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普艺术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在美国盛行并取得较大的成功。政治波普,顾名思义,即波普主义中的相关题材取材于当时社会中人们较为关注的相关政治问题。美国波普主义波及范围很广,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波普主义应运而生并且持续至今。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两国之间的波普主义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又具有着各自国家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19世纪50年代,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开始出现,开启了艺术发展的新纪元。波普艺术终结了抽象表现主义以来把艺术束之高阁、远离普通大众的局面,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逐渐拉近。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从英国初露苗头并在美国真正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波普艺术一呼百应,在艺术圈中掀起一场变革的浪潮,并迅速席卷各个国家。事实上,当时的国际交流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国家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众多美国波普艺术大家的作品中可以寻觅到有关东方化元素的影子。同时,也正是受到这场波普艺术运动的影响,我国开始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迎来艺术上的蜕变。  相似文献   

3.
安迪·沃霍尔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奠基者与集大成者,他的艺术观念不仅影响了当代艺术与流行文化,还前所未有地变革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文章通过探析安迪沃霍尔对绘画作品中艺术语言的建构与艺术形式的创新,解读其作品使艺术界与大众趋之若鹜的独特魅力,从而对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的工业化时代,物质品类的多样化,机械化大生产模式,促使复制性的艺术产生。在哲学思想方面,受到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存在主义,物质主义,虚无主义等影响。纵观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作品,其艺术题材包含了日常物品、肖像、花卉装饰等。在形式上进行复制、重生、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审美视觉形象。这对当今的平面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英美兴起的波普艺术,打破了艺术长久以来的精英状态,消除了大众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波普的出现让世人不得不重新对艺术进行定义。而在90年代的中国,一些艺术家也搞起了波普艺术。由于中西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中国波普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穿着、生活方式等方面追求时尚感的同时,对服装的趣味性、创意性也有了新的要求。波普图案以其个性、创意、新奇的图案特征在服装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针织服装及面料特性,将波普艺术图案使用印花、编织、镂空及镶嵌等工艺应用在针织服装的图案设计与表达中,从而表明波普艺术图案在针织服装中的应用更能突出波普艺术的独特性与装饰性。两者结合更能凸显针织服装简约而又不失细节的特色,为休闲运动风格针织服装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波普艺术和奥普艺术都是西方现代美术思潮.波普艺术被称为"流行艺术",主要运用拼贴和复制的手法创作作品.奥普艺术被称作"光效应艺术",主要借助几何图形利用线、形、色的特殊排列引起人们的视错觉.波普艺术和奥普艺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都不是绝对的,而是在相对的领域内它们之间有所异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政治波普。该艺术形式采用西方波普的艺术语言,结合人们熟知的政治形象或商业代表,来表达幽默、荒诞或嘲讽之意,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当时,苏联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政治波普,对中国政治波普的构建与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20世纪年初代苏联解体后,国际艺术市场不再对苏联的"当代艺术"重视,苏联政治波普很快便失去了价值,从1994年起,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于是,国际艺术市场便将视角转向中国的"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9.
赵晓乐 《美与时代》2014,(4):118-118
真实主义歌剧是时代审美的产物,悲剧性是其内在的艺术特征。本文从真实主义歌剧概念的厘定、艺术特征及代表作分析入手,从其美学价值的角度,分析其内在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艺术引领了西方艺术的主流趋向。这种趋向隐含在杰克逊·波洛克的"我想成为自然"到安迪·沃霍尔的"我想成为机器"的话语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西方艺术的重要转向,即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作为精英文化的衰退和波普艺术作为大众文化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姜延军 《学海》2002,1(2):169-174
本质主义代表着一种寻求确定真理的古老科学理想。翻开人类认识史 ,几乎在每一个历史时段都可以看到这一原则的印迹。虽然随着其追求绝对、确定、终极所导致的现实弊端的不断暴露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此原则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但这种反思主要是在后现代主义阵营进行的。波普则立足于现代性理论对此原则作了深刻的终结性的批判。本文试图从本质主义的角度对哲学史作一梳理 ,并以此确立波普反本质主义思想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进而得出有益于我们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卡尔·波普(K.Popper)这位奥裔英国哲学家在哲学界和科学家当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他自1948年起任伦敦大学逻辑和科学方法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系主任,是英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样式不断颠覆着架上绘画的艺术主流地位,但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蜕变以及波普艺术、行为艺术等样式的衰退,架上绘画的回归和复兴则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4.
当代艺术具有极高的多样性,不仅仅是架上绘画,还有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波普艺术涌入冲击艺术的概念。这使得我们总是难以辨别艺术与生活的划分界线。"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景象不会出现,它总会有理论标准去评判。那么非验创造力和感性为第一目的性这两个条件就非常重要。就算批量产品或现成品要成为艺术,也要由这个价值标准去评判它。即使艺术与生活二者像镜面反射那样难以分辨了,但艺术还是艺术,艺术的高度独立性和审美性使其不会在争论中沦为生活。  相似文献   

15.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兴起并且获得全球影响的艺术运动,纽约从此成为了西方艺术世界的中心。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的风格迥异,无共性可言。他们发展了具有美国本土特色的艺术,反映了美国民族不墨守成规、勇于进取的精神意识和超验主义的美学信仰。  相似文献   

16.
黎瑶 《美与时代》2014,(11):106-106
通过西方波普艺术以及本土艳俗艺术的雕塑出发,浅析它所存在的利弊,提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的空间内涵缺乏。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艺术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中心的转移,抽象艺术的出现,颠覆了观众以往对古典主义绘画的认知。此时的俄国,响应西方世界的号召,在国内占主导地位的以列宾等人为首的巡回画派退出舞台,前卫艺术的风格与形式也愈见丰富。当时的前卫艺术主要以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为代表,透过奥地利艺术批评家阿洛伊斯·李格尔提出的艺术意志和"世界感"的概念,集中到马列维奇至上主义风格时期,从而窥视这一代表风格形成的背景原因、相关理论研究,以及绘画中的"世界感"。  相似文献   

18.
关于对波普艺术的理解,要从杜尚谈起.当杜尚的《泉》出现后,西方艺术的边界便被无限地扩展了.杜尚对《蒙娜丽莎》的改写,使一切艺术史上伟大的绘画作品,都开始具有了图像的意义,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反思的对象.杜尚的艺术观念对于波普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956年,杜尚的学生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图像的拼贴,网球运动员手握印有"POP"字母的棒棒糖,由此开启了波普艺术.他的拼贴作品用图像消解了绘画,同时也消解了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9.
大卫·霍克尼,英国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在艺术创新方面进行了无止尽的探索与尝试。在早年,对大卫·霍克尼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是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而在他晚期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围绕绘画的主题表现、观看、形式、空间等问题进行探索与创新。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绘画空间和主题在大卫·霍克尼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适应主义的物种本质的整体原则,为解决目前人文学科内关于身份、本真性、相对主义、再现危机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等问题的支离破碎的关注提供了一个基础性框架。不同的情景会在不同的个人那里引发不同的反应,但这些人都有着一致的潜在心理生物需求。本文提出艺术是具有适应性的观点,反驳了关于进化和及其核心概念(功能)的某些误解,对当前关于艺术的进化起源和功能的四个适应主义假设加以审视,提出和详细描述艺术的共同特性的假设,并分析了接受以人性为中心的艺术史和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