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自己     
你认识自己吗?其实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但答案却总是很模糊。有时似乎很了解自己,有时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甚至会产生一种疑问:我到底是谁?正因为你是人,所以才会思考这个问题。动物永远不知道它是动物,而人的智慧就在于自己知道自己是人。人是个微妙存在,他必须与现实、超我、本我作一生的斗争。要承认人都有两个“我”:一个住在大门内,一个住在大门外。住在大门内的是具有一定良知,符合一定常规,有一定道德的“我”;而住在大门外的是不符合常规,与传统道德、教育相违背的“我”。两个“我”时常在门口徘徊,都互相羡慕对方。但在他们之间除了那道门,还有个铁石心肠的门卫,24小时看管着,不允许他们互相串门。但当人一旦  相似文献   

2.
正常听教外甚至教内的人问:你们神学院学的是什么啊?你们上QQ、玩微信、刷微博吗?你们是不是不能恋爱结婚啊?你们是不是每天都穿着统一的袍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世隔绝?每当被这么问的时候,除了要不厌其烦地解释外,剩下的便是无奈。大家眼中的神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我还没来神学院之前,我心目中的神学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整天除了吃饭睡  相似文献   

3.
健康,是每个人所希望和追求的,它是提高生活质量和保证事业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但什么是健康?一般人们认为,身体没病,能吃能睡能干活,就是健康。这种看法从现代的观点看是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解释是,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身体结实健壮,但却心理不正常,整日情绪忧郁,悲观厌世,经常无故紧张,烦恼,猜疑,那他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因此健康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困为心理本身不仅可以成为一种病态,而且还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而导致疾病。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在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听闻一个悲剧,一位北大毕业前往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因为学业上的挫折最终选择结束生命。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她已经做到了大多数人毕生都无法触摸的东西。可惜的是,有些人衡量自己从来不是从生存的下限出发,反而总不自觉地对生活存有不那么合理的期望。这种期望除了源于自己,也来自身边的人。他们总会对你说,你花了这么多学费,学会这项技术不是很正常吗?你准备这么长  相似文献   

5.
伍明 《天风》2005,(1):60-60
我们的社会经常以职业与经济的条件来衡量人。我们的标准--即所谓比较有价值的是那些有着高尚职业和大笔收入的人。 身为单亲,我时常感觉,自己是属于低阶层的人。那些较具影响力、在金钱上有较多贡献的人,即使不存在的时候,也比较容易被怀念。无论是在教会或社会当中,我总觉得好像只有我们这群人是孤独的。我们时常思考着,除了这一箩筐的遗憾之外,我还能为基督献上什么?  相似文献   

6.
复旦哲学系七七级学生,在年级党支部和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支持下,踊跃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他们除了定期举办学生学术园地《笔会》、经常开展专题学术讨论和组织业余兴趣小组外,这学期来,又在班委的布置下,积极撰写学年论文,并在组与组之间开  相似文献   

7.
禅定和真气     
<正>禅定中升起的真气,可能就是使身体各处充满正面的信息,使所有细胞都能高效健康地新陈代谢,使身体充满高度的生命力。这种信息可能与人的某种精神状态或意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儒、释、道还是中医,都有两个共同的重要问题:一是禅定,二是真气。十年前,我参加了科技部召开的一次关于中医的论坛,用复杂性科学来解释中医理论,开始思考禅定和真气问题。除了阅读多种文献外,我还实修禅定,体会真气。  相似文献   

8.
教会和文化     
前言 中国天主教会和中国文化已经是一个长久探讨,研究,但仍无最终结果的课题。许多文人学者都对此产生过兴趣并作了一定的研究,虽然他们的研究并不全面,其行动还是很好的,至于他们的目的如何并不是我应该猜测的。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到底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圣教会中的工作人员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对在社会上有一定文化,一定思考能力的人又有何影响呢?许多过去的传教士也曾花尽心血在思索这个问题,但那些先他们的中国文人学者对教会早己产生的看法对他们又有多大的帮助呢?《中国天主教》杂志也刊登过  相似文献   

9.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作松  季浏 《心理学报》2006,38(4):562-575
为了考察身体锻炼与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量表法进行了研究,控制了相关变量后的研究结果表明:(1)经常锻炼的高中学生比锻炼不足的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这一差异表现在两者之间的情感成份和特殊生活满意感上;一次的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长期性的身体锻炼可以提高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小锻炼量和中等锻炼量的身体锻炼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加深,而大锻炼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倒“V”型的曲线状;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中等锻炼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小锻炼量和大锻炼量的效果;(2)身体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身体自尊,人际关系、人格等中介变量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综观科学发展史,每一次科学创新都导致科学理论体系和结构的重新建造,使科学达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推动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变革与进步。那么,是什么推动了科学创新?除了客观上当时已具备了时代条件外,科学工作者主观上的叛逆思维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何谓叛逆思维?科学上的创新实践表明,叛逆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定型模式和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客体的思维方式。它不迷信原有的传统观念和经典信条,对既定事物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体现的是一种叛逆精神。这种思维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合事理甚至是荒谬的,但正是…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医科大学的博士生班邀我去举办了一次佛学讲座。从事医学科学的莘莘学子对佛学的兴趣毫不逊于从事人文科学的孳孳学人。课后我与两位博士交谈起来,发现除了探索技术知识之外,只要是生活在世间的人们,都有对于人生终极价值的深切关注,都在寻求一种大智慧。后来又有一位年轻的学生问我,若想了解佛学,读哪种书最好?我想了想,讲了两种,但她都认为不易理解。当时我只好默然。事后想想,我为什么不请她读读《智慧法轮》这个专栏呢?其实,系统全面的学习固然好,但若是在无意之中慢慢熏习,点点滴滴地吸收,其中的长进倒也未必就小!譬如夏日的暴雨来势虽猛,然而“卷地风来忽散去,望湖楼下水如天”,有可能只是雨过地皮湿罢了;倒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毛毛雨反能催出个“花重锦官城”的春晓来。本期有老年居士对虐杀众生的抨击,也有青年硕士对“我”字渊源的考证,还有学府读书人的断想。对于他们的思考您是怎么思考的?希望在本栏中能见到对思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常想,要是每个人都会在成年早期突然失明、失聪几天,也许是好事。漆黑会令人更珍惜视力;静寂则能让人明白听到声音是多么美妙。我经常问视力正常的朋友看到些什么。最近,我问一位刚去过树林散步的朋友,在树林里看见什么?“没什么特别的。”她答。“怎么可能呢?”我心想,“在  相似文献   

13.
一句“心累”常常漫不经心地挂在现代妈妈们的嘴边,然而在她们眼里,心累根本不算是病,它对人的精神健康的内在威胁常常被忽视。事实上,心累引致的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已悄悄向现代妈妈们袭来,为她们敲响了重视心理健康的警钟。 一、心累、健康的大敌 心累除了伤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外,重要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访谈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心理学专家、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为被试,采用访谈法,研究他们对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问题的看法。结果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素质是健康的人的心理素质;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在思想、情绪、认识和行为方式上符合正常标准;是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所需要的内在心理特点。人们普遍认为能力和性格是心理健康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存在主义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 P. 萨特尔的《存在与虚无》发表已有两年了。最初,对于这部七百页的著作,几乎没有人谈论。也许评论家们要经过反复思考才肯动笔?也许他们在哲学问题上也要遵守神圣同盟?也许他们在等待有一个自由讨论的气氛?总之,到处是一片沉寂。现在,沉寂已经被打破。在左的一边,批评文章正  相似文献   

16.
正本书出自"未读·探索家"系列,书中汇集了你经常想到却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比如:蠢人是否都长着一张傻瓜脸?为什么我们要躲起来上厕所?……让人在笑声中认识科学。——编者因人长相就对人有偏见是不对的。但话说回来,有些人头一眼看去就是蠢人样,然后,再看第二眼,他们真的是,蠢人。当然,我说的"蠢",不是指智商。问题的真正含义是:人的相貌与他的性格是否有关联?为了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纳粹头目这里开始。到互联网上寻找一下他们的嘴脸吧。鲁道夫·赫斯和艾尔曼·格林带着棱角的嘴脸直接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多年的残酷屠杀之后,越南战争临近结束。然而,战争留给人们的,除了那令人震惊的巨大数字:被俘,失踪,死亡,伤残等等之外,再就是,许多生灵的生命在那不堪承受的,延续了数十年之久的战争的重负下,已经曲扭和变形。大约1972年末,一位日本记者曾经作过这样一篇报道:越南人害怕和平(afraid ofpeace)。他的意思是越南人并不是不想要和平,而是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和平?”或“和平是什么?”或者说,这和平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战争”,他们肯定知道,而  相似文献   

18.
从性生理上说,一位少女出现了月经初潮,一位少男第一次出现遗精,意味着他们的生殖功能已经开始趋向成熟。那么,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遵循着一定规律,人的性心理从幼稚到成熟,应当具备性意识健康、性情感稳定和性适应良好这三个标志。 性意识健康 性意识是人对性的认识和态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在不开心时,得到的劝慰大多是“笑一笑”。很少有人劝其“哭一哭”。哭在人们的脑海中被定格为一种对身体有害的情绪反应。然而新近科学家们的实验与研究却给了我们一个迥然不同的结论:哭对缓解情绪压力是有益的。 心理学家克皮尔调查了137人,并将他们分为健康组和患病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几天,小武特别开心,因为除了领到老板通过微信发给他的大红包外,公司还张贴出通知,从下月起,他的职务将得到提升,全权负责公司的后勤管理。对于这样的结果,公司很多人觉得意外。在他们眼里,小武不善言辞、木讷、办事不知道变通,是个典型的死脑筋,这样的人得到重用,天理何在?但真正了解小武的人,就会觉得老板有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