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以山水画著称,亦是花卉画大家。恽寿平的山水画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山水画灵秀清逸,中期山水画超逸高妙,晚期山水画平淡清雅。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6,(4)
正千余多年来,五台山一直在佛陀释迦牟尼的恩泽滋润和文殊菩萨的智慧祥光照耀之下。经过历朝历代帝王将相的护持,众多高僧大德的虔修示范,无数文人墨客的文化传承,广大佛教徒的顶礼膜拜和付出,保存并聚集了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的建筑,唐、宋、金、明、清的壁画,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的彩塑,以及无数的佛经和  相似文献   

3.
李皓 《美与时代》2023,(2):51-53
山水画家张宏的作品带有一种自然主义的精神,他遵从自己主观上的感受,真实地去描绘山川景致,但也没有丢失山水画的传统。此种于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可以说为晚明的山水画创作带来一缕新鲜的空气。现从晚明的时代背景、张宏的山水画作品等方面去论述其独具风格的写真山水画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观灵岩寺现存元明时期的塔铭、碑铭,可见灵岩寺宗统承继有一定的字辈排列规律。元明时期灵岩寺的宗统承继皆为曹洞宗法统之下的宗统承继,分为较为明显的三系:一是曹洞宗足庵净肃系(元明),二是曹洞宗清安德方系(元),三是曹洞宗本空通悟系(明)。从灵岩寺法统传承和宗统承继的总体情况来看,元代以住持为序列的灵岩寺法统传承与宗统承继是两条平行线,明代以后,灵岩寺法统传承则与宗统承继合流。  相似文献   

5.
主赐清明     
人间的清明,是主赐予的。清如水,明如镜,是清明。清如风,明如月,也是清明。社会清,政治明,是清明的延伸。主赐予的清明,是阳光和煦、鲜花盛开,是春日融融、百鸟啼鸣,是柳丝轻飘絮、芳草碧连天。主赐予的清明,是让我们人类进入精神领域的高层次、高境界。主告诉我们,有清就明,是明便清;有清就好,是明便美。  相似文献   

6.
妈 祖 又 称 天 妃 、 天后 、 天 上 圣 母 。 系 道 教女 神 之 一 。 妈 祖 的 奉 祀起 于 北 宋 。 北 宋 宣 和 五年 1123年 ,赐 庙 额 曰顺 济 。 南 宋 绍 兴 二 十 六年1156年 封 灵 惠 夫人 。 元 世 祖 至 元 十 五 年1278年 ,再 进 爵 为 天妃 。 明 清 时 期 又 多 次 加封 共 达 36次 , 封 号 累叠 竟 达 64字 之 多 。 《正统 道 藏 》所 收 《太 上 老君 说 天 妃 救 苦 灵 验 经 》中 称 : 妈 祖 为 斗 中 妙 行玉 女 所 化 , 受 太 上 老 君之 命 降 生 人 间 救 民 疾苦 。 明 代 由 皇 帝 钦 定 妈祖 为 道 教 …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色彩观。文章以中国山水画色彩观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发展概况,就中国传统山水画色彩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分析了中国山水画色彩观形成的原因,最后以时代发展为导向介绍了中国现代山水画色彩观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因开创了以"没骨花卉"为特色的"常州画派"而名扬天下.相对于恽寿平"没骨花卉"研究而言,学术界对其山水画的研究却失之偏颇.目前关于恽寿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没骨花卉"、"画学思想"和"山水画"三个方面.前人对恽氏花乌画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恽氏山水画相对于"没骨花卉"和"画学思想"研究来说似乎还有值得挖掘之处.如何给恽寿平山水画一个公允的评价?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此文以闽台缘为着力点,以明清时期闽台多明我会的往来联系为考察对象,分明末和晚清两个时间段来论述闽、台多明我会的相互关系。具体为:明末时期,多明我会由台入闽,呈现单向流动特点;晚清时期,闽台多明我会互有往来,交流频繁,两地教务的发展呈现较大的相似性。剖析个中原因,闽台间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渊源,与多明我会在闽台的传播过程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复刊十五载 九六逢百期──祝贺《中国穆斯林》杂志出版发行100期本刊特约通讯员马文清,刘守刚斗转星移,新月更明,1996年第1期《中国穆斯林》杂志适逢第100期,实属难能可贵而又可喜可贺。忆往昔,由于左的干扰,杂志于1960年停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1.
受到明朝末代画家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清朝的绘画界以文人画为主。并且清代前期的山水画,受到了董其昌理论跟实践的影响。无论是在画面风格上还是构图上都很相似。在风格上,崇尚古人。在运用笔墨上非常有韵味。因此形成了以"清初六家"为首的清代画坛。他们引领整个清代画风。最为重要的是"四王"在当时的山水画地位很高。当时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媲美。综述了四王生平及成就,四王山水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四王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四王与拉斐尔前派复古形式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清初创新派代表"四僧"之首的渐江,与当时画坛正宗的"四王"不同,他在师古人的同时师造化,其山水画章法严谨、笔墨凝重、布局简洁具有典型特点,其萧瑟淡远的画风对整个新安画派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渐江山水画典型的构图特征,对于研究清初遗民画家、新安画派以及后世山水画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陆治是明中晚期吴门画派第二代的重要画家。《练川草堂》是陆治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为其好友朱继甫而作,该作画于1537年,陆治时年42岁,是一件作者意象中的集古山水。文章通过对《练川草堂》艺术特色的研究,分析出陆治早期山水画师法文徵明和倪瓒的撷取方式和艺术特点,以此反映出陆治早期山水画的艺术面貌。  相似文献   

14.
明旸 《中国宗教》1995,(1):60-60
《历代高僧诗选》序明 我佛自西方传入中土,始于汉,盛于隋、唐,逶于宋、元、明、清,直至而今,绵延相传,历经两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不仅仅是中国佛教徒信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宗教,它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  相似文献   

15.
孔庙是我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它古色古香,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极具东方建筑韵味。孔庙的文化内涵厚重,文章将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北京孔庙的建筑文化特点,探索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深究儒家文化内涵,继而对孔庙进行详细的阐述,以突出北京孔庙在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地位,揭示孔庙深刻的文化内涵,将儒家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继李成、范宽之后北宋中期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意义的山水画大家,郭熙的雪景山水与寒林系列山水经常会引领我们进入一种清寂、幽凉的画境之中。特别是其雪景名作《幽谷图》,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画面所彰显出的不仅仅是纯熟的山水画技法、完备的山水画构图、创新的笔墨风格和笔简而气壮、景少而意深的艺术特征,还有那种令人震撼的,以心灵映射万象,身即山川而取之的自然与畅快,以及由此而营造出的清远、高旷、荒寒的山水画意境。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5,(6)
近年来,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先后组建了三十八个古建队将三十七座寺庙修葺一新。五台山荟萃了我国唐宋以来的建筑精华。据史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就有寺庙建筑,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各代均有修建。五台山寺庙建筑奇特,  相似文献   

18.
普济寺橹联选[联语]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注解]联语正山门前,丁丑(1997)年香港陈守仁等敬献,郭仲选书。(1)五朝恩赐:五朝,指唐、宋、元、明、清五朝。但查史应指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时期为妥。盖因为普陀山始建于唐咸通四年(863),日僧慧锷留像于洞侧。山民张氏请像供奉于宅,称该像为“不肯去观音”。至后梁贞明二年(916),建“不肯去观音院”,遂为普陀山寺院之始。兹列五朝“恩赐”之史实  相似文献   

19.
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朝廷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画家李唐便生活在这样一个乱世当中,形成了自己刚强坚毅的性格和苍劲、浑厚的艺术风格,其不但影响到了南宋诸家,而且对元、明、清乃至今日的画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依然在通过作品向我们传达着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情感、历史变迁的信息.深入挖掘李唐绘画精神性的表达,对我们全方位、多层次解析李唐绘画对后世带来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以“远”见长,自山水画诞生以来,对“远”的要求,向“远”的发展即成为一种重要趋势。不过远的形式不一,针对这种情形,宋代画家郭熙总结为“三远”,即“高远、平远和深远”。具体说就是“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