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 4月 2 6日 ,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大会之际 ,江泽民总书记致信白教授 ,对他在史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史学史研究》杂志 1999年第 3期全文刊发了江总书记的贺信 ,本刊现予转载 ,以供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2.
以史注《易》、以《易》解史是干宝易学研究、史学撰述的主要特色,通过干氏《易》注可以观见其历史思想,透过干氏史论能够发现易学思想对其史学思维的影响。这一《易》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以《易》史相通为前提,根植于魏晋特定的学术土壤中,经由贯通经史的干宝融汇而成。  相似文献   

3.
工布查布是我国清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蒙古族学者,在佛学、史学、语言学、译经等领域成绩斐然.他以精通多种民族语言和文字的优势,对促进国内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特别是对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贡献尤为卓著.他用藏文著成《汉区佛教源流》,将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译成藏文,还将藏文《佛说造像度量经》译成汉文.  相似文献   

4.
孔子重史的思想性格,对传统史学的形成,或者说中国史学的儒家化,关系深远。《春秋》与《论语》是理解这种关系的基本文献。撇开《左传》不论,《春秋》经的编年体裁,及寓褒贬于其中的修辞方式,构成史学的基本坯胎。而《论语》对三代事迹与礼制的评点,则赋予历史以灵魂,直接塑造了《史》《汉》的精神基调。然而,理解传统史学的成就与特质,不能停留在具体经验层面的论述上,还要揭示它背后的形上学观念。其中,时与名是两个重要的观念。时与时序、世代相联结,奠定了有统绪的知识模式;而名则让观念从经验中超越出来,形成一种既存在历史之中,又超越历史之上的价值体系。时使历史成为知识,名则赋与历史以道德。具体的历史评判或会调节,但历史的大事业不会动摇。  相似文献   

5.
雅斯贝尔斯虽然以“生存哲学家”自许,但他的“生存哲学”至今人们依然见仁见智,毁誉不一。不过,他应该感到慰藉的是:他在《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一书中提出的“轴心时期”的史学范畴,却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至今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雅斯贝尔斯的所谓“轴心时期”,意指的大约是从  相似文献   

6.
白寿彝以史学而著称,同时在民国时期对朱熹易学也有深入的研究。他对朱熹易学文献的考辨,对程、朱易学差异的论述,对朱熹《周易本义》与《河图》、《洛书》关系的分析,对朱熹《周易本义》基本观念的阐发,以及对朱熹易学贡献的概括,都具有相当的学术分量。而且从今天的朱熹易学研究来看,他所提出的学术问题以及对于问题的研究和所提出的观点,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在宋代历史上,司马光既是举足轻重的一代名臣,也是博学多识的卓然大儒。他在“熙宁新政”、“元祐更化”中无可取代的地位,使之成为长期以来研究北宋政治史的重要对象。他所主持撰写的不朽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也以其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在中国史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同时,生当  相似文献   

8.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至424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希腊史学的开创者,有“历史之父”的美誉。他的传世名作《历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具有世界性的通史著作。 以往人们只重视《历史》的史学价值,其实,《历史》中有许多闪光的伦理思想,却没有得到足够认识。本文拟就《历史》中涉及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的目的等方面内容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 朱熹一生编著过《资治通鉴纲目》、《宋八朝名臣言行录》、《伊洛渊源录》等多部史书,创立了我国纲目编年体史书新体裁,开拓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他用理学统率史学,这一思想被后世奉为圭皋,捧为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研究和剖析朱熹的史学思想,其意义不仅止于填补朱熹学术研究的一个空白,更有助于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整个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鉴戒     
成强 《天风》2003,(8):14-15
成强弟兄32岁得“再障绝症”,医生判其在世年月不足半载,但他爱惜余下光阴,用笔名“桑伟”、“(?)媛”等写下数百篇讲章。在《天风》、《教材》、《讲道集》等刊物发表,部分讲章汇集《天问》一书,再版两次。成强弟兄于2003年6月20日上午10时安息主怀,享年70岁。今刊发他的一篇文章,以表在基督里的遇思。  相似文献   

11.
简论欧阳修的《易》说及其史学观林怡欧阳修(1007~1072),历仕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以文章名冠天下,平生著述甚丰。他以“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苏轼《居士集·序》)的卓然丰采令天下士...  相似文献   

12.
正西汉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和通史。它为我们全面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进而深刻地阐释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列女传》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在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所以,传习、注释、续补、研究《列女传》者,千百年来,名家名著层出不穷,代不乏人,赓续不断。一以记载人物为中心的史籍,在历史编纂学上称为传体史书。传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  相似文献   

13.
《公羊传》、《谷梁传》同《左传》一起,合称为“《春秋》三传”,三者都是对《春秋》经典加以解释,但三者所立角度不同。《左传》以阐述《春秋》历史的史实为主,是一部史学巨著,而《公羊传》、《谷梁传》则重“义理”,是两部政治哲理书。《公羊传》旧题战国齐人公羊...  相似文献   

14.
钱穆学术思想史方法论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穆(1895年~1990年),现代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他建立了以通史、思想史、文化史为主干的庞大史学体系,尤其是学术思想史在其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仅从学术思想史方法论角度来租论一下先生对学术思想史研究所做的贡献。一、不争门户与学有宗主的统一章学诚在论及《浙东学术》时曾有一句名言:“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争门户。”(《文史通义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9页)这句话可以用来概括钱先生一生治学精神。所谓“必不可有门户”,就是不争门户,为学贵在求通。所谓“学者不可无宗主”,是指学问…  相似文献   

15.
朱子在不同的场合,对《春秋》的说法颇有出入。其或视《春秋》为史学,亦否认《春秋》有义理、书法、条例。但朱子同时又无法否认孔子作《春秋》是“致治之法垂于万世”,在这一经学的意义上,朱子又不得不承认《春秋》有义理、书法与条例。在经学维度上看《春秋》,朱子对后儒之解经颇存怀疑。这种疑虑使得朱子对《春秋》的态度不自觉地由经学转向史学。但如果纯然视《春秋》为史学,这样不仅取消了孔子作《春秋》的意义,而且使得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学成为专计较利害的功利之学,这又是朱子所极力拒斥的。这或许就是朱子的两难之处,从而使得朱子对于《春秋》就不可避免地在经学与史学之间游移。  相似文献   

16.
正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范雎出道之前的经历,称得上坎坷。他虽能言善辩,怎奈家境贫困,只能在魏国大夫须  相似文献   

17.
人所共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历史学远远落后于现实社会的需要,从而确实产生了严重“危机”。那么史学怎样才能摆脱“危机”呢? 一、历史学发展的深厚根源在于社会需要综观古今中外史学大师及史学名著,其成功之处莫不在于符合社会需要。《中国史学家评传》所列的82位中国传统史学家中,有80%参加过政治斗争实践。如司马迁为朋友汉大将李陵抱不平,而惨受腐刑。唐朝杜佑著《通典》,是“征诸人事,将施有政。”其中90%以上进行过文学创作,1/5有相当贡献.如孔子删《诗》、《书》,王国维、郭沫若、吴晗、翦伯赞在  相似文献   

18.
许凌云教授主编并亲自参加撰写的《儒学与中国史学》一书,是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丛书》的第一部,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3月版)。这是一部立意新颖、别具特色的史学新著。它在史学研究中另辟跟径,读过之后,给人以新的启示,开阔人的思路。史学的发展除了史学、史家自身的条件外,对它发展起影响作用的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时代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政治形势、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领域中各学科间的渗透等等。就这诸多的影响中,选一项对史学影响重大和久远的来探讨史学的发展,应该说是一…  相似文献   

19.
发刊词     
《学海》1990,(1)
在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以《哲学探讨》、《社会学探索》、《法学论丛》、《江苏史学》为基础创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学海》创刊号面世了。《学海》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学术的海洋,茫茫无边,其深难测。《学  相似文献   

20.
正刘攽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个爱开玩笑、耍贫嘴的高手。有些人对他的名字不熟悉,但如果提到《资治通鉴》就不会陌生。司马光在主编《资治通鉴》时,刘攽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他的史学造诣很高,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苏轼都对他称赞有加。但就是这样一位官员,生活中却有些"不正经"。刘攽有两位交好的同僚孙觉、孙洙。一次,孙洙向刘攽要一幅书法作品,刘攽写好后就让小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