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体育课选项大学生的自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身体自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球类选项学生高于武术和健美操;在身体吸引力维度武术和健美操选项学生高于球类选项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和武术选项。在整体自尊方面各选项学生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
问题学生的自尊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研究以初一至初三年级的235名问题学生和143名普通学生为对象,对问题学生的自尊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问题学生的自尊除初三外一般比普通学生低,这与普通学生在初三自尊的显著降低有关;(2)问题学生的自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或年龄差异,而普通学生的自尊表现出明显的随年龄增长下降的趋势;(3)问题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与其自尊的发展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问题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学生;(4)问题学生的自尊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提示自尊发展是影响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各维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整体自尊的影响较弱,对身体自尊各维度的影响较强,身体自尊各维度随体育锻炼参与水平的降低而降低;体育锻炼参与对身体自尊各维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整体自尊改善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大学生自尊评定问卷》,探讨1104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1)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自尊呈稳定发展趋势,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三个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2)大学生自尊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归属感维度。(3)文科生外表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城市学生以及学生干部在自尊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以及非学生干部。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试图考察北京大学生的整体自尊、多元自尊的特点,探讨整体自尊的结构,考察它与抑郁等消极情绪的关系。研究采用华人多元自尊量表、华人整体自尊量表,在北京地区18所高校中,随机选取30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显示:1)多元自尊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2)在北京大学生的多元自尊中,个人独立与能力自尊、人际关系与人缘自尊以及家世背景与经济自尊是自尊结构中的主要维度,能够有效预测整体自尊;3)整体自尊与焦虑、抑郁、以及消极情绪的强度与频率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论文采用量表法对664名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具有显着的影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和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内在联系。采用了Rosenberg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简称SES),付丽丽(2010)编制的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和龚艺华(2002)参考父母教养方式结构的理论构想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作为研究工具,以济南市历下区某所中学的165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初中生总体的自尊处于中上等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差异显著,其中初一和初二年级间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性别和年级间的差异都不显著(3)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专制型、信任鼓励型、忽视型、溺爱型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在年级上,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在专制型与忽视型维度都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在专制型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4)学习主观幸福感、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信任鼓励型教养方式维度间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尊水平与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教养方式维度间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对学习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6)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主观幸福感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自尊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和自尊量表(SES)调查了370名大学生,考察其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结构(同学朋友支持,家人支持,恋人支持,老师支持)、性质(情感支持,陪伴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满意程度)各个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情感支持、同学朋友支持对大学生自尊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高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自尊低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267名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为被试对其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进行测量,其结果:(1)运动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运动员;(2)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运动员组、非运动员组,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3)总体上,男大学生的整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其中,运动员组男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非运动员中整体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4)运动员男大学生在“身体强壮”和“身体状况”方面明显比非运动员男大学生更自尊、自信,尤其是在“身体强壮”方面;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及其各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5)随着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整体自尊水平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459名初一到高二学生施测自恋、自尊以及社会适应问卷,以探讨中学生自恋的年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自恋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年级差异显著,初三学生的自恋水平要显著低于高一学生。由于年级差异的效应值很小(G2=0.025),要谨慎分析该年级差异。(2)自恋与中学生自我报告的社会适应良好呈显著正相关。(3)自尊在自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彩娜  邹泓  张春妹 《心理科学》2006,29(6):1492-1495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4所普通中学的1317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间的家庭功能知觉存在中等程度的相似性,青少年与父亲和青少年与母亲间知觉的相似性无显著差异;(2)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孩与父母间知觉的相似性高于男孩,高一年级与父母知觉的相似性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家庭功能不同维度知觉相似性的表现不同;(3)不同性别和不同知觉相似性水平的青少年自尊得分差异显著;低相似性组个体的自尊分数显著低于高相似性组和一般组;亲子间在整体家庭功能和父母关注维度的相似性可显著预测青少年自尊。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张文新 《心理科学》1997,20(6):504-508
对991名城乡在校初中生施以Coopersmith自尊问卷(25条目版)测验。对问卷的测量学分析发现:该自尊问卷的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度,其与有关测量工具之间的效标关联效度合乎逻辑;对被试自尊特点的分析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中二年级开始自尊极显著地降低;初中生的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城市被试的自尊在总体上高于农村被试,但城乡因素与被试的性别有交互作用;独生子女的自尊高于非独生子女,但这一差异仅存在于初中一年级。  相似文献   

13.
为检验同伴侵害影响儿童孤独感的中介变量,采用同伴提名、儿童自我知觉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和班级戏剧问卷对武汉市某小学3-6年级445名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同伴接纳和整体自尊是同伴侵害与孤独感间的两个中介变量。 在考察单一变量的中介作用时,同伴接纳在儿童的同伴侵害与其孤独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整体自尊在儿童的同伴侵害与其孤独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同时考察同伴接纳与整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时,同伴接纳与整体自尊在同伴侵害与孤独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且,由于同伴接纳对整体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同伴侵害对整体自尊的预测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问题学生内隐自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杨福义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5,28(2):332-336
研究结果表明:(1)问题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存在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两类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2)总体上问题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初三阶段,两类学生的内隐自尊的差异显著;(3)问题学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自我评价系统。两类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组合状况不同,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差异显著;(4)问题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与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心理健康其他指标存在非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初一到高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考察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一般自尊情感、特殊指向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是一般的自尊情感、特殊指向的自我意识,还是独立意识,都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深化和稳定。初一、初二的发展较平缓,初二到高一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高一、高二是趋于稳定的时期。2.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指向逐渐由生理转向内在心理品质和社会交往,并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产生了更为高级的情感体验和对自我的接纳。3.一般的自尊情感与特殊指向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差异,学生特殊指向的自我意识易受情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初中生研究对象,探讨自尊与习得性无助感之间的关系,证实初中生自尊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习得性无助感上有性别和年级的差异,总体上自尊水平较高,习得性无助感水平较低,二者呈负相关,自尊对习得性无助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研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和社会适应性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自尊水平总分和人际信任水平总分上均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人际信任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往攻击性和自尊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很大分歧。为了综合以往研究,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分析造成分歧的原因,81项原始研究进入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攻击性和自尊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2)自尊的不同结构与不同类型的攻击性呈现不同的相关模式。攻击性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呈负相关;攻击性与自尊稳定性和相倚性呈正相关(3)年级和攻击性量表类型的调节效应显著。攻击性与高自尊异质性之间的关系是将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3、4、5年级学生和他们的母亲各694人,采用小学儿童母亲行为问卷、自尊问卷(SEI)与小学儿童母亲背景问卷进行施测,对小学儿童自尊与其母亲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小学3-5年级儿童中,自尊得分与母亲的各种支持行为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除母亲陪伴性和情感性的不支持行为外,工具性、信息性和极端性的不支持行为与自尊得分之间呈现出显著或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不支持行为变量组对儿童的自尊水平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而支持行为变量并未引起回归方程的显著变化。(2)宽松型、支配干涉型、温暖型与严厉型母亲行为教养下的儿童自尊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宽松型母亲教养下的儿童自尊明显高于严厉型。(3)母亲的行为类型与儿童的年龄、性别、独生与否及母亲的年龄、职业与受教育水平、城乡因素在儿童自尊上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初中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所初中学校的857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总体而言,男生的父子依恋水平、集体自尊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更高,女生的同伴依恋水平和消极情绪更高;(2)男女生表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特点,女生在亲子依恋、集体自尊和消极情绪,男生在集体自尊上表现出明显的初二现象;(3)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水平越高,初中生的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程度也越强;(4)母子依恋、同伴依恋、个体自尊和父子依恋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并依次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消极情绪;同伴依恋、个体自尊、母子依恋和集体自尊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积极情绪;(5)亲子、同伴依恋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而且通过两种途径(依恋→集体自尊→主观幸福感;依恋→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主观幸福感)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