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一名7岁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女童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沙盘游戏治疗过程及效果分析,最终发现:个体沙盘游戏治疗效果体现在ADHD儿童制作过程中;教师及家长问卷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学校关系得到改善,教师及同伴评定变化较大;个体沙盘游戏治疗对ADHD儿童有良好的治疗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沙盘游戏治疗,研究沙盘游戏对学龄前儿童ADHD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使用conners父母问卷筛查、并经DSM-V诊断的3岁~5岁ADHD儿童2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12周(每周1次)的沙盘游戏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试验结束后再次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将各组间及组内进行ADHD得分及其他行为问题得分的比较。试验组沙盘游戏治疗后多动指数及多动-冲动得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品行问题和学习问题也较前显著下降(P0.05)。沙盘游戏能显著改善学龄前儿童ADHD的主要症状,适宜学龄前儿童ADHD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沙盘游戏疗法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效果,对一名网络游戏成瘾者采用个案法进行沙盘游戏治疗。通过沙盘游戏所营造出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使来访者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发现现实生活中他自己的内在需求、价值与沉迷网络游戏之间的矛盾性,找到一个内在的改变途径以整合自我,达到自我治愈潜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一名患社交焦虑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沙盘游戏治疗过程及效果分析,最终发现:个体沙盘游戏治疗效果体现在沙盘制作过程中;他人主观评价与客观量表得分在沙盘治疗后差异显著;个体沙盘游戏治疗对于中学生社交焦虑症状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沙盘游戏"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荣格积极想象技术及其理论的启发 ,吸收了威尔斯 (H .G .Wells)、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 (MargaretLowenfeld)等人有关儿童游戏理论与操作之精要 ,多拉·卡尔夫 (DoraKallf)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创设了“沙盘游戏”理论。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有效而独特的挖掘人类潜意识的技术 ,在国外的发展非常成熟 ,应用十分广泛 ;而国内缺乏对该理论的引介与探讨 ,我们结合正在广州育才幼儿园所做的个案研究 ,概要介绍沙盘游戏的理论与操作 ,进而探索“沙盘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相似文献   

7.
沙盘游戏模具收集与主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盘游戏治疗要使用模具创造“沙盘世界”,模具联结着来访者和治疗师,并把来访者的潜意识形象地呈现出来,是治愈的因素之一。因而模具收集非常重要。沙盘游戏主题是对沙盘游戏模具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总结,是来访者游戏中心理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一系列沙盘游戏的主题分析,可以看出游戏者心理的转变和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市心理辅导室标准化配置中,沙盘、沙具是其中标准的配置。在接受沙盘治疗专业培训之前,大多数学校沙盘使用率不高,学生以自我探索为主。笔者曾在2003年接受过沙盘游戏培训,在今年又接受了连续三次的"沙盘游戏疗法系列培训",也阅读了《沙游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Dora M.Kalff著)、《沙盘游戏疗法》等书籍,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在日常心理辅导,尤其是个别咨询中开始实践。  相似文献   

9.
以35名幼儿园大班儿童为被观察对象,采用录像观察法考察了幼儿自由游戏行为的类型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儿童的社会参与范畴游戏中,平行游戏最多,其次是集体游戏和单独游戏,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儿童的认知游戏中自多到少依次为建筑游戏、表演游戏、机能游戏和规则游戏,而且在机能游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儿童的同性别的社会互动对象显著多于异性别的社会互动对象。这说明儿童的自由游戏行为与其性别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科学》2003,26(2):244-248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的方法,考察了61名3-4岁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和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拼图游戏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结果发现:1儿童在两种游戏情境中与母亲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可以从独立性、顺从、言语交流和参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2当儿童的游戏从自由游戏转为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游戏时,儿童与母亲的交往行为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交流行为和积极情绪明显减少,而依赖行为和不与母亲交流的行为显著增加。3在上述两种游戏情境中,儿童与母亲的交往行为表现出个别差异,在自由游戏情境中,42.6%为独立型、32.8%为顺从型和24.6%为交流型;在拼图游戏情境中,54%为独立型、23%为顺从型和23%不顺从型。  相似文献   

11.
沙盘游戏疗法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在临床实践方面呈逐渐深化的趋势.研究者们主要以箱庭特征和个案研究为主要方法,考察沙盘游戏疗法在不同心理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回顾了沙盘游戏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诊断评估研究,证明了沙盘游戏疗法在我国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并对今后沙盘游戏疗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沙盘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本文对它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沙盘游戏的制作流程和优势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沙盘游戏治疗应用的优势和新方法。以期为沙盘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彭贤  朱丽霞 《心理科学》2011,34(3):723-726
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规划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选取16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照组无干预。结果 团体沙盘游戏促进大学生了解自我、提升自信心、明确生涯目标、增强生涯决策能力。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可以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得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沙盘游戏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其适用范围也拓宽至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中来。本文通过介绍该疗法的理论基础与特点,简述了沙盘游戏的治疗形式及主要用途,以试图探讨沙盘游戏治疗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中的作用,以期为教师的心理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创作沙盘,本以为是一次简单的游戏,不曾想却让心灵深处的自我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筛选在人际交往有困难的12名初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结果: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表达交谈有着显著效果。结论:团体沙盘游戏可以作为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加以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可否运用游戏观察来评量和区分ASD儿童的功能?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研究聚焦自由游戏和装扮游戏,对86名ASD幼儿进行了准实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在自由游戏中,功能越低的ASD儿童,其交流频率越少、跟说语言越多、个体自身的探究和创造性语言愈少。在装扮游戏中,功能越低的ASD儿童,其破坏性行为越多、象征意义游戏的发生频率越少,利用玩具进行装扮游戏的能力越低。由此可见,运用游戏观察评量和区分ASD儿童功能或可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一例用沙盘游戏疗法为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来访者提供"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使来访者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没有任何顾虑地尽情释放内心冲突与不良情绪,进行自我探索,从而促进自我整合力量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去年(指1978年。——译者注)11月3日,唯物论研究协会的第一次学术讨论大会在法政大学召开了。在这次讨论大会上,进行了“自由问题——以公民的自由为中心”、“辩证法和矛盾”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有十位先生发表了个人的研究成果。在“关于自由问题”的讨论中,清真人、藤田勇、宫本十藏几位先生分別以《社会主义民主的‘伦理基础’和‘公民的自由’》、《自由的问题——关于公民的自由》、《公民自由的历史性质——以‘无产阶级革命’和‘公民’的自由为中心》为题作了报告。清先生首先要大家注意这个问题:“个人自由”、“自律的个人”、“个性”等资产阶级的“公民自由”,应该怎样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伦理基础”加以继承呢?从这一点出发,他注意到黑格尔等人的德国唯  相似文献   

20.
把爱找回来     
李爱莲 《天风》2013,(12):44-44
在出现冲突之际,或许我们会想:“为什么是‘我’要改?是‘我’要让?” 每周五晚上,是我们的家庭时间,只要没有紧急的事,家人们都会空出时间聚在一起。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可自由提出想法,再一起决定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