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冰 《学海》2002,(1):161-164
萨特的自由观是存在主义自由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论断 ,萨特得出了人的真实存在是绝对自由的结论 ,这构成了他整个伦理学的基石。寻求个人的绝对自由成为萨特伦理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对萨特的个人绝对自由进行分析阐述 ,并围绕由此引发出的人的自由选择、责任以及绝对自由的界限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萨特的自由观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不少人就称萨特的存在主义为“自由哲学”。萨特还因为他的文学作品“充满自由气息”,“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获得诺贝尔奖金(本人未领取)。  相似文献   

3.
庄子和萨特虽然都不约而同地呼唤自由,但他们关于自由的理念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庄子的精神自由是消极的,萨特的心灵自由是积极的。庄子认为要想实现自由理想,就要顺任自然、“洗心去欲”;萨特则认为“人命定是自由”,实现自由理想,就是要让人认识到自己是自由的,勇于自我选择、自我造就、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4.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引起了许多相互分歧的阐释.最近,克里斯蒂娜·豪威尔斯(Christina Howells)指出,萨特一向坚持自由不能脱离现实世界的观点;而托马斯·安德森(Thomas Anderson)认为,萨特所坚持的是绝对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萨特并没有写专著论述“人的价值”问题,但他在一些哲学和文学著作中确有不少地方谈到了这个问题,并和人道主义联系在一起贯串于人的存在、自由和道德责任等问题中。下面简介一下萨特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学界,萨特不能算是被冷落的人。可是在中国学人眼中,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195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者的“第一个萨特”)被解读的;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人们忽略了已经走向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萨特”,特别是忽略了他的《辩证理性批判》。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萨特,总是声称自己的人学是一种结构的历史的辩  相似文献   

7.
萨特并没有对人的价值作专门的系统论述,他的“价值论”是贯穿在“自由论”之中的。然而,当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在我国青年知识分子中特别走红时,萨特关于人的价值的只言片语不断被一些人提取、引用、赞赏、推崇。因此,同样采用“提取”的办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萨特有关人的价值的“只言片语”进行相对集中的批判,不会是一件毫无裨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与萨特自由观相比,马克思自由观具有更为重要的现代价值.这种现代价值根源于马克思对人的本体论定位的合理性,即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建立在“类自由”基点上的个人自由和群体自由的现实实现.在与以萨特代表的强调“自我”的绝对自由,并由此导致我与“他者”的绝对对立的自由观的对比中,马克思的自由观不仅能达到理论上的“主体交互性”的实现,而且能够在现实境遇中达到实践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文学等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剖析。作者指出,萨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萨特所宣扬的抽象的个人、自我意识、自由选择、绝对自由是超时代、超历史和超社会生活条件的;而“行动哲学”和无政府主义则是他的绝对自由理论的孪生子。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是他文学作品的思想支柱、灵魂,而他的文学作品则是其哲学的形象化、具体化,二者互相补充,互相生发。萨特存在主义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概括。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萨特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分歧,指出两者是根本对立的,那种轻率地断言萨特是“属于无产阶级的”、是“高耸的里程碑”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萨特哲学思想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一方面反映了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广大居民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无意义的这种悲观情绪;另一方面又鼓励人们无论在什么境遇下都应该振作起来,经过“自由选择”去实现自己生存的价值。“存在先于本质”以及由此引申出的“自由选择”就是萨特哲学的核心。萨特的“存在”(存有)概念是比较复杂的。首先,他将“存在是第一性的作为一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李文睿 《美与时代》2014,(8):125-125
萨特重视“人的存在”。人的绝对自由,所以人具有某种意向性、选择性和超越性,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存在和本质。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扩展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传播规模。随着信息化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自身的信息接收量大于需求量,造成信息剩余,从而导致人们在信息量化的世界里失去自我。通过媒介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自由”。但是同时也不能因为这种“自由”而失去我们自身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初以来,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冲击我国青年的道德观念,相继出现了“潘晓现象”、“萨特现象”、“尼采现象”、“弗洛伊德现象”等。潘晓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命题的理论来源,正如她自己说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了我深刻的启示”。然而潘晓命题之所以引起当时许多青年的共鸣,部分原因是他们亲身的人生体验与萨特存在主义的介入发生了对应和共振。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对青年的理论魅力在于:(1) 它对一切超乎于个人实际之上的偶象、观念和既定价值传统的彻底否定,迎合了经历着“信仰崩溃”、“偶象坍塌”等精神磨难的青年知识  相似文献   

13.
“人,不外是人所设计的蓝图。”这句话,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萨特倡导的存在主义中的一句名言。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篇文章中,还写过这样一段话:“人,不仅就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这些意见,曾经赢得了当代一部分青年的欢迎。曾几何时,“自己选择自己”、“自己设计自己”之类的口号,在一些大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激荡不已。因此,化一点气力研究一下这个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4.
自由和责任     
下面的种种考察,虽然主要只对于道德家才有兴趣;但是,在这些叙述和论证之后,让我们再回到“自为”的自由问题,并试对这个自由的事实怎样表现着人的命运的问题作一番了解,想来是不会无益的罢。从我们在前面所作的种种考察得出的本质的结论乃是,被注定是自由的人,在他的双肩上担负着整个世界的重担:从其存在方式而言,他对世界和对自己,都是负责者。“责任”这个字,我们是取其通常的意义,即指“作为某一事情或某一对象的无可争辩的造作者”的意识而言的。在这意义上,“自为”的责任,是非常沉重的,因为它是这样一种“自为”,由于它,才好象有一个世界在那里的样子;也因为它是使自己成为存在那样  相似文献   

15.
萨特并没有提供出一个系统的美学体系,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的考察上,这与海德格尔是一样的。不过,萨特的艺术论以自由为其哲学支点,自由又是人的存在,因而他的艺术美学是一种主体性美学。海德格尔的艺术论以真理为其哲学支点,真理则是作为超越于人而又为人所守护的  相似文献   

16.
从胡塞尔到萨特的现象学运动,在科斯嘉之外,开辟了另一条从反思出发来说明规范性的思路。在给予-所予的先验意识结构中,胡塞尔将规范性看作是源于意识所予的观念性,并以反思的体验转换特征来界定情感,再以情感意向性来阐明价值。虽然萨特拒绝了胡塞尔反思概念上的行为把握特征,但仍在客体把握特征下来理解情感。这种情感就是焦虑,它既是对虚无的领会,也是对自由的意识。因此,萨特坚持了意识的给予-所予结构:焦虑意指着我的自由,但在自我把握之中所予我的则是价值,即我在世存在的意义。萨特对胡塞尔的价值理论的批判性阐发,虽然回到康德式规范性的思路,却部分承纳了胡塞尔的规范性框架,并与之一道证成了反思性情感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从有神論的立場評介薩特尔自由哲学的文章。作者首先簡略地介紹和評論了薩特尔的政治态度、哲学思想和創作活动,特別指出他重复了尼采的“上帝死了”,对宗敎进行过“不少过于憤恨的嘲笑和歪曲的批評”。然后,作者就以薩特尔的若干戏剧作品与哲学著作为依据,說明他主张人是“由他自己造成的东西”,是“注定自由的”,从而认为“决沒有設計人性的上帝”,走向无神論和否认上帝的“虛无主义”。同时,作者指出薩特尔的一个矛盾,即薩特尔也談人受到不能摆脫的“束縛和制約”,以此怀疑“人是否有权享受这种高度的自由”。最后,作者站在經院哲学的立場上批判了薩特尔的主覌唯心主义絕对自由論,說“人是有限的存在物”,“人在做出决断时不受自己設定的规律的制約,而受一种往往預先給定的良心的判决的制約”,“人的行为和創造”不仅来自“自己的意志”,而且也同样来自“上帝的恩賜”,人即使处于自由状态中,也是以“上帝”的存在为前提。作者批評薩特尔“把人提高为他自己的創造者,否认了作为造物主的上帝”。  相似文献   

18.
一 “自由思想”的追求与失落 :传统哲学观的重大悖论哲学自诞生之日起 ,就把成为“自由思想”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我们认取哲学为惟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 ,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惟一学术”[1 ] 。黑格尔同样说道 :“哲学的出现属于自由的意识 ,在哲学业已起始的民族里必以这自由原则作为它的根据”[2 ] ,“思想必须独立 ,必须达到自由的存在 ,必须从自然事物里摆脱出来 ,并且必须从感性直观里超拔出来。思想既是自由的 ,则它必须深入自身 ,因而达到自由的意识”[3 ] 。他们所表达的是一个共同观点 ,即“自…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萨特的自由概念指的是人在任何情境下都拥有行动自由或选择自由,但事实上它首先指的是一种先验层面上的意识自由。通过刻画一种操作性的和时间化的自身意识,萨特表明在何种意义上意识是透明的和能动的,这正是意识作为一种自为存在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自由最根本的含义。当然,在意识中寻求自由的哲学奠基,用意识的透明性和能动性来解释人的自由,这种观点可能会面临来自具身化问题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萨特对意识能动性的强调是不重要的和无根基的。  相似文献   

20.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一方面批判了自己早年持有的瞬间主义时间观,认定瞬间观念有碍于对时间本性的理解,但另一方面,萨特非但没有因此剔除瞬间观念,反而将之作为刻画时间化-虚无化机制的理论工具。鉴于此,有学者指出,在时间问题上,萨特终究没有放下瞬间主义立场。从考辨这一观点得以成立的条件出发,本文将重新考察萨特所理解的瞬间观念,并试图表明:(一)萨特反瞬间主义的核心是驳斥自在式的瞬间观念;(二)被萨特重解为虚无的瞬间观念既与其时间理论相容,亦为后者所不可或缺;(三)萨特意义上的自由正显露于这一虚无的瞬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