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军校医学生心理应激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方法选用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特质焦虑问卷、自尊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935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试,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日常困扰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应激;自尊和特质焦虑对心理应激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应付方式是日常困扰、个性特点影响心理应激的中间环节。结论维护军校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把优化其个性结构,加强应对训练作为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4.
警察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如果心理长期处于不适当的应激水平之下,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效率下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等情况,提高警察心理应激承受能力迫在眉睫,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训练在提高警察心理应激承受能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344名初中生进行日常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中,家庭事件对心理的负性影响最大,负性事件对女性的影响要强于男性,不同年级中占主导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不同;初中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从初一到初三呈上升趋势,性别差异集中体现在初二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明显高于同年级男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SCL-90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认为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应针对具体问题来进行,且应对女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6.
心理表象在多种情绪障碍中均表现出病理性特点。研究者基于心理表象主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心境、双相障碍情绪和社交焦虑进行了心理病理学解释,尤其关注闪回和过度概化记忆等两种典型症状,并且重视心理表象在情绪症状维持中的作用。概括而言,研究者强调记忆形成与提取过程的异常、认知与行为的保护性策略的负强化、对事件及自我的认知偏差等三类因素对情绪障碍的致病作用。目前,针对或运用心理表象的干预与训练方法包括减少消极表象、改变消极表象内容、提高积极表象能力、提高记忆的具体性等四类。未来应注重侵入性表象的功能分析以及相关的心理病理学模型研究,并拓展干预与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心理应激对不同性别、训练年限以及不同焦虑特质的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特质一状态焦虑量表(STAI)测定运动员的状态及特质焦虑;用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G、A、M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①心理应激后IgM的含量显示性别差异,女运动员的IgM浓度高于男运动员。②心理应激后表现为训练年限少的运动员TCD4^ 细胞数量明显少于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③心理应激后表现为高低状态焦虑组运动员IgA含量差异,高焦虑组IgA浓度明显低于低焦虑组.心理应激后高低特质焦虑组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男运动员、训练年限少及高状态焦虑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后免疫抑制现象更严重,这是HPA轴及HPG轴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述评了相关实证研究后指出:书法练习对脑神经活动、认知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因素的诸多方面有积极影响;书法练习也是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神经症、自闭症等)的一种可行治疗手段.文章还讨论了书法练习产生积极心理效应的潜在原因,以及此类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并提出"基于书法的心理训练"作为可能的治疗与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考察上下级沟通对工作应激源-心理及生理应激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下级沟通的两个维度及时告知和指导、积极表达对应激源-应激有不稳定的、不强烈的调节作用,既表现为及时告知与指导对工作-家庭冲突与心理应激、对工作负荷-生理应激有缓冲作用(负向作用),也表现为积极表达对工作-家庭冲突-生理应激、及时告知和指导对攻击行为-心理应激有增强作用(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张虹  陈树林 《心理科学》1999,(6):508-511
学生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对浙江省范围内的437名高中学生进行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应激反应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应激过程作了较详细的探讨。研究表明:(1)高中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学习压力及与家庭亲友的人际关系问题,(2)对高中学生的应激反应有影响的中介变量主要是社会支持和“问题解决”、“逃避”等应对策略。本研究结论认为,在高中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中要注意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及积极应对方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及团体心理训练设计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黄辛隐  张秀敏 《心理科学》2004,27(2):307-310
随着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日益上升。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本研究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生理与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压力问题、情绪稳定性问题等四方面。依据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现状。其团体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改善心智模式训练、情绪管理训练、意志力训练、人格魅力训练、人际沟通训练、缓解压力训练、适应与发展训练、身心保健训练等.主要的训练方法是团体讨论和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12.
儿童问题行为受到环境与个体因素的协同影响。研究以北京150名五、六年级儿童及其家长为被试,探究心理攻击和应激下皮质醇反应在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与儿童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版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测量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并由家长报告感知的家庭压力、对儿童的心理攻击及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可正向预测儿童问题行为;(2)心理攻击在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与儿童问题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心理攻击和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在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父母感知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影响的心理和生理机制,从父母和儿童角度为减少儿童问题行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心理委员胜任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43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委员胜任力与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呈现显著负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心理委员胜任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显著,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心理委员胜任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中介作用均显著,且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心理委员胜任力既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又可以分别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自编的两个具体应激情境下的应对问卷和SCL-90量表为调查工具。对466名高中生的测量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可能为不同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归因条件;(2)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不同的应激情境下,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同一应对方式在不同的应激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激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测量法对某省立孤儿学校520名在校孤儿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师生依恋、同伴依恋均可以正向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但师生依恋预测作用更大,因而更重要;(2)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是依恋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并行中介变量,自我污名负向中介作用大于心理韧性正向中介作用;(3)师生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完全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同伴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部分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福利性集中供养制孤儿学校开展孤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应激刺激的评定与生活事件量表编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 1936年H .Selye提出应激的概念以来 ,随着全世界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 ,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与心身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2 ] 。为了探讨各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心身健康的影响作用 ,人们便开始对应激刺激———生活事件进行量化研究 ,即编制生活事件量表。如HaroldWilkes和AdolfMeyer编制的生活表 (Lifechart) [3 ] ,ThomasHolmes和RichardRahe编制的社会再适应问卷 (SRRS) [4 ] ,Volicer和Bohannon编制的医院应激量表 (HSRS) ,Payk…  相似文献   

17.
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它的内涵、核心理念与技术等方面顺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环节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高校大学生中应用心理行为训练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等诸多心理问题,具有开发潜能、培养团队精神、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重要功能,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选取56名大学生被试,通过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记忆和心理韧性测验来探究急性心理应激对大学生记忆效果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应激组,应激组大学生的整体记忆成绩更差,且应激组中的高应激反应大学生的记忆成绩比低应激反应者的记忆成绩更差;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应激反应与记忆成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高心理韧性者的记忆成绩显著好于低心理韧性者。研究进一步从认知加工资源分配与再分配的视角讨论了心理应激、心理韧性与记忆功能三者间的关系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军人心理健康是军人心理素质的核心,是军人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军事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正确把握军校学员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广大学员了解自身心理状况,掌握应付心理冲突、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的方法,对于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为“打得赢”和“不变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确保学员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对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结果表明:1.基于网络教育的干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进而促进专业心理求助意愿,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2.心理健康素养可以通过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分别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且专业求助意愿和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素养和幸福感之间起着完全链式中介作用。总的来说,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提升不仅可以改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能增添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