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与智慧》2014,(1):I0001-I0002
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相似文献   

2.
郭武在《宗教学研究》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据清初周体观撰《青云谱道院落成记》,南昌青云谱道院住持朱道朗实际上就是清初著名的画家"八大山人"朱耷,其人经历曾有一个由"贵"转隐、由"佛"转"道"、由"全真"转"净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曾活跃着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回儒”和“西儒”。他们分别致力于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思想文化的融合,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中国化,而且以和平对话的方式促进了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分析比较“回儒”和“西儒”在思想、活动、贡献等方面的异同,对现在及将来宗教自身尤其是外来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如何更好地引导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不同宗教、文化、文明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对建设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产生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并不仅仅是由毛笔、墨水画在宣纸上的画,而是以其程式化技法为特质,依着艺术实践编织出画谱,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为目的,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审美特征。其实谱只是一个氛围与框架,能够体现出中国画品格的仍在毛笔工具上,尤其显现在毛笔的锋端。画家能以文人风度,信手笔墨,挥洒出雅致情趣,顺谱行事,笔墨是天,笔墨是地,随意点划乾坤,豪情充满天地。所以要画出真正的中国画,就要有谱。  相似文献   

5.
阎书昌 《心理学报》2018,50(8):920-928
据史料表明, 中国人执权居士于1872年在《申报》上首创了学科名称“心理(学)”一词, 这要早于日本学者西周1875年公开使用“心理学”一词。本文判定晚清的持平叟、执权居士、持平子、持平居士、公道老人均系同一人, 即朱逢甲。朱逢甲饱读经书, 国学底蕴深厚, 并在襄助传教士办报纸过程中接触到了西学, 具有了现代学科意识。1871年, 他在讨论中国传统相术时, 曾在心理学意义上使用过“心之理与事”一词, 为其创制“心理(学)”一词奠定了基础。中学与西学的交融与碰撞是朱逢甲创制“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时代与文化背景。尽管“心理(学)”一词首先由中国知识分子创制, 但因西学在中国晚清时期发展的延缓和曲折, 故没有像日本学者西周使用“心理学”一词之后在日本学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薇 《美与时代》2023,(3):72-74
黄宾虹的一生是波折而又艺术的一生,虽然经历坎坷却从未停止过对艺术的追寻与探求。可把黄宾虹的艺术人生分为三个阶段:50岁之前早期风貌中的“白”;50—70岁中期“师造化”,由“白”向“黑”的转变;70岁以后的“黑”。结合这三个时期来分析黄宾虹山水艺术中的“黑”与“白”的艺术特色,感受黄宾虹作品的艺术精神以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陈璐 《美与时代》2016,(9):54-55
当今画坛所呈现工笔画为盛,写意画呈现日益渐衰的趋势。"笔墨"随着表现主题、题材、对象、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其表现范围和力度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水墨画的现状。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传统水墨提出质疑并试图突破的艺术活动中发展而来的当代水墨,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水墨当代性要从传统中来,只有从传统中找寻自身的营养,才能真正展现中国水墨画的当代艺术面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道教在“三言”、“二拍”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话本小说中反映出的道教时代特征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仁”属于一个伦理学范畴,也是一个政治学范畴,还是一个修身学的范畴,“仁”具有“爱一切人”的含义,这与孔子的出身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从语义演化、内在逻辑及现实历史的演进三个层面看,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在于正人治民。秦汉之后的大一统之政乃是中国特有政治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中国传统政治概念本身就蕴涵着这一发展趋向。儒家政道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主导原则,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顺应传统的正人之政的发展趋势,并以更大的综合性,为之提供更充分的理论论证,且使之在实践上得以更有效地贯彻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
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我的眼中只有你,只有你让我无法忘记。”这是爱情的真挚表白,爱到深处,“你”成了“我”的唯一。于是,满心满眼都是“你”——“我的眼中只有你”。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身在职场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场”上游刃有余,精彩纷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呢?诀窍无它——过好五道“关”。  相似文献   

13.
“谁”来实行“德治”、“谁”才能实行“德治”?围绕着这一问题,文章从韦伯的统治结构“三类型”说切入,论述了儒家的“卡里斯玛”崇拜及其与“德治”思想的关系。认为中国古代“德治”是以“卡里斯玛”崇拜为特征的“德治”,即“圣王”-“德治”。儒家寄希望于“卡里斯玛”式“圣王”来实现“民本”-“德治”-“邦宁”的“德治”理想。然而,这在“传统型”的君主制政体下是不可能真正和全面实现的。文章还分析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影响,指出除了给君主以“卡里斯玛”光环和一定程度上对君主有规范作用,唯有“德治”思想体系中的“德教”产生了实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无之韵     
有时,“无”比“有”更有韵味,比如这首小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没见到人,却使读者的想象云海茫茫,无边无际,深得“远龙无瓜”之妙。  相似文献   

15.
有时,“无”比“有”更有韵味,比如这首小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没见到人,却使读者的想象云海茫茫,无边无际,深得“远龙无瓜”之妙。  相似文献   

16.
虚室生白     
“虚室生白”这个词来自庄子。“虚室”指一间空空的房子,比喻富有余裕的内心。“白”喻指“智慧”。“虚室生白”,指的是内心的空间产生真正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向志柱  陈兮 《学海》2003,(2):195-198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小说接受果报观念,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思维上。以“三言”为例,“果报”观念和逻辑在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既有沿袭传统之处,又有所变异,并且集中体现在对待有悖传统礼教的男女情爱的态度上。“果报”观念和逻辑的贯注,深刻地显明了冯梦龙的道德评价、情爱观念,但亦有损“三言”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张化蒙 《法音》2004,(2):17-23
无论是中观学派,还是整个佛学界,甚至教外研究龙树(约2—3世纪)学者,都认为“毕竟空”是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核心,这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在研习中观学时,发现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关键不是“毕竟空”,而是“二胜谛”。此一观点,笔者在拙文《龙树对“缘起”“空”“中道”思想的统  相似文献   

19.
应用伦理学不是已有伦理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而是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科技信息化的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组新兴交叉学科群。应用伦理学运用描述、分析和规范的方法 ,试图面向问题、决策和行动 ,从微观个人、中观组织、宏观体制与超宏观全球四个角度系统研究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应用伦理学既涵盖了传统的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 ,又和其他学科发生了直接的关联。对于很多应用伦理问题而言 ,不存在惟一正确的解决方案 ,对它们的把握和解决需要新思维、新综合和新创造。  相似文献   

20.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结构与规则之学,论证结构由主张与理由组成,"对理由的确认"及"如何从理由到主张"为论证结构的规则,这是本文关于广义逻辑的观念。由此出发,庄子提出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种论证类型亦属此学科的内容,其中"寓言"论式与譬喻论证、"重言"论式与引用论证、"卮言"论式与事实论证有相通之处。此三种论式凸显出先秦逻辑的"正名"与"用名"功能,而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所讨论的词项理论。《庄子》中的多篇内容都应用这些论式来论证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