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战争中本虚示实,本实示虚,本假示真,本真示假的“阴谋诡计”比比皆是。虚实之法如果运用得当,一座空城也可吓退百万雄兵。  相似文献   

2.
观夫释迦如来之垂化①也:净法界身,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洎兜率陀天②为护明菩萨;降迦毗罗国,号一切义成。金团天子选其家;净饭圣王③为其父。王象乘日,示来于大术胎中;金轮作王,降④诞于无忧树下。现⑤八十种随形之妙好,灿若芬⑥花;示⑦三十二大士之相仪,皎如圆月。四方而各行七步;九水而共沐一身。现优昙花⑨;  相似文献   

3.
关于纯粹接触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郭力平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9,22(5):403-406,402
本文研究以甲骨文字为实验材料,考察一纯粹接触效应的实性及其特点;同时希望借助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 示情绪与记忆,知觉之间关系提供线索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
探讨声旁规则性对命名声旁或整字的影响,在速示与慢示呈现条件下命名声旁或汉字。结果发现:(1)声旁命名在速示呈现时因规则声旁易化;慢示呈现时无显著规则性效应,但受声旁部件数影响;(2)在两种呈现条件下,命名含不表音声旁字的反应时最快,错误率最低;命名含单部件、高频声旁字的反应时慢,错误率高;命名含多部件、低频声旁字的反应时快,错误率低。说明是声旁规则性对声旁命名有易化作用;对整字命名有干扰作用,但与声旁频率与部件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治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本不敢置一言;承胡孚琛先生不弃,常来谈道家和道教的学问,获益匪浅。盖中西学术分殊,究其深层思理,也常有可以贯通的地方。此次孚琛又以陈撄宁先生遗著《参同契讲义》见示,并辅以有关书籍,着我阅读,嘱为陈先生遗著作序,踌蹰再三,作序不敢,遂以一篇学习心得求教。  相似文献   

6.
<正>一、开始降示时间关于《古兰经》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降示,伊斯兰教学者尚有若干分歧。学者们一般将穆圣被派遣的公元610年作为接受《古兰经》启示的开始,但是对于更具体的时间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汉字识别中结构方式差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频常用汉字为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速示条件下的同一性判断法,对汉字识别中结构方式差异敏感性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在汉字识别中,人的视觉系统不受字形变化的影响,而更敏感于结构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刺激属性对内隐社会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周爱保  陈晓云 《心理科学》1998,21(3):234-237
本文通过选择不同词性(消极词、积极词和中性词)的双字词64个,主要对“刺激属性”变量进行了实验操作;采用“意识过滤”技术和速示辨认测验对内隐社会知觉的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实验材料的笔划数和被试的性别对内隐社会知觉没有影响,刺激的特性和刺激的启动作用对内除社会知觉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还证明速示辨认测验不受意识的“污染”,将速示辨认作为内臆测验的方法是比较“纯净的”。  相似文献   

9.
一、零星降示《古兰经》的哲理是什么?《古兰经》不是一次性地降示给穆圣,而是历经了23年。当《古兰经》零星降示的时候,麦加的多神教徒曾质疑这部经典为何没有一次性地降示。为此,真主降示了这段经文:“不信道者曾说:‘怎么不把全部《古兰经》一次降示他呢?’我那样零星地降示它,以便我凭它来坚定你的心,我逐渐降示它。”  相似文献   

10.
周爱保  申莎蒋强 《心理科学》2017,40(6):1335-1339
示能性(affordance)概念解释了人的行为与物体功能之间互动、互补的关系。但是,有关示能性生理基础却很少被提及。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示能性生理基础提供了可能的解释。文章根据研究将示能性分为结构示能性和功能示能性,探讨了不同示能性和镜像神经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不同神经通路中的镜像神经元是示能性生理基础的结论。背-背侧分流中的镜像神经元是结构示能性的神经基础,而腹-背侧分流中的镜像神经元是功能示能性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脑机能一侧化和表意文字符号的认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在速示条件下探讨认读作为表意文字符号的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视野(大脑半球)一侧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单个阿拉伯数字不表现出大脑一侧化;单侧视野呈现汉字或双字词以及双侧视野同时分别是现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表现出右视野(左半球)认读的正确率显著的高;在双侧同时分别呈现双字词和数字以及中央视野与单侧视野同时呈现汉字时,左右视野差别虽不显著,但仍表明左半球在汉字、词的认读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零星降示《古兰经》的哲理是什么?《古兰经》不是一次性地降示给穆圣,而是历经了23年。当《古兰经》零星降示的时候,麦加的多神教徒曾质疑这部经典为何没有一次性地降示。为此,真主降示了这段经文:"不信道者曾说:‘怎么不把全部《古兰经》一次降示他呢?’我那样零星地降示它,以便我凭它来坚定你的心,我逐渐降示它。"(25:32)真主把《古兰经》零星地降示给了穆圣,  相似文献   

13.
速示重复和非速示呈现下的汉字结构方式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曾捷英  喻柏林 《心理科学》1999,22(4):305-309
在速示重复和非速示两种实验条件下考察了汉字大小和笔画数对结构方式效应的影响。在速示实验中,发现有结构方式主效应,并在小号字上以及两种笔画数的汉字上也存在结构方式效应;在非速示实验中,没有发现结构方式主效应,但在多笔画的小号汉字上和多笔画的中号汉字上存在结构方式效应。两个实验还表明,汉字的结构方式效应量值随着视觉条件的改善而减少。该文提出了用以解释结构方式效应的汉字空间通透性概念及其算法,并且讨论了解释结构方式效应量值随着视觉清晰度的改善而系统性减少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是伊斯兰的根本法典,阿拉伯文“古尔阿尼”,本意是“诵读”,只有理解地天天诵读,才能知道“这是一部节文精确而且详明的经典。是从至睿、彻知的主降示的。”(11∶1)才能知道,“这是我所降示你的一本吉祥的经典,以便他们沉思经中的节文,以便有理智的人觉悟。”(38∶29)安拉派遣吉卜利勒天使把全部《古兰经》分阶段下降给安拉的最后使者穆罕默德(祈主赐他平安),安拉说:“这是一部《古兰经》,我使它意义明白,以便你从容不迫地对众人宣读它,我逐渐地降示它。”(17∶106)先知穆圣周围的弟子们,一旦听到有安拉的启示传来,大部分人争先恐…  相似文献   

15.
过去经验对内隐社会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爱保 《心理学报》1998,31(2):149-153
通过选择不同年代的大学生被试以及不同年代的浒词材料对“经验”变量进行了实验操作;同时,采用“意识过滤技术”一速示辨认测验对内隐社会知觉的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实验材料双字词原笔划数,被试的性别对内隐社会知觉没有影响,而经验对内 有显著的影响,此外,还证明示测验作为间接测量方法是比较“纯净”的,没有受到意识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色兰!清高伟大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他们确信降示给你的经典,和你以前降示的经典,并且笃信后世。"(2∶4)此节经文中提到伊斯兰教的两大信条,第一是归信经典;第二则是定信后世。而所用词语有所不同,前者是"",而后者是""后者的语气较之前者表达的更为强烈。因为,我们可以亲眼看到安拉降示给穆圣的经典,可以通过诵读、研习,探求其中的奥义。而对于后世的信仰,只能  相似文献   

17.
信经典,是伊斯兰教六大信条之一,是真主对信士们的明确教诲。“使者确信主所降示他的经典,信士们也确信那部经典,他们人人都确信真主和他的众天神,一切经典和众使者。”(2∶285)一、穆斯林“信经典”的实质内容真主创造了人类,并赋予治理世界的使命。真主为了使人们认清现世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指引人类走向正道,完成治理世界的任务,所以在每个历史时期,根据当时人类的实际需要,派遣了使者,并降示了指导人类思想和行为的经典。真主降示给人类的经典共有104部:阿丹圣人10部;师思圣人50部;伊德利思圣人30部;伊卜拉欣圣人10部;穆萨圣人的《讨拉特…  相似文献   

18.
汉字识别中的部位部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捷英  周新林 《心理科学》2001,24(3):356-356
汉字整体呈现时对某部位上部件的识别成绩可能优于或劣于另一部位上部件,这种现象称为汉字部位部件效应,简称部位部件效应。目前有四种作业方式可以观察到这一效应:整字呈现时识别指定部位部件;整字呈现时搜索指定部位部件;速示方式下抽取汉字构件(笔画的部分、笔画和笔画组合等);微观发生方式下抽取汉字构件。部位部件搜索时,右部件比左部件容易…;在速示方式下,往往抽取左右结构字的右下角的笔画,  相似文献   

19.
这里向读者介绍一则佛教寓言: 摸象 过去久远,是阎浮利地有王,名曰镜面,时敕使者:“令行我国界无眼人,悉将来至殿下。”使者受敕即行,将诸无眼人到殿下,以白王。王敕大臣:“悉将是人去,示其象。”臣即将到象厩,一一示之,令捉象。有捉足者、尾者、尾本者、腹者、胁者、背者、耳者、头者、牙者、鼻者。悉示,便将诣王所。王悉问:“汝曹审见象不?”对言:“我悉见。”王言“何类?”中有得足者言:“明王:象如柱。”得尾者曰:“如扫帚。”得尾本者言:“如杖。”得腹者言:“如埵。”得胁者言:“如壁。”得背者言:“如高岸。”得耳者言:“如大箕。”得头者言:“如臼。”得牙者言:“如角。”得鼻者言:“如索。”便复于王前共诤讼::“象,谛如我试!”  相似文献   

20.
心性观念是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内容。在佛教中,"性"释为"体",指本来具有的不发生变化的本性、实体,即"佛性"。佛性自性本净,然为妄念所染,不能自明,这就需要通过"体"而示道见性。佛教修养佛性,也是从心做起,向内寻找。心不动,自能观照到佛性。佛性本清净,清净即空寂,"空"成为佛教修养的最高追求。但是"空"所具有的某些属性却使"空"境充满了艺术化的审美气质,因此,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生也就具有了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