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印光法师文钞》正、续、三编[近代]印光《印光法师文钞·正编》,亦名《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四卷。《续编》分卷上、卷下,亦可作二卷。《三编》,四卷。共十卷。1914年,高鹤年将印光大师数篇文稿交《佛学丛报》发表。1918年,徐蔚如据此并历年搜访所得,编...  相似文献   

2.
常正 《法音》2000,(11):31-34
印光大师(1861-1940)一生处在中国饱经内忧外患的年代,也正是中国佛教极度衰落、教难不断的时期。而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一批重要的思想家、宗教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其中,印光大师即是一位不世出的、被佛教信众推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的佛门宗师。 印光大师对中国近代佛教的贡献甚多,主要表现在: 一、专弘净土,力倡持名念佛法门,并编著有《文钞》行世,深化、完善了净土宗理论体系。 二、创办“弘化社”,主持校订、刻印、流通了大量佛教经籍。 三、创立了灵岩山寺十方专修念佛道场及其制度,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印光法师生西五十周年之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问世了。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文集,将《印光法师文钞》正、续两编未收入的文稿几乎搜集齐全,是学佛、做人和修习净土法门的指路明灯,也是研究印光法师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凡我四众佛子,均应人手一部。此书平装四大册,四号繁体直排,典雅大方,便于阅读,福建莆田广化寺和苏州灵岩山寺均有流通,请购者,可直接去信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佛教教育中,印光大师注重对佛教与孝道关系的阐释,发展了由孝入佛的佛教教育方法。印光大师的佛教教育方法既是对历代祖师大德融合儒家孝道与佛教教育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当时佛教复兴运动的积极响应。印光大师由孝入佛的佛教教育方法论对于近代中国佛教界探索佛教教育和自身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蔚如编辑、印刷、流通的《印光法师信稿》是最早署名"印光"的别集.该书收录了《复邓伯诚居士书一、二》、《复邓新安居士书》三封书信,发行5000册.它的出版是《印光法师文钞》编撰的前奏,也是印光法师从"粥饭僧"到"人天师"身份转变的一个关键,对于印光"专修净土"的形象具有导向性和建构性意义,具有文献学、宗教史学、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印光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位高僧。他以爱国爱教的精神,对儒教与佛教的关系、宗与教的关系,特别是对净土宗的思想理论和修行实践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故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  相似文献   

7.
我是在很偶然的机会读到《印光法师文钞》的。大约是91年4月的一天,我游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寺内的游人不多,古刹一片清静的气氛。在新开辟的佛经流通处的玻璃柜里,放着很多新到的佛经和其他佛教书籍。其中有一套四册的《印光法师文钞》增广本,一套两册的《印光法师文钞》续编,都是由江苏苏州市灵岩山寺出版发行的。其中增广本四册是线装的,里面的纸白  相似文献   

8.
印光大师与近代净土宗的振兴崇恩净土法门,自庐山远公开宗,近迄于红螺资福,历代弘扬净土教者,代不乏人。然时久弊生,大化渐衰,净土一宗,亦趋式微。至清末民初,有印光大师出,莲风溥被,如丽日中天,膺大师教而皈心净土者,不计其数。圆瑛法师赞之曰:“彻悟大师之...  相似文献   

9.
“宗”“教”之别与扬净抑禅:印光净土思想的两块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章 《现代哲学》2011,(1):114-120
印光认为不宜"宗"与"教"混淆,"宗"是佛教的根本旨趣,"教"则是适应不同的教化对象而说的教法,上根者宜"宗",中下根者宜"教"。"宗"分律、教、禅、密、净五宗。禅净是最易令众生了生脱死的两大要门,禅净有别,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印光通过重释禅净四料简,扬净抑禅,强调专修净土法门是末法时代佛教信众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帅 《五台山研究》2023,(3):20-25+31
印光法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反映了其家庭“奉儒守官”的家风,对印光“儒佛融合”“以振兴佛教为己任”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出家之后,法名圣量,字印光,号继庐行者、常惭愧僧、普陀僧、粥饭僧。这背后既蕴含着印光对于自己弘法事业的定位和期许,也可以看出其作为佛教领袖自觉振兴佛教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更可以看出印光谦卑恭逊背后的勇猛精进与坚定自信。从印光使用别号的时间、频率和场景,也可以看出其弘法实践中“善巧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报刊编辑学角度对印光法师《与佛学报馆书》(含节录与补遗)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分析,发现法师所提涉及报刊定位、方针及传播策略、编辑修养与意识、编排业务、印刷出版等多方面内容,称得上是微型“佛教报刊编辑学”,或者“佛教报刊编辑学”之雏形,其观点和建议契理契机,彰显了法理智慧与方便善巧,既蕴含着浓厚的“弘法利生”心怀,又与当代新闻传播规律及理念相吻合,对于当前佛教媒体的发展及弘法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印光以佛学理论诠释儒家伦理,不仅促进了儒佛互补,也加深了两者的理论会通;既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理论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佛教中国化理论的又一次升华。印光法师(1861-1940)是近代佛教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所处的时代,是近现代中国内忧外患最为炽烈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有识之士各怀忧惧,纷纷奋起推动变革。印光为救时劫,力倡儒佛会通思想,希望"儒宗由佛法而得以复兴,佛化因儒士而得以广布",试图以此"使人人以自治、自立、自强,""实现国家之国治、国立、国强"。  相似文献   

13.
在印光法师的出家道友中,真达法师是对他照顾最多的法师,也是对他最为尊崇的法师之一。印光法师无论是在上海弘法,还是在苏州闭关,抑或是晚年移居灵岩道场,都得到真达法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以说,真达法师是成就印光法师为一代宗师的最大助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武延康 《法音》2002,(6):24-26
近年来,我们在收集、整理有关中国近现代佛教史资料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几篇印光大师的佚文,皆为《印光法师文钞》及《续编》、《三编》所未载。它们是:1、《九江查六庆童女(民国十四年往生)》。此文载杨慧镜居士于1925年辑录之《近代往生传》(台湾青莲出版社,1999年4月版)。该书前有印光大师作于民国十四年(1925)的序文一篇。除《序》以外,书中还收有印光大师的文章五篇,此为其一。2、《地藏菩萨本愿经序》。此文载民国年间扬州江北刻经处所刻唐实叉难陀译二卷本《地藏菩萨本愿经》前。目前该套经版藏金陵刻经…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一部160万字的《印光法师文钞》,仿佛在聆听印光法师的叙说,令人感慨不已。印光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于弱冠之年因惧怕地狱而出家。对他来说,出家是一种追求,但更是一种无奈。他断绝与家人的联系,长期忍受孤独、苦恼,出家后数十年未回乡见父母兄长一面,甚至不知道父母兄长是何时离世的。书中所描述的情景,简直令人目不忍睹。佛教教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过于严酷。善良的人们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尤其需要无神论。  相似文献   

16.
杜钢 《法音》2009,(12):19-23
印光大师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宗师,其所主张的教育内容体系主要是由道德伦常、因果报应与净土法门这三大部分所组成。这些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中佛教信众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体现出浓厚的净土宗教育的特色,从而将佛教信众的世俗生活与对净土法门的如理修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契理契机.简便易行,这也使得印光大师的教育主张得到了广大佛教信众的接受和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释秋爽 《法音》2021,(1):43-45
一、"十念记数法"的形成印光大师(1862-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大师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与虚云、太虚、弘一,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是近代中国佛教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印光大师通过考察前贤的念佛方法,再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创发了更为方便易行的"十念记数法",即从早期的"随息法""数息法",演变为"随念随听"的"十念记数法"。  相似文献   

18.
去年夏天,金陵刻经处老主任徐平轩居士之子徐延陆示我其父于1931年编印的《石埭徐杨贤证居士遗徽集》一册。展阅之际,发现书中的序、记、传、赞等多为当代高僧大德和学者名流的手笔。其中有谛闲、太虚、印光的作品多篇。查检《谛闲大师语录》(台湾和裕出版社,1999年1版)、《太虚大师全书》(台湾《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1980年11 月3版)、《印光法师文钞》及其《续编》、《三编》(台湾华藏佛教图书馆印赠,1997年 11月版),发现《遗徽集》中所载多为佚文。欣喜之余,亟抄录之。计有:谛闲大师佚文两篇(…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4月1日至3日,由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苏州弘化社、合阳阳光爱心助学联盟、净土文化工作坊等联合发起,在合阳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县政协具体组织的"普烛群品——印光法师思想研讨会",在印光法师故里合阳县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佛教寺院、新闻媒体的学者、法师、记者及合阳县有关领导三  相似文献   

20.
罗喻臻 《法音》2002,(7):14-14
本刊讯6月24日至28日,“亚宗和”第六次大会在印度尼西亚美丽古城日惹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中国佛协副秘书长兼福建省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四川省佛协多吉扎西活佛等随“中宗和”代表团参加了此次大会。在“亚宗和”第六次大会上,中国佛教界代表广泛参加了大会组织的各项多边宗教交流活动,并与亚洲各国佛教界开展了友好交流,展示了中国佛教的风貌。在大会选举中,刀述仁副会长、学诚法师当选为“亚宗和”第六届理事会成员,刀述仁副会长还当选为“亚宗和”第六届执行委员会执委。“亚宗和”全称为“亚洲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