度"和"完善创新机制的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的工作,仍然可能通过对科教资源和高技术企业等创新要素的外部引入和内部整合等做法弥补禀赋不利,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制度作为一定社会或共同体的正式规范体系,规范和调节着整个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是公共理性的凝结形式和表达方式。在一个快速转型的社会中,道德水平的提升决不简单地只是一个舆论宣传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生活实践、制度化了的规范力量引导的问题,是一个价值引导与通过制度安排所  相似文献   

17.
在揭示“道德”有“道”(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道德理论和规范体系)与“德”(人们循“道”而行的表现和品行、品性)之分的基础上,认为“道”和社会经济关系相辅相成,进步的方式是“转型”,即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生产方式的变革,出现新的历史类型。改善“德”即社会道德风貌的基本途径是:在确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理论和规范体系的基础上,强化道德教育等以“育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规范体系和以此培育“四有”新人,在今天具有特殊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道德建设途径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善于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为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和社会氛围,重视发挥舆论宣传的激励、引导作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推进道德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发挥规章制度的保障作用;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推动道德建设,切实发挥实践的养成作用;大力宣传、学习模范人物,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运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增强道德建设的感染力,积极发挥文化的熏陶、涵育作用;重视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发挥利益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怎样看待商品生产和道德进步的关系?这确系一个大问题。读了王锐生同志的文章《商品生产和道德进步》(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5期,以下简称王文),不无启发之余,又总有些恍然若失的感觉。思忖再三,还是决定把它写出来。一方面就教于王锐生同志,另方面亦供所有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0.
道德治理是党中央应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所提出的一项新举措。从道德的源发动力和历史进程来看,"抑恶"是道德治理之所以必要的逻辑基础,"扬善"是道德治理之所以可能的逻辑保证,"奖善惩恶"是道德治理之所以可行的逻辑依据。在必要、可能及可行的逻辑推演中,道德治理既是道德发展进步的逻辑要求,也是道德发展进步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