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学生自杀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自杀很重要的因素.着重介绍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发展沿革,大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紧迫性,以及高校(包括医学院校)对如何实施生命教育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学习、了解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命伦理的基本问题,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意识,对于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今后从事医学事业尤为重要.因此,对学生进行阿尔贝托·史韦兹"敬畏生命"伦理学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Rosellberg自尊量表、EMBU、大学生价值观问卷、自编"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及"人际关系质量量表"为工具,对1,137名本科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及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与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价值观与自尊对人际关系质量的直接效应很低,它们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要以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为中介.因此,要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应特别重视影响其人际关系质量的主观因素教育.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挫折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在大大加强了其社会竞争意识的同时,挫折感也大量产生。本研究对师范大学生的挫折感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挫折感主要集中在能力、学业、理想实现、个人情感和自身条件等方面,一、四年级是挫折感发生的高峰期;各年级、性别、专业的挫折感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和学业方面。挫折感的大量产生表明学生们的心理承受力不强。为此,应重视开展挫折教育,使之增强信心,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湖南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16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公我意识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自尊、公我意识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结果显示:(1)网络交往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效应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即在高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能正向影响个体的网络利他行为;在低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干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首先明确医科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应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内容;继而指出在生命认知、死亡教育的基础上;强化生命责任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应突出医学的职业特征;以培养医科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理性认识;最后阐述医科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应遵循教育内容与医学教育实践结合;与诊疗工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基于医学人文教育的视野,阐述了对医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对医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若干重要原则,医学人文教育视野中的美学教育应引导医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反省意识、首创意识、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意识和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意识,从而实现医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命愿景、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法以377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生命愿景、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为:1)大学生生命愿景整体水平较高,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的生命愿景显著高于男生;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四;2)生命愿景不同水平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7.35,p<0.001);在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生命愿景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并对自我效能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4)大学生生命愿景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5)大学生生命愿景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产生间接影响。结论为生命愿景作为应对源对大学生应对校园压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命智慧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生命智慧的现状,揭示大学生生命智慧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大学生生命智慧问卷>和<大学生应付方式问卷>对4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生命智慧的整体水平较高,并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生命智慧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高相关,在面对挫折时,富有生命智慧的大学生多采用调整心态、调节情绪、总结经验、转换视角等积极的应付方式;生命非认知智慧是应付方式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0.
李丹  徐晓滢  李正云 《心理科学》2011,34(6):1360-1366
在生命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以上海四所高校的一年级和三年级的812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造句和模拟遗书等投射方式,并结合小组访谈等形式,旨在测查大学生对生命过程与死亡现象的认知特征,及对生命意义的价值取向,以此探究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价值取向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以表达态度为主,具有积极向上、珍爱生命的特点;而在对死亡的认知上,则主要采用本质认知的方式进行表述,以中性、概括、简洁为主要特点;(2)总体来看,女生比男生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认知更为积极,体悟更深;(3)在生命价值取向方面,当大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关顾他人的价值取向,并伴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李亮  宋璐 《心理科学》2014,37(2):363-367
本研究利用一项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数据,探讨了价值观、感知环境质量和环境意识之间关系,并对英格尔哈特的“客观问题和主观价值”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基本支持该假设,后物质主义者比物质主义者的环境意识更强,感知环境质量差者比感知环境质量好者的环境意识更强。此外,研究还发现,感知环境质量比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环境意识作用更强;感知中国环境质量比感知家乡环境质量对大学生的环境意识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医学生动物生命伦理意识的调查,了解其对动物实验的看法和人文素质状况,探讨加强生命伦理教育的新途径.结果表明,部分学生表示在专业技能培养与动物权利保护之间感到困惑痛苦,部分学生未能人道地对待动物,相关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图形创意”课程则是培养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图形表达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课,对学生从造型基础训练转向专业设计学习起着重要的衔接、过渡作用。作为教育实践者,应把握教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引入新兴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来构建更加合理的“图形创意”课程;从研究式教学模式出发,合理设置议题,以学生为主体,从平等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意发散思维,并以能力发展为导向进行互动式评价,以期培养出具备创新素质、创新品格、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信用教育与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所得的定量资料,在分析了学生对教育领域里的信用状况及信用缺失的看法,以及学生本身的信用状况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学生对高校信用教育开展和评价体系构建的改进建议.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地域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发现高年级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低于低年级大学生,并且高年级学生对高校信用教育的参与意识也相对欠缺;男生对信用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及女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高校信用教育的开展和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意识以及对全人类负责的意识.从整体状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是认同的,关心国家、社会和自我的发展,也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但是在大学校园中也存在着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其原因有: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方法;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影响.为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教育内容上应当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在教育方法上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堂与社会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要了解"宗教热"对体育院校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便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院校大学生信教原因多元化,信教途径多样化,对宗教作用的认识模糊,宗教知识储备不足,对宗教政策的认识不够,党团员的宗教态度不容乐观等。研究提出,大学生科学宗教观培育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了解、关注、关心学生成长,完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路径,加强管理,抵御校园宗教渗透等。这些研究对于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科学信仰教育,做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育对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广大高校教育同仁的重视,美育已成为各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合唱团作为课外艺术社团,是高校进行艺术教育和美育的重要形式。合唱团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品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特殊功能。本文将针对合唱及合唱团对构建大学生健康心理结构的作用进行论述,并以心理测试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作为本文论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学业受挫大学生上网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学业受挫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上网行为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结果表明:过度使用网络是导致大学生学业成绩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学业受挫学生的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较普通学生严重,强调高校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过度使用网络行为在高校蔓延,并对学业受挫学生上网行为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5,28(6):1406-1409
本研究在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各项特征频数出现高低,选择频数出现最高的30个人格特征编制成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隐观调查问卷。以重庆市8所高校39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要求他们对各项健全人格的特征按照重要性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人格健全的学生应具备道德品质、学习和工作态度、良好的承受挫折和适应能力.积极的情绪,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以及人际关系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大学生认为健全人格特征中较重要和具有一致性的特征是责任心、诚信、自信、自立、自强、人际关系良好、上进心,自尊、自爱等;性别因素对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影响十分显著.年级和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因素对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美育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文章探讨了美育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澄清了美育教育不仅是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而且还包括在理工科教学中实施科学美、现实美的审美教育;提出审美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