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毅 《道德与文明》2008,3(3):85-87
青少年德育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将青少年德育工作视为一项战略性的根本任务。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青少年德育思想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少年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德育方针、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传统德育思想内容繁多、体系庞杂,要求我们既要理性批判,也要合理继承。新时期,挖掘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对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隐性德育课程与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构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冀学锋 《道德与文明》2002,(1):56-58,69
高校传统德育课程设置与学生育德实践表明 ,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构建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应纳入隐性课程理念。构建这一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包括四类内容 :即知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隐蔽性德育课程和渗透性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德育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工作进网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网络德育可以解决传统德育工作过程中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高校德育工作进网络突破了德育工作的时空界限,拓宽了道德教育的空间,解决了德育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彦 《现代哲学》2007,(6):6-10
和谐德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德育自身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实德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和谐德育与德育的和谐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德育的和谐是和谐德育的本质和内在依据,而和谐德育是德育各要素和谐的外在表现形态。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特别是其中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所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和时代性期望,对于反思德育的本质(和谐)和探索德育的应然形态(和谐德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性学说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启蒙德育学说更是奠基于此。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人性论在启蒙德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性善论作为传统童蒙教育的理论基础,指向人之为人的应当,体现了理想化的道德诉求。探讨中国传统人性论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利用的道德资源,以及如何吸收传统人性论的精华为当代启蒙德育构建新的人性论基础,对于建立科学的启蒙德育理论和实践模式,对于培养新一代道德公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对各门学科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重视德育工作.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其中一条是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已成为构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一部分,那么,怎样才能在体育课中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对此,笔者初步进行了有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德育方法论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方法论是关于德育方法的理论.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传统的灌输法失去了其合法性.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关怀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提出了各自的应答方法.由于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方法功能仅关注某一方面,所以它们的德育方法论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所面对的现实道德冲突问题.以系统论为研究视角,科学阐明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方法的理论基础,并论证其整合的可能性与合法性,把现代德育方法进行系统整合连接,构建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的方法论整体系统是当代德育方法论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德育还肩负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奠基的任务,德育不仅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不仅有发展个性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社会性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深深地认识到了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思想教育,家庭德育对孩子的成长显示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家庭德育乃是学校德育的巩固,社会德育乃是家庭、学校德育的深入与实践.对于班主任来说,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统一的德育教育,就要编织一张育人之网.  相似文献   

10.
马利红 《美与时代》2013,(12):116-116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体系,但是二者在育人目标上却有着相通之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面对大学生们出现的思想问题,要善于汲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二者有效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学生工作即德育工作,虽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这对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德育主要是通过德育课程来完成的。高校德育课程由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及特征,客观确定其价值取向,科学设计其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新举措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等院校网络环境正在形成 ,高校德育与网络的结合也成为必然的趋势。对于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本文提出了几点思路 :一是德育技术手段的创新 ,二是德育方法的创新 ,三是德育内容的创新 ,四是德育教学评价内容及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模式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化的兴起对高校德育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 ,理性地审视这种挑战并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 ,对高校德育理念、内容和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 ,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4.
季海菊 《学海》2008,2(3):200-205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参与实践活动并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是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传统道德教育微观生态系统内外诸多要素之间存在阻碍有效德育实现的不协调的因素.当代高校教育应重视遵循教育的生态规律,探索顺应自然的生态化取向,强调德育过程的情境化和生活化,构建生态化德育.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陶行知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理论中 ,德育理论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生前虽然只对生活教育下过定义 ,没有对生活德育下定义 ,但却有丰富的生活德育思想 ,而且其生活德育理论自成体系。文章从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教育与德育目标和方法的一致性、德育途径和德育理论基础四个方面论述了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相似文献   

16.
人性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体,它是德育建构的内在动因.理论上人性观为德育预设了理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方法论体系,形成了德育范式;历史中人性观的发展预制着德育形态的变迁.人性与德育的相关性在现代社会具体化为“主体”认知发展带来的三次德育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其中包含了高校间的德育竞争.本文首先在高校竞争的现实大环境下,将生态竞争思想引入高校德育,提出了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理论;然后,通过对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的内涵进行界定,构建了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评价模型,分别从静态、动态和态势的角度设计了三层、三维和三元结构评价模型,对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各要素之间的运行机制进行剖析,为科学合理地认识和评价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朱熹的德育思想非常丰富,在他的德育方法中,德与智相结合的原则、知与行相结合的原则、立志与践行相结合的原则、引导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德育工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育心理学     
由陈安福副教授编著的《德育心理学》已由重庆出版社已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分十三章,紧密联系中小学实际,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德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刘兆吉教授为该书撰写序言。该书适于学校领导干部、干部、班主任、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师范院校学生阅读,可作为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或其他部门培训德育工作者的教材或参考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对如何增强大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并提出从目前大学德育的实际出发,应高度重视对隐性教育法、新的价值澄清法和网络教育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