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是闻思修的典范,他降世时藏传佛教正处于一个衰败的年代。僧侣戒行不严,教风不正,思想混乱。宗喀巴从整顿戒律、教风,建立学院式的寺院,从教义理论上正本清源,加强经学正规教育,培养戒律严明、兼通显密的僧侣队伍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他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各个教派的充分肯定。并被明成祖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明宣宗又加封为"大慈法王"。藏传佛教称宗喀巴是文殊菩萨化身,被誉为"说空百代宗师"。  相似文献   

2.
宗喀巴的判教观既体现了他对印度佛教思想和实践发展整体面貌的梳理和整合,又反映了他对印度佛教思想不同宗派义理和修持的会通特征和选择取向。本文以宗喀巴的代表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入中论疏》、《辨了义不了义论》等论著为依据,在国内汉语学术界首次梳理了宗喀巴判教观,如判定佛语之了义与不了义之重要意义和特定内涵、基本准量和主要内容、经典依据和最终归趣。以此呈现了宗喀巴佛教思想的体系、内容、渊源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宗喀巴大师通过对印度中观自续派代表人物清辨作品的解读,认为清辨主张名言有自性,但印度的中观学大师们并没有明确指出清辨有这样的主张。宗喀巴的立论依据来自三个方面:一、清辨在批判瑜伽行派遍计所执相无自性时,暗含着名言有自性的主张。二、这一观点潜存于清辨安立世俗法的方式中。三、自续的论证方法也决定了清辨主张名言有自性。但宗喀巴在自己的诠释过程中,自有其诠释的前提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5.
在近数十年漆画的发展历程中,一辈辈漆画家努力探索着漆画独特的材质语言和表现形式,漆画在题材的选择和材料应用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现象。文章简单分析了当代漆画作品中不同漆画家所使用的蛋壳镶嵌技法的区别、国内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影响的漆画家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对蛋壳这种材料独特的审美取向,同时总结了在创作漆画《天水间》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表现了一些在实践蛋壳镶嵌技法中的取舍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觉囊教派寺院"藏洼寺"坐落于川西高原。觉囊派"藏洼寺"以藏族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大力发展唐卡绘画、梵音古乐、藏香藏药、裁缝服饰等传统文化艺术。吸收藏区青少年学习藏族传统文化,培养了一大批技艺出众的民间艺术人才,有力推动新时代新农村文化建设和藏族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从艺术人类学视角来阐释这一当代社会中的宗教文化现象,有助于更好理解宗教信仰、艺术和地方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8.
正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来浸润藏传佛教发展,推动藏传佛教作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阐释,是藏传佛教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新时期新阶段,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根本目标就是不断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  相似文献   

9.
《法音》2021,(5):67-71
正"众生平等"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同时也肯定了有情众生本自具足的清净佛性和平等涅槃解脱的可能。但在佛教群体中,比丘尼始终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佛教"众生皆具佛性"的"平等"观下,比丘尼如何通过信仰实践实现自我身份超越,而最终达至终极宗教理想——成就佛道的呢?这构成了本文在考察藏传佛教僧教育现状的基本视角。为此,笔者曾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对部分格鲁派寺院的比丘与比丘尼教育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完成此文。  相似文献   

10.
论藏传佛教的价值取向及藏人观念之现代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站在世纪之交这个时代的高度,在客观冷静地分析了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价值取向正负面的深刻影响后,指出:藏族信教群众既要有出世的理想信念,又要有入世的进取精神,如果藏族人一味的固守藏传佛教赋予的那种价值取向、思维定式、道德规范、性格习俗则必然成为时代的落伍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藏传佛教价值取向之内容作一次现代化的转换是完全可能的。这不仅有外部宗教的历史借鉴,也有大乘佛教的学理根据。  相似文献   

1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前的春天,党中央任命时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的张经武为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全权代表,赴任前,周恩来总理在紫光阁亲自向张经武交代了任务和党对西藏的方针政策。紧接着,张经武驱车去了丰泽园,毛泽东主席接见并留他吃了晚饭,从晚饭后一直谈到深夜。  相似文献   

12.
李翎 《法音》2012,(7):13-19
一密教(Guhya-yqna)狭意上是指佛教发展到后期出现的一种宗教形态。学者将之划分为陀罗尼密教(公元三、四世纪盛行)、持明密教(或持明乘vidyadhqrazi-yqna,公元四、五世纪至六、七世纪盛行)、真言密教(或真言乘mantra-yqna,公元七、八世纪盛行)、瑜伽密教(金刚乘vajrayāna,公元八、九世纪盛行)[1]、无上瑜伽密教五个流派(公元十、十一世纪盛行)[2]。西藏佛学家布顿·仁钦朱(1290-1364)依据经典则将之分为四部:所作怛特罗部,即事部(kriyā)、行怛特罗部,即行部(caryā)、瑜伽  相似文献   

13.
杨坤 《法音》2019,(6):44-48
正田联韬在《走向雪域高原——青藏高原音乐考察研究》中指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界定,不单是适用于汉族传统音乐,它完全可以用于解释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根据音乐体裁、社会功能分类,可将藏族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三大类。"[1]其实,上述分类已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共同认知,这为系统研究藏传佛教音乐确  相似文献   

14.
人们通常将社会生活区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私人生活三大领域,因而也就可以将社会生活秩序区分为公共生活秩序、职业生活秩序和私人生活秩序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正陶瓷材料作为壁画创作的表现形式之一,拥有质地坚硬、表现力强、可塑性好、色彩绚丽、耐寒耐热、抗腐蚀等优良特点,它以稳定的特性、耀眼的光辉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所广泛使用。陶瓷材料有着宽广的表现领域,可以呈现出华美的色彩,也可展示淡雅的色域;既可表现古朴典雅,也可传达出晶莹璀璨的气质。陶瓷材料运用在壁画里,与环境空间完美结合,美化了公共环境,提升了区域品味  相似文献   

16.
从整体上看,佛教文献中有小乘经论和大乘经论之别,大乘经论中又有因乘显宗文献和果乘密宗文献之分。密宗文献,又称密续或续部文献,在佛教文献尤其在藏传佛教文献中受到格外重视和专门研究,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学和宗教学价值。本文以藏传佛教高僧布顿·仁钦珠及其《续部总论》为实例,对藏传佛教密续学的建构、内涵及特质作了考述。  相似文献   

17.
本次研究立足于课题组在云南省迪庆州噶丹松赞林寺的田野调查,以上世纪民主改革以来藏区的变迁发展为背景,透析在宗教旅游蓬勃发展之后由利益膨胀引起的宗教主体多元竞争与利益分化的趋势,以及宗教主体多元化对僧俗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来浸润藏传佛教发展,推动藏传佛教作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阐释,是藏传佛教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新时期新阶段,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根本目标就是不断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谷在准噶尔汗国和清朝统治时曾是藏传佛教信仰比较活跃的地区.准噶尔时期北疆以伊犁为中心逐渐成为藏传佛教信仰为主的地区,而南疆则以伊斯兰教为盛.清同治动乱前后,伊犁地区的信仰格局开始发生此消彼长的转换.本文以昭苏圣祐寺为中心的这次考察,在梳理其扑朔迷离的历史同时也可体察这种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大多数藏族民众为藏传佛教信徒,清王朝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由藏传佛教僧侣集团主管西藏政教事务。噶锡家族是18世纪西藏贵族首领,其日常生活深受藏传佛教影响。本文以噶锡家族为中心研究西藏贵族作为信徒如何进行相关宗教活动,探析藏传佛教与西藏贵族的密切关系。认为西藏贵族全力支持佛教事业并积极修行佛法,在贵族的率领下藏族民众虔诚的信仰藏传佛教,揭示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下藏传佛教兴盛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