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康钧 《天风》2006,(19):20-21
宗教徒对于暴力与和平的关注,始终延续在宗教历史的发展中,但问题是,我们能否从世界和平发展跨文化的宗教体验中,寻找到一种必要的行动依据。当我们从感性的电影艺术形式以及理性的和平文献中,再次触摸到和平是以心灵和平为前提时,也必定将我们的信心,在人类和平永恒的期盼中,再现人类社会和谐美好的境况。  相似文献   

2.
宗教既是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及维护和平的力量,又是一种可资利用的煽动资源,它有可能被暴力目的所操纵。本文通过存在、生成和归属等宗教体验和影射的三大范畴,从精神和政治(制度)两个层面,分析和平、冲突与宗教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从事宗教社区的和平与冲突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是崇尚和平与发展的宗教。但在当今世界上,假借伊斯兰教之名从事违反人类本性的暴力恐怖活动已成为一种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现象。大量事实一再证明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是导致暴力恐怖主义重要思想基础之一,而国内政治、地缘政治、世界政治,特别是霸权主义主导的国际干预则是宗教极端主义形成的重要推手。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与思想根源的视角和层面就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表现形态、基本特征和产生根源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学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好基督徒的标准就是拥有某种美德,美德是建设一个和平的、友好的共和国所需要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从属于这个最高目标.从这种思想出发,托马斯·莫尔成了16世纪里讨论诸如国家与教会分离、教会从属于国家、宗教信仰自由之类问题最早的人或最早的人之一.莫尔心灵中理想的宗教是某种拥有美德的信仰状态.他反对任何扰乱和平的暴力,认为无情镇压扰乱和平的暴力是正义的.在他看来,和平和稳定极为重要,而其他的事情,包括宗教信仰都只有次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谷丰 《法音》2006,(9):37-37
据新华社电(记者吴谷丰)为期4天的第八届世界宗教和平会议29日下午在日本京都闭幕,会议通过的《京都宣言》呼吁世界各宗教团体和宗教领袖为解决地区冲突、消除贫困、维护世界和平而采取积极行动。宣言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形态的暴力,许多人被卷入暴力冲突并被夺去了性命,弱势群体受到的暴力侵害更为严重。为此,各宗教团体应当通过开展相互合作,在防止和制止暴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宣言指出,作为世界宗教团体的最大联合体,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现已成为致力于实现和平的各种宗教的共同代言人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者。与会者以开展宗教…  相似文献   

6.
冲突化解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论:冲突解决与冲突化解本文旨在阐释如何才能将暴力冲突或潜在的暴力冲突化解为个人或社会变化的和平过程。我们首先用一些概念构架来分析冲突与和平变化的过程,然后再探讨在人际间、家庭中、学校里以及社区内冲突化解的理论和实践。本文将从不同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冲突的化解,  相似文献   

7.
巴以冲突中的宗教因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全球巨变的时代,那么中东更是一个诡谲无常的综合舞台,在社会术语中,“政治流沙”、“世界火药库”、“文明冲突的发射源”等成了中东的代名词。历史学家、宗教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文化学家都格外关注这一多事之地。当四次中东战争的硝烟慢慢散去、巴勒斯坦人民的起义渐渐平息、和平理解的希望刚刚升起之时,2000年9月28日以来持续发生的巴以冲突,又使巴以人民再次经历暴力、痛苦与磨难。巴以冲突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与宗教的一个热点,本刊特邀专家撰文,从宗教的角度来解答读者的疑惑。  相似文献   

8.
民族国家的三大矛盾——来自吉登斯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国家思想是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他对现代政治发展所作的反思。他从民主与监控、主权与暴力、民族与国家等三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动力和内在张力,深刻揭示了现代政治发展的矛盾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与半个世纪来积累的认识相悖,非暴力与和平尚得不到公认。即便如此,非暴力与和平并不罕见。西方特别是北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流派倾向于将人性描述为天生是竞争性的、地域性的和侵略性的。另一些观点则认为,非暴力与和平远比暴力和战争更为普遍。在当代世界的将近7000种文化中,在暴力、非暴力、战争与和平的表现方式上有极其不同的变种;它们表明将这些现象作为史前、进化、人性和部落现象的一切简单化推论都是站不住脚和不负责任的。因此非暴力与和平无疑像暴力和战争一样值得我们进行严肃的、系统的和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何和 《天风》2006,(19):26-27
日本京都依旧是川端康成描述过的那个古都,寂静、唯美,似乎时间、暴力都可在此消失……2006年8月23日,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陈广元为团长的中国宗教代表团一行27人乘坐新干线从东京赶往京都,参加“第八届世界宗教和平大会”。世界宗教和平大会(World Conference Of  相似文献   

11.
和平包括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和平学是识别和分析暴力、非暴力行为以及治理人类冲突的方法机制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战争与和平,也包括正义、发展、人权、生态环境.和平学的主要目标是探求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和平,而和平教育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纪华传 《中国宗教》2018,(10):24-25
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2,(4):55-55
世界宗教领袖集会反对暴力、呼吁和平 1月24日,求自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儒教、印度教、锡克教、神道教和非洲传统宗教等不同宗教的约250名宗教领袖在意人利阿西西集会,为和平祈祷,并承诺他们将委身于致力全球和好的事工。各个宗教分圳举行和平祈祷仪式,宣读呼吁世界和平的誓言。集会由罗马教皇保罗二世倡议发起,他呼吁世界“永远消除暴力!永远消除战争!永远消除恐怖主义!在上帝圣名下,各宗教应为世界带来公义、和平、宽恕、生命和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主教》2008,(6):49-49
在罗马举行三天座谈会的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双方代表60位,于11月6日中午蒙教宗本笃十六世接见。教宗向他们说:天主的名字是和平与爱的名字,任何人不得假借天主圣名来行使暴力;基督信徒和伊斯兰教徒必须合作,超越各种彼此的不了解,在尊重人权的前提下,共同建立和平的未来;政治和宗教领袖应该保障人的基本自由,特别是宗教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7,(2):45-55
相较于"稳固时期的威权统治",民主转型初期常常是一个政治暴力风险上升的历史阶段。本文指出,尽管民主化同时蕴含暴力加剧和暴力缓解的逻辑机制,但在一个族群分裂的社会,由于民主化初期政治信任格外匮乏,其暴力加剧机制常常早于暴力缓解机制出现。那么,为什么即使在社会分裂的国家,转型期不同国家的暴力冲突水平仍然出现明显差异?即,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另一些暴力冲突水平高得多?本研究聚焦于政治宽容这个因素,以此来解释多族群社会转型暴力水平的差异。在本文中,政治宽容包括大众文化和精英意识两个维度,并强调其相辅相成性。简单而言,政治宽容水平高的地方,暴力冲突水平低,反之则否。本文以印尼为例,对核心观点进行了论证与说明。  相似文献   

16.
和平、暴力与正义:和平研究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  言本文旨在介绍可同时为有关和平的理论研究以及缔造和平的实践提供参考的核心概念。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和平与暴力;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宽恕、和解与正义。和平研究的一个定义即它是“对借助和平手段实现的和平的研究”。这个定义马上带来两个问题:1 .我们理解的“和平”是什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的和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与和平贯穿于人类的历史。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而和平给人类带来的是安宁和幸福。人类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各种宗教也都谴责战争,提倡和平,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和平观。一、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伊斯兰教是一个崇尚和平、反对暴力的宗教。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首先,从伊斯兰教的名称来看,没有以其先知的名字来命名,也没有以其发祥地的地名来命名,伊斯兰教超越了所有这些个人的、民族的、地域的界限,而被命名为“伊斯兰”。“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其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和平作为政治目的,主要基于正义权利的考虑。但如果要将和平视为一个永久目的,那就不仅要考察其政治哲学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应理解其历史哲学的维度。康德正是在普遍历史理念的基础上,将永久和平视为最高政治目的来筹划,提出无论是个体或社会,还是国家或国际联盟,人类历史发展都是合目的的。而在康德的目的论体系中,道德是主旨,普遍历史的主体是作为道德存在者的人类,无论从自然目的过渡到自由目的,还是从基于自由意志的道德目的过渡到关涉自由权利的政治目的,自由是普遍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作为政治目的与道德义务的永久和平,需要历史目的论来保障。  相似文献   

19.
把暴力和敌友辨认政治这两个词组作关联,似乎是合情理的。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中,暴力是政治国家的一部分,同国家和阶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不平等的角色分配之敌友辨认的政治生活过程和现象。但这里用做标题的这两个词组却包含着一个辛辣的真理:若政治在于敌友辨认,但敌友原本都可以是隐匿的甚至假想的。就理解我们时代社会发展而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之"阶级斗争"的严格意义,实质在于揭发和构建敌友的真实面目。如今,面对民主思想的逼进,可以说,敌友的辨认话题已经外在于以往所可能具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模式和与其相对立的自由主义国家模式。然而,这一点只在理想的维度中才是真实的,我们不应忽视和平和发展这两个词组主导的现代性话语在什么意识层面上可能具有合适性。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奇鸟形状录》一反之前作品贯用的轻盈流畅、洗练平实、略带感伤的笔调隐晦描写暴力的做法,从诸如言语、肉体、自身意识等多个角度明确地向读者展示暴力,让书中主角与读者不自觉地都探究暴力、揭露暴力乃至遏止暴力.书中所透露出来的暴力是一种从美学视角观察的暴力,它指向一种超越暴力本身的态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偏重暴力的形式而忽略其背后的内容,采取纯粹单一的如实用、功利等标准对待一切暴行,以陌生化、他者化的视角看待他人或者自身的暴力行为.了解暴力的这重身份可以帮助人更好地看清楚现实中隐藏于他人和自身深层的暴力倾向,并有效地与之进行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