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周地甲骨的不断发掘与出土,以及周地甲骨研究的深入,将周地甲骨刻迹与殷墟甲骨刻迹进行对比是十分必要的。从整治、钻凿,文字与行款以及字形结构三个方面将周地甲骨刻迹与殷墟甲骨刻迹进行对比,有助于更好地指导甲骨书法爱好者进行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书法艺术形成于文字美学创作,文字作为实用性强的工具,在得到广泛使用的同时,其审美特性也得到发扬。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汉字书体的发展进行了简单概述,然后研究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以期通过汉字书体传承,让书法艺术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让我国传统艺术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汉字形体的发展过程中,古人不仅要求其具有实用的功能,而且不断地为其赋予艺术的品质,使之逐渐丰满、成长起来,成为一种多姿多彩、足以独立的特殊式样。书法艺术依附于文字,但不能简单地把古人留下的文字作品都视为书法作品,它们也不是都具有史学价值。在书法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书体和书法现象都能反映历史的规律,都能代表主流倾向。书法艺术不是历史上所有文字与书法现象的集合,而要有代表性、普遍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契刻风格面貌多变,董作宾从书风的角度将甲骨文分为五期,然五期书风并不能将各类甲骨风格细致描述。世人言甲骨文,或论卜辞,或释字,或探方国等,然对甲骨文之刻手所言甚少。正如摩崖石刻《石门颂》,对刻手为王戒一事尚未有定论。隐藏于甲骨文的刻手亦与此有几分相似,虽有线索,却难以探寻。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伴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书法艺术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动,作为书法艺术载体的文字已然渐渐完成了由实用功能减弱而审美功能加强的转变,书法艺术对于全面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从书法艺术的美学内涵出发,探讨其在全面人格形成中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字法与笔法是书法艺术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而随着字体的演变,其规矩性决定字形从圆到方,其书写性要求运笔离方趋圆;同样,笔法的表现,方笔者本出于字法,而圆笔者则便捷书写。方圆互用产生了不同的书法风格。字形与笔法之间的张力,不仅造就了中国文字书写的艺术性特色,也代表着中国书法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聂维斌 《美与时代》2004,(11):38-40
全世界文字可以成为审美的艺术--书法艺术,只有中国的汉字,别的国家没有专门的书法艺术(季羡林:<书法文化与学者眼界>).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实在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汪玉琢 《美与时代》2023,(1):111-113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实用且具深厚文化意蕴的艺术种类之一。中国书法展现了古人重视线条韵律感的审美取向,其中渗透着儒、释、道三家的哲学观念,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表现。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在书法艺术本体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在重视汉字的同时,往往难以避免对构成其独特性的线条进行解析。汉字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线条直接关乎书法作品最终审美张力的呈现,故而以汉字的起源与线条的简约性为切入点,分析汉字与线条在书法中相互依存、互为表征的事实,以期通过这一视角的分析与解释再次对汉字和线条进行理论观照,对书法美学特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臧华 《思维与智慧》2022,(20):34-35
<正>刻经书法,笔墨雍容,积淀着人们对于天地神灵的虔诚,对艺术人生的真诚,被奉为震古烁今的“绝诣”,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朵亮丽的奇葩。北朝山东地区摩崖刻经中的特殊书法现象对中国书法宝库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主要可列为两点:一是字径和书写崖面的空前宏大;二是北朝摩崖刻经书法艺术,开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雄强书风的书法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肖如 《思维与智慧》2012,(10):42-43
理查德·希尔斯是一个失败的小人物,离婚、失业、独居,他甚至因为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一度陷入深深的绝望。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众人眼中的小人物却在美国创办了一家特殊的网站。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在这个界面简陋的网站上,随便输入任何一个汉字,人们都能找到它的字形在历史上是如何演变的——小篆、金文,甚至还包括几千年前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样。这样的汉字字源网站即便是在中国也绝无仅有,更不要提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书法是世界上惟一被称为艺术的文字书写。它以其特有的造型方式和表现力被世界誉为东方艺术的精髓。书法是关于汉字的书写研究,它本身就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而平面设计又是一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又称为视觉传达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书法艺术在平面艺术中的应用是不可小觑的,书法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充当了一种语言符号,它以精炼的  相似文献   

12.
汉字在中国人几千年的书写实践中,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的象形性和绘画性,可谓妙趣横生.汉字的表意性,或者说"意美".是它的又一审美特质.汉字还具有适合于表现各种情感的形式美.其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也是中华民族最有全球效应的视觉标志.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美妙的风格,赢得艺术界高度的赞誉,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之一。阿拉伯书法是阿拉伯文字在造型艺术上美的升华,也是一种感情活动的物化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从TRIZ原理中入手,从中提取了部分与书法艺术相适用的原则,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剖析了汉字书法艺术造型规律中的相关TRIZ理论思维:一是分割原则,即汉字造型的空间分割规律;二是动态原则,即汉字正体草化,一改分书中的平直、对称,开始有了重心或轴线的挪移;三是不对称原则,即汉字造型结构变化的虚实相生与欹正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周金文是古文字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他上接甲骨下启小篆,是汉字走向规范化的重要历程。毛笔的出现已不可考,但在商周早期的金文发展中却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波磔、露锋、撇捺一应俱全。由于金文对于汉字规范化的需要,在其发展的高峰期却渐渐摒弃了这些毛笔的遗痕,从而发展出金文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周姣 《美与时代》2016,(4):72-73
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社会的缩影,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影响。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从甲骨文到秦始皇统一文字,从书法体到印刷体的统一,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变化,无不彰显中华民族文字的博大精深。随着现代多媒体的应用及发展,汉字也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元素,促使现代字体设计行业蓬勃发展,字体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穆君墓志铭》是书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21)的一方墓志,其中包含诸多历史、文化信息,值得研究。尤其该墓志所表现的书法艺术风格更能代表这一特殊时期书法变化的风貌,也是我们了解从孝文帝改革至孝明帝时期书法在当时发展的可靠资源,值得与方家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汉字书法享誉全球,而英文的书写方式却相对单一且没有形成令世人称道的书法系统?其中至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文字书写的方式是否变化多样;二是文字书写的方式是否能做到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汉字的方块型框架和结构,创造的是奇妙的二维空间,为其书写方式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也为其艺术性表现提供了强大而稳定的背景舞台。英文的流线型文字书写结构,方向单一,限定了其书写方式的变化性和多样性,亦使其艺术表现性受到很大的局限。汉字书写工具的多样性为汉字书写的多样性与艺术性提供了重要条件,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的书画同源性也使其文字先天包涵了足够的艺术成分。汉字由求"稳",走向了求"变",英文则由求"变",趋向了求"稳"。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文化人敲键盘的机会多了,写字的机会少了。书法作为文字的一种书写方式也就越来越成为传统艺术的一个保留节目。平日里时时翻捡些名家名帖,展玩品读,于纷繁嘈杂的现实中偷得几许清静,也对汉字的书写竟何以成为了书法艺术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门古老的艺术,探其源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汉字连同书法一起辐射到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汉字文化圈,成为了东方文化的精髓。书法也成为了东方艺术的典范。就书法在本土文化中而言,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审美和批评上与…  相似文献   

20.
苏轼、黄庭坚、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体风格各具特色,是后人优秀的学习楷模,而他们所留下的书论,为我们更好地学习他们的书法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们的书学思想有着三个共同点,即对书法艺术的游戏性、娱乐性的认识;重视对笔法的研究;对古人的态度都是以批判的眼光进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