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苏轼,在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二十四岁时就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他一到任即逢天旱。为顺应民意,他写好祷告天地的祭文,与太守一起斋戒沐浴,十分虔诚地敬告神灵。并派专人登上太白山,于龙湫取回一钵“龙水”。他和太守在庙前对天祈祷,不知是凑巧还是精诚所至,竟然连续三天降下喜雨。然而,还是这个苏轼,一次途中遇到兵卒中邪,在终南山下脱得一丝不挂,口吐狂言,不成体统。随从告诉说这是“冲撞了山神”。苏轼让人给他穿上衣服,他立即撕掉,仍胡言乱语不止。苏轼无奈进入路旁的山神庙祈祷道:“……随行一兵狂发,…  相似文献   

2.
宋朝王安石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文学家。他擅长作谜语,有年春节他就出了一个字谜让王吉甫猜。谜日:“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听了这个谜语,稍稍一想,并不马上回答,他接着也作了一个谜语:“东海有一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罢,欣然一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文学家。他的经济改革思想至今还有借鉴作用。他的诗文也写得很好,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一次他登飞来峰,上到了位于峰巅的千寻塔,极目四望,意气风发地写下了一首诗:“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国著名的佛教大师赵朴初先生,在诗词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生前曾对王安石的这首诗有过评论,他说“我常坐飞机,向窗外望去,上面晴空蔚蓝,脚下云海茫茫,哪里看得清下面呢 !”因此他作一诗道“快然自足飞机上,珠穆昆仑脚下行。…  相似文献   

4.
俞起尧 《美与时代》2023,(4):132-134
苏轼作为大书法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书法理论。苏轼的书法理论是围绕着“无法之法”和“通其意”而展开的。苏轼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的书法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的。“无法之法”与他无有之有的宇宙生成论、无思之思的理想人格论有关,“通其意”与“致一”之道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苏东坡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华丽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他原来是翰林学士,后来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被牵连,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  相似文献   

6.
许外芳 《法音》2002,(11):28-33
苏轼以“东坡居士”自称,可见他受佛教的影响很深。关于苏轼和佛教的关系,人们一般都注重研究禅宗对于苏轼的影响,或是研究苏轼与禅林的交游。实际上,苏轼有极其浓厚的轮回转世信仰和净土思想,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苏轼的净土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相信自己的前身是一个僧人;他多次施舍财物以造作阿弥陀佛像,并且作了不少颂佛诗文;他为死去的亲人、朋友作水陆道场,以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兹据《苏轼年谱》[1],并参以有关资料,细考苏轼生平有关西方净土的事迹,请大德专家指教。轮回说是佛教得以广泛传播的核心教义之一。苏轼…  相似文献   

7.
他一再在他的一位朋友面前说:“没什么,我只不过是在这方面多下了点笨功夫罢了,你可是在很方面比我强多了。”“你要是想写,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超过我的。” 这里说的“他”,是某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跟他那位朋友说的,显然都是一种谦虚之言。既然是朋友,他当然知道怎么说才不致让朋友难受和难堪。见他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同时在社会上受到的尊重也越来越多,有一天,那位朋友也就对他说:“我也准备写作了,你看,我能不能用三年时达到你这个水平 ?“这位作家怎么好说不能呢 ?” 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位作家的那位朋友,…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一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开阔、个性豪放,他精于儒、老,倾心佛教,对禅宗更有深刻领会。禅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影响极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其内容上的以禅入诗和风格上的禅者风骨。 苏轼一生与禅师交往甚密,自己也参禅拜佛,因此常将修禅的体验和有关的禅理、禅意写入诗中。在思想内容上多表达禅家所谓“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的禅理及任运随缘,无所挂碍的生活态度。在表达上又能较灵活地吸取禅宗重比喻、重暗示、象征等手法。  相似文献   

9.
静静地灿烂     
以《落霞》三部曲闻名于世的著名作家二月河,曾对记者说:“希望社会上的干扰少一点,我不想汹涌澎湃,我只想静静地流淌。”20年的“静静流淌”,铸就他今天的辉煌。山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张炜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冷静和安静的人”。王蒙崇尚做人坚持“低调原则”。他说,有些写作的人非常在乎自己的作品发在什么刊物上,是大刊物还是小刊物;是登头题还是二题、三题,还是最后一题;  相似文献   

10.
苏轼曾批评王安石,说他在文学批评上有“好使人同己”的毛病,认为这不利于文学的繁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好使人同己”的现象,这同样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的发展。当然了,同一性和相似性,是人们便利地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的基本保证,没有足够程度的同一性,社会就会混乱无序而难以存在下去。但是,任何一种文明的延续还有赖于容纳差异,排斥差异,强求一致是反自然的,它只能造成社会的停滞和文明的毁灭。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耐人寻味—— 1906年的一天,一队沙俄骑兵通过彼得堡附近的半坦卡河上的爱纪毕特大桥时,指挥官为了向路旁行人炫耀军威,命令马队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在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12.
苏轼和菜辛的《拉奥孔》在诗画问题的认识上具有可比性。两人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认识有相通之处,在诗画一律、诗画互补的关系上也有共识。但是菜辛受到西方以“分”为特色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他的诗画观是狭隘的,而苏轼则在“合”中超越了这种局限。  相似文献   

13.
汽车油漆制造商阿克佐──希金斯公司的布告牌上,张贴了一份征聘地区客户经理的告示。批发客户经理保罗看了颇动心。他意识到,获聘者将有机会大展拳脚,薪俸更丰,并可稳步跻身高级管理层。 起初,保罗并没打算争取这一职位,因为他晋升现职尚不到一年。但后来,他还是决定跟上司商量一下“我知道我能胜任这项工作”,他自信地说:“可我跟随你办事才 9个月,你介意我离开吗?” 保罗的上司鼓励他提出申请,结果他如愿以偿,得到了那个职位。 如果你发觉现时的工作没有发展前途,你也许就需要换一个老板了。“传统上所说的晋升,是指在一…  相似文献   

14.
南人 《佛教文化》1997,(5):24-25
全球“温室效应”真地已经降临了么?这大约不算什么新鲜话题了。可是,一位又学佛又学很专业洋玩艺的青年朋友还是常对此撇嘴:什么“温室效应”?应该叫“火宅效应”!人这物种,就会造些文饰的词蒙自己!照他的说法,全球的温度平均上升哪怕一两度,北极万古不融的冰山立刻就要融化———他说:“那还是温室么?哥们,这不是火宅是什么?”这话有火气,但今夏北方的气候,可是比他的话要“火”得多,这倒是真的。好不容易,熬过了最初几轮热浪的煎熬,京城的报纸这才宣布,说是今年夏天乃184O年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我心说了,184O年算…  相似文献   

15.
孔庙孔像考     
《孔子研究》2011,(4):103-112
孔庙设像,初时为绘画形态。塑像出现后,其座向、服制又有争论和演变。宋人开始对像祭的合理性及设祭安排提出疑问,苏轼以“匍匐就食”为讥,程颐说“若多一茎须便是别人”。在解决方案上,朱熹主张仿古人设席模样塑像坐于地,明人则将祭品设于高案之上以对应高塑的孔像。在尝试破解祭或他人的难题时,明人最终走向了革命。明代毁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在《苏轼传》中写到: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如下总结:心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一生三起三落历尽沉浮,昨日还是五马使君,今日忽成乌台案犯;今日尚为东坡野人,明日则为翰林学士,后日又复为天涯罪人。一贬再贬的人生遭遇,又是如何让东坡一曰"何妨吟啸且徐行",二曰"竹枝芒鞋轻胜马,"三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呢?  相似文献   

17.
您一定见过“五湖四海皆兄弟”的热情人士,这种人可以马上跟周围的人结为朋友,即使在公共汽车上对临座的人也会像老朋友一样谈笑风生。甚至是对异性,他也能见面不久便成为青梅竹马似的好伙伴。而另一种人,则表现得很难与他人交往,当他开始做“准备运动”想结交新朋友时,往往被容易接近的人捷足先登,把他想得到的朋友或想到的事情抢走了。后一种人常被社会定义为有“交际障碍”,使他似乎套上了一个难以建立友情的枷锁。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位叫刘建博的残疾人朋友,他十分乐观。一次,他从集市买了一盆名为红宝石的花儿,路上由于意外,花盆被不小心摔碎。我的这位朋友一点也不烦恼,在细细察看“事故”现场中,反而有了重大发现,他发现自己买的花里还隐藏着一小棵,一想到自己将要有两盆花了,我的这位朋友高兴得心花怒放。  相似文献   

19.
朋友送我一盆花,名叫九重葛。我每天给它浇水,可九重葛却越来越没有生气,到后来,几近枯萎。 一日,朋友来看我,他看到了那盆九重葛,问我:“你是不是每天给它浇水?”我说,是呀,浇水有什么不好吗?朋友说,他送我花时,忘了叮嘱我,养九重葛不能浇水太多,要让它接近渴死的状态,花才会开得最艳,开得最旺,开得最美丽。  相似文献   

20.
一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正在与朋友高谈阔论,他的妻子突然闯进来大喊大叫,接着就把一盆水泼到他头上。朋友们看着落汤鸡似的苏格拉底,不禁愕然。谁知,苏格拉底却笑了,说:“我早就料到了,雷声过后,一定是倾盆大雨。”朋友们闻之,也纷纷大笑。 二 一次,英国作家小仲马应邀去看一个朋友的剧本演出。剧作者和小仲马一起坐在最前排的位子上。看戏时,小仲马老是回头数着:“一个、两个、三个……” “您在干什么?”剧作者问。 “我在替你数打瞌睡的人。” 不久,小仲马的《茶花女》公演了。这次,那个朋友也回过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