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泉州开元寺创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寺址原为黄守恭的桑园,相传黄因梦感桑树生莲,遂舍园建寺,名莲花寺,由匡护大师住持。长寿元年(692)改称兴教寺,神龙元年(705)更名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称开元寺至今。开元寺建筑宏伟,闻名中外,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西塔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东塔名镇  相似文献   

2.
潮州开元寺     
历史悠久的潮州开元寺,建筑宏伟,气势非凡,为粤东一大名刹。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诏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玄宗年号为寺名,遂建斯寺。开元寺创建后,千余年来,屡经兴废。十年动乱中,开元寺在劫难逃,佛像断手折足,满目疮痍。1980年开始大修殿字,重塑佛像,短短几年,古刹重光。梵天佛国,焕然一新。今天,旅游  相似文献   

3.
文澜 《法音》2000,(1):50-51
蜚声海内外的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的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寺址原为州民黄守恭家桑园,相传桑树曾开白莲花,故献园与僧匡护建寺,朝廷赐额“莲花寺”。长寿元年(692)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又更名“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改称“开元寺”。大中元年至六年(847—852)间,华严宗僧行标曾驻锡此寺。大中二年(848),天台宗僧令言于开元寺西创支院“西罗汉院”。五代闽国时,泉州刺史王审邽、王延彬父子笃信佛教,于开元寺西北创支院。当时…  相似文献   

4.
罗什寺位于陕西户县正南8里之罗什堡(堡因寺而名),创建年代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重修罗什寺记》碑载:“地形雄丽,并于村端,纳圭峰之拱翠,映涝水之□兰。云□深处,有寺一区,题曰罗什寺者,乃鸠摩罗什游锡之所也,因建寺焉。”今考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来到长安,秦主姚兴待以国师之礼,请入逍遥园(即今草堂寺)翻译佛经。来华时路经涝水之滨,有倾其履中土而生异木二株的传  相似文献   

5.
承天寺位于泉州市区,为千年古刹,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建寺,初名南禅寺,后又名月台寺,景德四年(1007年)敕名承天。承天寺一世祖为省澄法师,自兹以降,近代有云果、弘一、转尘、转逢、性愿、会泉、宏船、广钦、瑞今等高僧辈出,各具造诣,薪火相  相似文献   

6.
一、澄观的简历和著作 澄观(738—839),唐代高僧,被尊为华严宗四祖。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1岁从本州宝林寺需禅师出家。至德二年(757)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乾元年间(758—759)依润州(今江苏镇江)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后回本州依开元寺昙一律师受南山律学并往金陵依玄壁长老习关河“三论”。代宗大历年中在瓦官寺听受《大乘起信论》及《涅槃经》。又从淮南法藏学新罗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后到钱塘(今杭州)天竺寺听华严宗法铣讲《华严经》。大历七年(772)又往剡溪,从成都慧量重新研习“三论”。大历十年(775)到苏州从天台宗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疏。复走谒牛头慧忠、径山道钦及荷泽  相似文献   

7.
善化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南门里西侧,俗称“南寺”,系辽金两代陪都西京(即今大同)的大型佛寺建筑之一。据碑文记载,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年号得名“开元寺”。后晋初年易名“大普恩寺”。辽保大二年(1122)寺宇大部建筑毁于兵燹,“楼阁飞为埃粉,殿堂聚为瓦砾,前日栋宇所仅存者十不三四”。金天会六年(1128)至皇统三年(1143)由住持和尚圆满大师募资重修,凡15年始成。据《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载,金代重  相似文献   

8.
四川都江堰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1-1566),原为明蜀康王朱承爚的夏宫,后毁于兵燹,都江堰回民集资购得并于此修建了灌县清真南寺(都江堰清真寺前身)。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华民国初期增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内建筑再次修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损之后历时三年,清真寺于原址原样修复。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22,(1):F0004-F0004
四川都江堰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1-1566),原为明蜀康王朱承爚的夏宫,后毁于兵燹,都江堰回民集资购得并于此修建了灌县清真南寺(都江堰清真寺前身)。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华民国初期增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内建筑再次修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损之后历时三年,清真寺于原址原样修复。  相似文献   

10.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公元686年由匡护法师主持创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屡经修缮,菩萨金其身,殿宇朱其门,使古老名刹,重焕新姿。目前全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泉州开元寺素有“桑莲法界”之称。相传建寺之前这里是座大桑园,园主黄守恭曾梦见一位和尚化园建寺,黄回答说要待桑树开白莲花。三日后,园中桑树果然盛开白  相似文献   

11.
  老海 《佛教文化》2007,(4):96-103
开元寺位于扬州江都市东郊大桥镇境内.南濒长江,西接淮水,东临泰州,北枕运河。寺始建于唐开元二年(714),时称广陵开元寺。寺名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本邑人士李邕题写,笔力遒劲舒展。寺由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南楼等组成。登楼眺望,青山隐隐,白帆点点,真可谓"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门前为"稻菽连天涌"的田野.寺后为"远烟凝陇上"的阡陌,山水之灵气,田园之风光,尽收眼底。唐代大诗人刘长卿、卢纶、罗隐等都曾诗咏过开元寺。  相似文献   

12.
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为四大名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四十里,群峰罗列,其中九峰高出云表,旧名九子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太白),以九峰如莲华削成,改称为九华山(见《太平寰宇记》)。相传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关于此山的开山建寺,清喻成龙(正庵)的《重修九华山化城寺碑记》说:“寺始于晋隆安之五年(401),初名九华。”又说:“天竺杯渡禅师所筑。”其说无文献足征。化城寺实建置于唐至德初(756),先是开元末(741),有僧(?)号,来九华结茅度众,为土豪及长吏所逐。其时有释地藏,俗姓金,原为新罗国(今朝鲜中部)王族,航海游方来到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9,(1)
江西省武宁县的杨州乡弥陀寺(原名西瓜寺),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近年经政府拨款修建,并由赵朴初居士题写寺名和佛殿匾额,是该县的有名禅林。寺内老僧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寺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6,(5)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访问日本永平寺暨诸山代表团一行七人,应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的邀请,于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访问日本。代表团由潮州开元寺住持慧原法师任团长,郑立新(佛协国际部副主任)任主任秘书,团员包括:净慧(佛协理事、本刊主编)、通一(宁波阿育王寺住持)、俞昶熙(浙江省佛协副会长)、道生(浙江普陀山普济寺都监),由刘建(佛协国际部翻译)任秘书  相似文献   

15.
座落在九岭山脉中部宜丰县境的洞山是赣西北风景奇秀的旅游胜地和著名的禅宗法窟——曹洞宗发祥地。向北百里处即是怀海禅师为丛林制定新规的百丈山,经奉新直达靖安的宝峰寺,又是马祖圆寂、天下禅衲纷至沓来的泐潭寺,向南不到六十里即达上高县九峰山,被誉为“宋僧之冠”的浪子和尚惠洪曾在此辟建投老庵,西行百里便是断际禅师开创临济宗的道场黄檗山,唐宣宗李忱践位之前便逃隐于此,依偎断际禅师学法。向东百里与高安圣寿、香城诸寺相望,元丰年间贬居筠州(今高安)酒税的苏辙,即在此与禅客荡摩,观望政潮。洞山古名新丰洞,自晚唐时期良价禅师在…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6,(3)
本刊讯建于东晋时期的羊城古刹光孝寺,最近移交佛教界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这是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又一体现。光孝寺是岭南最古老、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该寺创建于魏晋间。东晋隆安元年(397)罽宾国(今克什米尔)昙摩耶舍法师来此营建佛殿。南朝刘宋时期,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罗于此创建戒坛、传授戒法。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印度智药三藏法师带来一棵菩提树植于寺内。梁大通元年(527),菩提达摩大师驻锡于寺内,留有洗  相似文献   

17.
南京玄武山上有座五层方形砖塔,是1944年2月28日为供奉大唐三藏玄奘法师顶骨而建造的,故名三藏塔。玄奘法师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二月初五,荼毗后灵骨葬于长安(氵产)水之东,后五年改葬于樊川北原,为建塔(即今长安兴教寺玄奘三藏塔)藏之。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据长安,毁寺发塔,灵骨迁于终南山紫阁寺。迄宋端拱元年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2,(6)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此地水绿山青,松苍柏翠;寺院的建筑层峦耸翠,飞阁流丹,金碧辉煌。拉卜楞寺创建于公元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占地面积一千余亩,从建寺到解放前的270余年间,先后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具有鲜明的藏式建筑风格,又吸收了汉式建  相似文献   

19.
<正>大同天镇县城东南行8里,在重峦迭嶂中隐藏着一座古刹——闻名遐迩的盘山显化寺,俗称"盘山寺"、"盆山寺"、"盘山显化寺"。显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明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光绪年间均有修缮。初建时为佛寺,清代时形成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寺院。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9,(10)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岳麓山寺、鹿苑、万寿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之半山亭上,寺前为清风峡。山为南岳衡山延伸到长沙的山脚,所以叫做岳麓,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拔295.7米,从平地到山顶约七华里。麓山寺创始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为会稽剡县(今浙江省嵊县附近)到湘州来传播佛教的第一个僧人竺法崇所建,是湖南佛教的发源地。竺法崇以其师是天竺来的,按当时习惯以竺为姓,法崇是他的名字。《宋书》卷九十三《孔淳之传》有他和孔淳之交游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