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初遇这副对联,心底感到困惑:我们都祈祷着人生如意,万事称心,它却怎么说人生没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呢?人生半称心,还能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有这样一副有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褒贬分明,流传很广。还有一副有趣的对联。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位姓秦名涧泉的状元,游岳王坟,友人戏指他为秦桧的后裔,要他以此写一副对联。他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从另一个角度唾弃奸贼,褒贬同样分明。  相似文献   

3.
陈伟 《天风》2011,(2):22-23
来过杭州基督教会鼓楼堂(老堂)的人都有记忆,建于1931年的这座中国宫殿式教堂,在讲台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感谢耶和华恩赐生命水,讴歌弥赛亚声动浙江潮"的对联(新堂内仍保留了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月是张岱年先生九十华诞。我写了一副对联为张先生寿:全真葆性,迄今经九十春秋,智者乐,仁者寿!综合创新,著述逾三百万言,明且哲,道益尊!这副对联概括了张先生的思想修养、道德文章和学术成就。岱年先生号季同,1909年5月23日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献县小垛庄(50年代该村划入沧县)。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以后执教于清华、北大,从事中国哲学、文化之研究,达70年,至今不辍。张先生虽未到外国留学,但他汇通古今,学贯中西。30年代初,在他的长兄张崧年(申府,1893-1986)影响下,30…  相似文献   

5.
读《中国天主教》后敖华枢《中国天主教》1997年第3期的封面是一幅耶稣圣心像,封二、封三及封底还有几幅彩照,很引起我的兴趣。我生平特别敬爱耶稣圣心和圣家,早起晚睡,我总要念段奉献耶稣圣心和圣家颂,求得善终之恩。我写了副对联提醒自己:“休叹一生虚度,但...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报》82年4月18日普刊登了一副破除迷信的对联。“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这副对联为什么能破除迷信呢?这副对联上下两联是两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特征是,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而否定后件则必然否定前件。因此,如果肯定“经忏可超生”与“纸钱能赎命”是真的,那就必然要肯定后件也真。可是迷信论者却不承认后件是  相似文献   

7.
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友人送给他一个用紫檀木制成的砚盒,盒盖两侧刻有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8.
简便易行、尽人所能履行宗教功课是伊斯兰教的一大特点,真主在((古兰经中》说:“关于宗教的事,他未曾以任何烦难为你们的义务。”(22:78)“真主只依各人的能力而加以责成。”(2:286)穆圣也说:“当我命令你们做一件事时,你们当量力而行。”(布哈里圣训集)伊斯兰教的这种简便易行、尽人所能、量力而行、考虑大众利益的精神体现在信仰、五大功课、伦理道德、社会关系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林俊龙 《天风》2022,(7):34-35
<正>“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都是人生现实。圣经也说:“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伯5∶7)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当如何看待苦难?又如何透过苦难正确、积极地看待我们的信仰?论到苦难,就不得不提及圣经中的约伯。他本是一个安富尊荣的人,却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不管是肉体还是内心,他都经历了极大的熬炼。  相似文献   

10.
浏览书刊,偶见几副对联,甚觉怪异,然细加玩味,禁不住拍案击节,叹妙称奇! (一)不对联 对联,最起码的要求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否则何以成对?然而,偏有人作出了不对之联,那是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有人为他送去的一副挽联:  相似文献   

11.
懒算输赢     
浏览一本古代书法集,看到一副对联,心里不禁轻轻一动。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他小时候写的一副对联。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通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造诣极高,下面要说的是关于他的对联故事。相传,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一名士,席间便出了一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四川成都有一个茶酒兼营的小店,生意萧条,濒临倒闭。店主为了改变困境,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下联为:“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且打二两酒来。”这副对联,不但浅显易懂,而且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表现了对当时疲于奔命的人们的理解和关心,立刻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拉近了小店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小店生意从此兴隆起来。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虽是陕西人,却对晋南的蒲剧情有独钟,一有空闲,就要找机会去欣赏。在日前央视一个访谈节目中,他谈到20多年前在看蒲剧中发生的一件事,愧疚之情溢于言表:"空戴了个作家的头衔,咋就稀里糊涂写了一副对联,险些坏了蒲剧振兴的大  相似文献   

15.
自牧(一)     
汪维藩 《天风》2008,(14):44-45
(一)自牧 号称“基督将军”的冯玉祥是位书法家,他的字带有一种军人气质,刚健而道劲。南京教会莫愁路堂原名“汉中堂”,当年奠基时的一块基石上,至今仍留着冯玉祥写的“中华基督教会南京汉中堂”几个大字,落款于1936年。冯玉祥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他自己写的座右铭:“卑以自牧”。这是引自《周易&#183;谦》的一句话:“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16.
岳清华 《天风》2016,(6):14-15
基督教信仰注重仁爱,因为神就是爱(参约壹4:16),他爱世人、拯救世人,他教导我们“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来13:16),因此爱贫穷人亦是神的旨意。基督信仰要求我们应当怜悯贫穷的人,因为这是耶稣的工作之一,也是爱主遵循神旨意的具体表现,更是我们蒙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子贡与孔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的诸多弟子中,子贡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之所以特殊,首先因为他是一个生意人,一个生意做得很大,以至于《史记·货殖列传》富翁排行榜上赫然名列第二(头一名是财神爷陶朱公范蠡)的跨国企业大老板,我们知道,孔夫子对做生意这种事是极不欣赏的。他曾在会见鲁哀公时指出:“好肆不守折而长者不为市窃。”(《孔子家语·卷二》)“市”竟然可以和“窃”相提并论,可见他还无法设想后代集义利于一身的“儒商”形象。这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理论在这方面的运用。他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相似文献   

18.
对联历史源远流长,极具民族特色,独步世界艺术之林。一些有胆有识的创新奇联不落俗套,出奇致胜,令人拍手叫绝。一、不对之对。按说对仗工整是对联的一项基本要求,必须遵守。可民国初年,一位知名学者偏偏不循常规,为袁世凯写了一副没有对仗的挽联:袁世凯“千古”中...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师章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曾自编一副包含十个知识点的对联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或上网查找对联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拓宽了学习视野,还使学生养成勤于查阅、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对联是:  相似文献   

20.
神联欣赏     
编者按:   在所有的文艺形式中,对联可说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了.言简意赅,平仄对称.好的对联,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含,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它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喜庆事,借它来表示贺意;悲悼事,用它来寄托情思.权势贵富之家,用它来装饰门面;卑贱贫困之家,逢年过节,也要贴上一副两副,希望给自己那凄凉而悲惨的生活增添一点活力和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