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秀丽 《法音》2022,(10):54-59
<正>一、《今昔物语集》与观音故事《今昔物语集》(以下简称《今昔》)是日本平安末期的佛教说话集,按照佛教的产生与传播分为天竺(1-5卷)、震旦(6-10卷)、本朝(11-31卷)三部分,收录佛教故事、世俗故事共一千余篇。《今昔》最初编撰的目的就是弘扬佛法,劝化世人,然其作为说话文学之集大成者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今昔》对日本人的精神品格、文化艺术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不仅是后世《宇治拾遗物语》《古今著闻集》《三国传记》等说话文学编撰之基准,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信众前来观瞻、问学、焚修。五台山僧侣作为一个群体,有其别具一格的特色。他们或者向往神圣,远道而来;或者经历神奇,如梦似幻;或者杖锡萍游,寻访知识;或者高风亮节,令人敬仰。通过对古代五台山僧侣事迹及其群体特色的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法音》2003,(12)
本刊讯为期七天的海南州第二届佛教哲学辩论法会于10月中旬在共和县黑马河乡角科寺隆重举行。全州7座寺院的200余名僧侣参加了辩论法会。海南州佛协会长尕藏多杰等活佛莅会指导。辩论法会主要以培养提高青年僧人讲、辩、著三大通才为目的,促进僧人的学习,提高僧人的综合素质。此次辩论法会内容丰富,辩经精彩,使广大僧侣学到了不少佛学知识,增进了团结。辩论法会期间,省佛协、州佛协和共和县民宗局、县佛协组织各寺院僧侣认真学习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有关文件,宣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进行了生动的爱国…  相似文献   

4.
元朝时期僧侣在中日交流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日本入元僧的数量高于前朝,不少僧人具有外交使节的角色,而中日两次武装冲突之后,元王朝向日本派遣的僧侣亦具有外交使节的功能,因此元代与日本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连接前后两个时代的桥梁,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当中一个重要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郭储 《法音》2023,(9):46-52
<正>《释迦谱》是中国僧人撰写的首部释迦牟尼传记。作为杰出僧人、佛教史学家僧祐存世的三部著作之一,其无疑能反映僧祐的佛教思想与态度,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产物。《释迦谱》收录的阿育王相关内容,正是东晋南朝阿育王经典与文化流行下的结果。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僧祐对时代思潮的观照与把握,也能窥见阿育王文化在当时的兴盛面貌。  相似文献   

6.
大千世界     
《佛教文化》2012,(6):10-17
洛阳白马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办寺院”,在中国佛教传播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白马寺依旧保留着“农禅并举”的传统,寺院僧人们自耕自种黄豆等农作物。今年黄豆丰收,僧侣们不得不分出场地来晾晒黄豆,并贴出告示,请大家谅解因此带来的不便。  相似文献   

7.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僧立传,在中国史学界和佛学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以史学界而论,自北齐魏收《魏书》开正史立“释老传”之先河,在历代正史、方志中,僧侣传为不可或缺的内容。从佛学界来看,由僧人编修的高僧传也屡见不鲜,如梁释慧皎《梁高僧传》、唐释道宣《唐高僧传》、宋释赞宁《宋高僧传》、明释如惺《明高僧传》,合称《四朝高僧传》,此外,还有《补续高僧传》、《新续高僧传》等。这些由史家和僧侣完成的高僧传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史学和佛学研究的宝库。不过,要撰写一部成功的高僧传也殊非易事…  相似文献   

8.
上座部佛教的传人在我幼年时代,一位在家佛教老师对我说:“只是在壁画上还有佛教僧人,在地球上没有活着的僧人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佛教僧侣,是在1935年。那是在印度的拘尸那,该地是佛陀涅槃处。第二年我十八岁,就在那个圣地——拘尸那出家。我的师父是缅甸的旃陀罗摩尼大长老。我出家以后,旃陀罗摩尼把我送到摩诃普拉伽耶长老处。在尼泊尔的现代佛教史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无神论史上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相比与他同一时期的王夫之等人,熊伯龙却很少为人所提及,他的无神论著作《无何集》一书也是在他辞世近百年之后才得以面世。但是,熊伯龙的无神论思想承前启后,在无神论思想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位置,因而对熊氏无神论思想的进行全面而系统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在把握熊伯龙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何集·鬼神类》进行分析,呈现熊氏关于鬼神之道的基本认识及其以无神论为工具的缕析鬼神观念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法华经》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部经典。厩户皇子(圣德太子)讲经的事情未必是事实,但他所著的《法华义疏》是在日本完成的可能性很高,①可以说最晚在奈良时代初期,《法华经》已被日本人所关注了。奈良时代,《法华经》作为护国经典及忏悔灭罪的经典被信仰,同时也成为法相宗、三论宗等各学派研究的对象。到了平安时代,天台宗更是将《法华经》奉为"皆成佛道"的经典,也可以说确立了《法华经》在日本佛教中的地位。此后,镰仓时代的日莲  相似文献   

11.
<正>僧伽职志,是僧人(个体或团体)基于其职业身份的职责意愿。中国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高僧,往往都是志行高洁,为适应和回应其所处时代佛教中国化所遇到的问题而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僧伽在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中国化适应,符合中国僧人和佛教与时俱进的历史规律。近年来,学界往往关注佛教中国化方向的外部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2.
<正>牛头禅是唐代禅宗的一个重要派别。在牛头禅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很特殊的润州僧团现象,“这一僧群,基本上由润州人组成,可以称为润州僧群……他们的恋土观念异常浓厚,在一般僧侣群体中,十分扎眼。”通过《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等书中载录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从出生地来看,牛头六祖中无一例外都是润州人。旁出的法系分布稍广,但籍贯仍以润州及周边地区为主;从个人行迹来看,  相似文献   

13.
<正>朱士行,三国时期的高僧。他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他从西域求得的经典《大品般若经》,对当时的般若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远在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我们揭开丝绸之路辽阔而神秘的面纱,带来奇特而纷繁的异域文化。至公元67年,汉明帝因夜梦  相似文献   

14.
大岛龙玄  慧光 《法音》2002,(6):35-38
002年第6期总第214期1992年9月在南京宝华山隆昌寺举行了35年来的第一次授戒法会,去年6月圆寂的茗山法师担任得戒和尚。来自中国各地以及海外的近千名僧侣前来受戒。我有幸作为唯一的日本僧人参加了此次盛会,深深地感到戒律的传统在中国大陆已被继承和复兴起来。从那以来,我作为戒弟子,每年都要去中国参访,每次都要拜访茗山法师。有关与法师的交往详情,在去年9月的《香港佛教》上曾以《继承茗山法师的遗志》为题作了介绍。去年3月,我看望正在无锡华东疗养院疗养的法师时所作的采访,也在日本的佛教报纸《中外日报》…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7,(12)
<正>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平安无疑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十几年前,李娜的那首歌(《好人一生平安》唱响了整个大江南北,唱出了我们永久的心声。我们渴求平安,盼望一个有把握的人生,有盼望的未来。但平安是什么?我们为何会有不安?平安从哪里来?一、平安是什么?平安是最易被误读的词汇。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20,(4)
正藏传佛教所用乐器种类众多,传统意义上将其归纳为击奏乐器、摇奏乐器[1]和吹奏乐器三种,其中犍稚隶属于击奏类乐器,也即打击类乐器。对于犍稚,作为局内人的佛教信徒或是僧侣,以及作为局外人的非佛教人士一般对其知之甚少,但纵观藏族古籍文献关于犍稚的著述颇多,包括收录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的《犍稚经》《犍稚时经》和收录于《丹珠尔》的《犍稚偈赞》,以及由藏族著名学僧所著《犍稚论述正言·绽放慧者意中荷花之七马君主》(以下  相似文献   

17.
刘宗周思想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周(蕺山)可以看作是宋明时期最后一个理学家.他虽然未能开创一个时代,但却终结了一个时代.作为理学中人物,刘宗周一生关注的重心,大致不离心性之域.诚如全祖望所说,“蕺山之学,专言心性.”(《梨洲先生神道碑文》、《鲍琦亭集》卷十一)正是以心性之辨为主脉,刘宗周范围各家而进退之,而其哲学思想亦由此而定位于理学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国佛教寺庙经济现象是佛教组织形式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佛教时期,佛教僧团将得道解脱作为唯一目标,将物质生活要求降到最简最低的状态。据《阿含经》及《僧祇律》等记载,僧人行止依照的"四依法"——粪扫衣、乞食、树下坐、陈弃药,可见当时佛教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为一衣带水的邻邦。隋唐时代就有不少僧人相互往来,从事中日学术文化交流。到元代时,已开出了两朵遥遥相应的并蒂莲花,在亚洲的东方散发出馥郁的芬芳。但在元初十余年间,因受文永、弘安两次战役的影响,曾一度时期各修战备,官方互不往来,形势颇为险峻。然而,中日双方的民间交往并未根本中断。不仅商船往来络绎不绝,而且僧侣交往也较频繁。据日本学者本宫泰彦的《中日文化交流史》统计,有元一代至日弘法的中国高僧就有13名,而  相似文献   

20.
正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南岳衡山,不仅是风景秀美的中华五岳之一,上古火神祝融的享祀之地,更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佛教名山。灵魂:爱国爱教爱国爱教,自古即为南岳佛教的优良传统。社会的兴衰、众生的苦乐,深深铭刻在南岳僧侣的心中。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一直在这方名山薪火相传。1899年,正值辛亥革命前夕,南岳上封寺僧人印心书写反清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