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逻辑学在 2 0世纪获得蓬勃发展 ,提出了构造形式系统和语义模型的技术手段。而自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符号形式系统 ,能够接受语义模型的解释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自然语言的内在基础就是逻辑。另一方面 ,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求人们在逻辑的框架内去描述自然语言的特征。在机器的自动句法分析、以逻辑公式为中介语的机器翻译以及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 ,逻辑方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 ,近 30年来 ,逻辑的应用范围从数学和哲学扩大到语言学和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等领域 ,形成了所谓逻辑、语言和信息计算等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2.
逻辑研究推理并且主要是研究推理形式。具体地说,它研究推理中从前提到结论的必然联系。过去,人们从自然语言出发研究这种必然联系,建立相应的推理形式或规则。今天,人们从构造形式语言出发,通过建立逻辑演算来研究从前提到结论的必然联系。逻辑演算是形式系统,是把逻辑理论形式化的结果。今天人们熟悉并且经常使用的一阶逻辑就包括把命题逻辑形式化而建立的命题演算系统和把谓词逻辑形式化而建立的谓词演算系统。  相似文献   

3.
国内语用逻辑研究回顾与展望(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峰 《哲学动态》2001,(12):26-29
(4 )语用推理的形式化研究关于国内语用推理的形式化研究 ,笔者认为它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向推进 :一是面向生活世界 ,以成功交际为目标 ,来实现对自然语言的语用推理进行形式化研究。周武萍的《论语用推理及其有效性》 (《符号学和语言逻辑》和《探索与争鸣》 1 999年增刊 )在吸收以人工语言为中心的西方语用逻辑的形式方法的基础上 ,以语境为中心对汉语言背景下的语用推理做了初步形式化的研究。她认为语用推理就是在语境中的推理。由于语用推理是语境中的推理 ,语境对语用推理具有制约作用。因此语用推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它的结论也是多…  相似文献   

4.
论逻辑语义     
符号、由符号构成的某类表达式及其语义是语言哲学和符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逻辑符号、由逻辑符号构成的某类表达式及其逻辑语义则是逻辑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逻辑 ,特别是现代逻辑 ,通常是用形式语言和形式系统表述的。但逻辑学家建立逻辑的目的是为了刻画人的思维规律和推理能力 ,这必然要涉及形式语义和形式系统的逻辑语义。逻辑语义可以分为两大类 :直观语义和形式语义。很少有论文专门论述逻辑语义中的直观语义以及它们与形式语义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这些问题。给定一个形式语言L。我们知道 ,从本质上说 ,L由一堆抽象符号…  相似文献   

5.
用计算机去理解自然语言是人工智能中的重要而活跃的分支。但在现有的种种模型中,用以描述语义的几乎全是基于一阶谓词逻辑的形式系统,无法处理有关“知道”的句子。而如果要在数据库资询系统中使用自然  相似文献   

6.
语言、逻辑和语言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近年来有一部分逻辑学工作者比较注意研究语言逻辑的问题。这里所谓“语言逻辑”,实际上是“自然语言的逻辑”的简称。国外有称“语言逻辑”或“自然语言的逻辑”的,也有称“自然逻辑”的。对于什么是语言逻辑,语言逻辑在整个逻辑科学中究竟占据什么地位,用什么方法研究语言逻辑,提出这么一种语言逻辑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逻辑界人士中还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语用推理在自然语言逻辑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而篇章作为实际使用语言的单位,其语用推理是各种自然语言语用推理的基础。对篇章语用推理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本文试对与篇章语用推理有关的某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篇章和语用推理 1、什么是篇章在现代汉语里,“篇章”一词一般泛指文章,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篇章”是指人们  相似文献   

8.
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全先生是我国传播现代逻辑的主要逻辑学家之一 ,他不仅从事现代逻辑的基础理论研究 ,而且一直关注和思考现代逻辑的应用问题 ,提出形式逻辑要结合自然语言 ,是我国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开创者。自然语言逻辑 (或自然逻辑 )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在现代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自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目前自然语言逻辑还处在草创阶段 ,但却是逻辑领域中很重要和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个分支。由于自然语言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现代数理方法的多样性 ,自然语言逻辑出现了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的思路 :如格莱科夫 (G Lakoff)…  相似文献   

9.
易学的推类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学中的逻辑问题,是一个在易学和逻辑学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关系到对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和逻辑史的再认识的重要问题。易学中的逻辑是推类逻辑,本文给出了理由,同时以现代逻辑的方法给出了易学推类逻辑的形式系统,并作了讨论。指出易学逻辑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以汉字表述的特有逻辑形式,建立了中国古代的普遍语言,形成了自我满足的语义系统,其在为人们提供正确的认识方法和为古代科学提供认识工具方面与西方逻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逻辑,包括目前正在起步的自然语言逻辑主要是以二值的演绎逻辑为框架而构造的推理理论。但是,从更全面地观点看,二值只是命题值的一部分,人们所做出的陈述,有时只是可能真的,或者说只是具有一定概率的判断。概率理论正是从量的方面评价这类陈述的或然性程度,但是目前的概率理论与科学语言联系较为密切,而在将概率理论运用于日常的自然语言的推理方面不仅成果比较单薄,而且研究的也很不够。因而,本文尝试考察把概率的几种主要类型运用于  相似文献   

11.
逻辑的范围     
科学的范围是科学哲学的问题:哪些知识领域(或“知识”)可以视为科学呢?例如,应将炼金术、占星术、社会学或者心理学视为真正的科学吗?凭什么来包括或排除一个给定的研究领域?类似地,逻辑的范围是逻辑哲学的问题,因此逻辑哲学的范围问题也是逻辑哲学问题,它包括:逻辑是什么?哪些形式系统是逻辑系统?是什么使得它们如此?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出现,广告在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大众传播学、应用写作学中都开始成为热门的研究对象.笔者不揣钱回,试从语言逻辑学角度对广告词(又称“广告语”、“广告用语”、“广告D号”、“广告标题”等)作一些探讨.语言逻辑学是从语言的指调性和交际性角度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的一门学科。广告语言是一种交际语言.理应进入语言逻辑学的视界.广告词则是广告文案的眼睛、聚焦点,也是目前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兴奋点。不少企业不惜重金庄集广告词,正说明它的重要。本文试从语言逻辑分析有关广告词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Modus Ponens     
本文从澄清"modus ponens"的拉丁文涵义并揭示它在实际使用中的不同所指入手,沿着语义进路分别在经典逻辑与以超相容性逻辑LP为例的非经典逻辑中审查MP的有效性。基于对"逻辑"和"推理"(某种使用逻辑的心智行动)的区分,刻画"无MP的逻辑"之于自然语言以及实际推理何以可能。根据对前述脉络的整体把握,对"为什么采用超相容性逻辑作为我们的语言的逻辑"以及"一个超相容性的逻辑如何与‘拒斥不相容’的原则共存"这两个问题给出反思性说明。  相似文献   

14.
语言逻辑,也称自然语言的逻辑,是一门界于逻辑学与语言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对这门新的学科的具体对象与体系,目前尚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于1986年6月上旬召开了学术讨论会,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是中国逻辑学会的一个分支,成立于1979年,会员中既有逻辑工作者,又有语言工作者。在1980、1982、1984这三年,分别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最初,会员往往比较重视如何以逻辑方法(特别是传统逻辑的方法)去分析自然语言的语句,研究某些逻辑形式的语言(特别是汉语)的表达形式(如“只有……才”是否表达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逻辑的对象     
麦考莱著《Everything that Linguistics have Alwaye wanred to Know about Logic》一书是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重点翻译书目之一,该书第一章阐述了自然语言逻辑的研究方向,有相当的独立性。其内容深入,也较易懂。为了早日使看不到原文的会员和其他语言、逻辑工作者参考研究,我们特将丰华文同志译、王维贤教授校的本章译文分两次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们是《逻辑与语言学习》的忠实读者。通过六年的阅读,我们惊喜地发现,逻辑王国中的一株新苗正在《逻辑与语言学习》的沃野上茁壮成长,这株新苗就是:文学逻辑。文学逻辑,是与自然语言逻辑、教育逻辑、科学逻辑等并列的一门应用逻辑。它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与逻辑的关系。这王所说的“文学”,主要指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这里所说的“逻辑”,主要指传统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及数理逻辑。 1981年2月出版的  相似文献   

17.
<正>约翰·范本特姆(Johanvan Benthem)教授是当今最著名的逻辑学家之一,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模态逻辑、语言逻辑以及逻辑哲学等领域。从1970年代到现在,他撰写了6部专著和约300篇学术论文,主编了4部具有权威性的逻辑手册,其影响从学术界对他的著作的引用程度可见一斑。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资助,2006年10月开始启动的"逻辑之门"项目旨在将范本特姆的著作翻译成中文,使汉语地区的读者更好地了解他在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逻辑之门》第一卷《逻辑、信息和互动》已经于2008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二卷《逻辑、语言和认知》也于2009年10月出版。第二卷收录了他在自然语言逻辑以及逻辑与认知领域的17篇经典论文,这些论文写作的时间从1983年开始至今,时间跨度达25年,按照研究主题的不同被分成三个部分:"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中的量词"、"范畴语法与证明论"以及"逻辑、计算与认知"。参加翻译的都是国内年轻的逻辑学者,2008年10月项目第二期的翻译工作顺利完成。同年,由中国逻辑学会和阿姆斯特丹大学资助,翻译小组在清华大学举办了"Logic,Language and Cognition(逻辑、语言和认知)"的学术会议,范本特姆教授应邀做了"关于自然语言逻辑发展及现状"的主题发言,译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所译的论文分别做了学术报告。此次会议的一个内容是著者和译者之间的互动,这一交流自由而广泛,涉及了自然语言逻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译者各自的研究兴趣和自身研究所面临的困惑,等等。我们现将作者和译者之间的对话翻译整理如下,与广大读者共享。刘奋荣问:据我所知,当您开始步入学术圈的时候,您是一个更倾向于数学技术的逻辑学家。从《逻辑之门》第一卷您关于模态逻辑的工作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您是如何对自然语言这个有点"软性"的领域开始感兴趣?我们都希望能通过跟您的这次对话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有一门真正考虑到自然语言特点的逻辑学,那就是语言逻辑。语言逻辑(又称自然语言逻辑或自然逻辑)主要是从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逻辑问题的。从历史上看,虽然自然语言的历史长  相似文献   

19.
语言逻辑研究所谓自然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又被称作日常语言。世界上各国的语言例如汉语、英语、俄语、日语等等都是自然语言。与自然语言相对应的是人工语言,它是由人们特意制定的人工符号所形成的系统,例如数学语言以及某一具体学科中的特制的符号。我们一般所说的语言是指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相比,自然语言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优点,那就是它的灵活性。自然语言丰富多彩、曲尽幽微,使用起来往往妙趣横生。同一个意思,神  相似文献   

20.
王路 《哲学研究》2022,(11):91-99+129
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分别是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也是形而上学和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他们的思想揭示了如下认识:逻辑可以用自然语言表达,也可以用形式语言表达;形式语言是达到精确性的唯一方式,但并非形式的就是逻辑,也并非只有形式的才是逻辑。逻辑与哲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哲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逻辑是关于有效推理的认识,因而与认识本身相关,所以逻辑会与哲学密切相关;逻辑的方法是可以普遍应用的,但是研究问题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不同。至关重要的是,应用逻辑的方法应该促进和推动相关问题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