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乌日切夫 《世界宗教研究》2015,(2):54-59,206,208
蒙古族佛教版画的图像研究目前在国内研究还很薄弱。蒙古文《甘珠尔》的插图版画作为清代蒙古族佛经版画最主要的一部分,一直为国内蒙古学界、宗教学界以及版画研究界所忽略。作者近几年主要从事蒙古族佛教版画尤其是蒙古文《甘珠尔》插图版画的研究,对国内现存的北京朱砂版蒙古文《甘珠尔》的各个版本进行调查研究并有一些重要的发现。本文直接确定了所有蒙古文《甘珠尔》的绘制佛像插图形式、内容和风格,认为蒙古文《甘珠尔》插图形式和装饰风格也深刻影响了清代蒙古、满、藏文佛经插图和装饰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代几大佛像集和《造像度量经》。本文主要介绍蒙古文《甘珠尔》及其插图概况、它的版印插图的发现的过程。分析蒙古文《甘珠尔》插图版画图像渊源以及插图版画的艺术风格对清代造像艺术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佛教版画包括佛经版画和独幅雕版佛画。佛经版画主要指用于佛教经书中的插图版画作品,包括扉画、经中插图画和拖尾画。当前我国保存下来的佛教版画主要是佛经版画;而独幅雕版佛画指的是佛教中用于流通宣传、供奉敬拜或装饰用单独刻印、使用的版画作品。中国佛教版画艺术源远流长,至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而兴起,并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诸多属于版画领域首创的制版和印制方法,如填色法、夹缬法、漏版等技法,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  相似文献   

3.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四层佛像内发现秘藏有许多绘画作品,除过一幅卷轴画外,其余全部是版画。通过简述13幅经头黑白木刻版画和6幅彩印版画的题材内容,从美术角度对其雕刻技艺、图像样式进行分析,认为这些版画上承唐代宗教壁画,下启明清版画,代表着10世纪前后中国佛教造像的最高水平,是辽金佛教造像的经典样式和基本范例,对现存辽金佛教寺庙中的雕塑、壁画造像的断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佐证作用,对研究辽代宗教传播、雕版印刷和服饰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路航 《中国宗教》2023,(4):78-79
<正>在版画艺术发展史上,佛教的影响举足轻重: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主要用于佛经佛画的刻印,佛教壁画“经变图”由此演变为佛教版画;通过大量刻印佛教典籍,版画技术不断得到改良和发展,宋元时期已经趋于成熟;至明清时期,佛教版画经众多名家之手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版画的题材、审美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宗教文化与版画艺术渊源深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作为“传统技艺”类型的各种刻版印刷技艺,很多都是源自刻印佛教书籍、图画;而作为“传统美术”类型的各种木版年画,很多也包含了宗教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以图像的形式表现佛教的内容,由来已久。古时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图画,称为"经变图",多以壁画形式表现。而在现代社会,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动漫即是其中之一。佛法玄妙精深,很多内容用现实图像的手法根本无法表现。瑰丽的想象、神奇的境界,对于佛经中的这些内容,用动漫来表达无疑具有更大的优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张掖大佛寺藏明代万历时期(约1597-1598年)刻本姑苏版佛经扉页版画两幅,通过画面内容、构图、镌刻、人物形象的传承及变更等,说明佛教传入中国过程中表现图式的中土化、世俗化及民间化。  相似文献   

8.
日本京都清凉寺释迦牟尼如来旃檀瑞像由日僧奝然于公元987年带回日本,瑞像胎内所藏《文殊菩萨骑狮像》版画佛经与黑水城TK289《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像供养文》版画佛经均为宋代遗存密教典籍,且内容相差甚微,均由版画与佛经两部分构成,版画为"文殊骑狮像",佛经部分以"文殊五字真言"为核心。除内容大致相同外,两部文献都与五台山有密切联系,通过对两部遗存文献的文本内容、背景进行考证,可究明文殊真言的功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京都清凉寺释迦牟尼如来旃檀瑞像由日僧奝然于公元987年带回日本,瑞像胎内所藏《文殊菩萨骑狮像》版画佛经与黑水城TK289《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像供养文》版画佛经均为宋代遗存密教典籍,且内容相差甚微,均由版画与佛经两部分构成,版画为"文殊骑狮像",佛经部分以"文殊五字真言"为核心。除内容大致相同外,两部文献都与五台山有密切联系,通过对两部遗存文献的文本内容、背景进行考证,可究明文殊真言的功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世界宗教研究》2021,(1):57-57
正《图像与样式:汉唐佛教美术研究》,作者罗世平,文物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定价:280.00元。本书以图像与样式为题,将作者不同时期发表的汉代至唐宋时期佛教美术的论文串连成编,一方面用以勾勒佛教美术中国化的文脉源流,  相似文献   

11.
佛经在佛教中极受尊崇,佛教寺院收存的经书,是寺院文化的重要内容。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说法,历史上佛教寺院收存佛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壁立柜以藏经,称为"壁藏",这也是佛教寺院最常见的收存经书的方式,另一种则是"转轮藏"。  相似文献   

12.
日本名古屋七寺所藏一切经和“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会”杨曾文中日两国的佛教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公元6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随着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频繁进行,中国的大量佛经和佛教著作传入日本。中国古代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汉译佛经和佛教著述,...  相似文献   

13.
陈绘 《中国宗教》2022,(9):84-85
<正>明清时期,佛教道教皆通过与小说戏曲及其版画图像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当时宗教小说版画呈现出“宗教故事情节”与“宗教之物”双主题描绘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是明末宗教对社会“博物”风尚的迎合,也是明清时期中国佛教道教更加大众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从印欧语系最显著的语言特征“是”入手,寻找出梵文佛经中在词根上、语法上、逻辑上与“是”有关的内容来讨论佛教哲学,提出利用古汉语翻译佛经,是既缺乏语法,也缺乏词汇。提出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哲学成果,从“是”的角度对佛教哲学来一次重建,为佛教哲学来一次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1月5-6日,由浙江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与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宗教文化与艺术研究室承办的"图像学与风格史:亚洲宗教美术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紫金港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6.
从印欧语系最显著的语言特征“是”入手,寻找出梵文佛经中在词根上、语法上、逻辑上与“是”有关的内容来讨论佛教哲学,提出利用古汉语翻译佛经,是既缺乏语法,也缺乏词汇。提出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哲学成果,从“是”的角度对佛教哲学来一次重建,为佛教哲学来一次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6,(1)
张掖大佛寺发现明清佛经六千卷原版“北藏”、金银佛经为世所罕见据新华社兰州12月15日电(记者郗永年)甘肃张掖大佛寺藏经殿的夹墙内,最近发现佛经6000多卷。这是继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之后,我国目前发现数量最多、最完整的佛教文献。张掖大佛寺修...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6,(8)
正引言东汉以降,佛教传入我国,开始出现大量汉译佛典,对我国的思想、宗教、文学、语言产生深远影响。在汉语史研究领域,上世纪以来,佛典文献开始得到较多关注,这是由于佛教传播要适应普通大众,佛经中含有较多口语性强的词汇、语法成分,较之中土文献能更好地反映当时的真实口语情况  相似文献   

19.
赵朴初居士,人们尊称他朴老或赵朴老,他很喜爱诗歌。作为佛教居士,他对佛教诗歌十分重视。他曾撰文说:佛教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诗坛中应占有一席之地。综观佛教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印度佛经韵文翻译而来,从翻译的角度去研究很有价值,也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古人是如何以他  相似文献   

20.
明代后妃的宗教信仰,涉及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各类民间宗教。其中信仰佛教的后妃人数最多。她们会参与多种宗教活动,如捐助寺院、刊印佛经,甚至与高僧结缘等。参与刊印佛经活动者,主要有仁孝徐皇后、慈圣李太后、神宗王皇后和郑贵妃等。分别探讨这几位后妃刊印佛经的内容、经过及影响,认为因后妃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其刊印佛经也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