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94,(4)
中国佛教文化代表团访法期间.在接待单位的安排下,2月1日下午.净慧大师一行前往巴黎的主教府,会晤广法国大主教的最高领导人、巴黎红衣大主教吕斯蒂杰先生。陪*前往会晤的有《欧洲时报)什张晓贝副社长、法国潮州会馆曾海潮副会长、代表闭秘书长东辉先生和四位青年僧人。大主教与大师进行了45分钟的谈话,气氛非常友好融洽。谈话结束后,互赠纪念品,合影留念。下面是大师与大主教对话的要点。大主教:“您是第一次来法国吗”大师:“是的。”大主教:“你们看到巴黎、看到法国不会感到很惊奇吧?”大师:“对于法国的文明我们一直很敬…  相似文献   

2.
他本来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县里的重点高中收录,高中的三年里,他一直是被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他的作文一直是全班最出色的,多次作为范文上了学校的墙报,同学们都称他为才子。按照他当时的成绩,考上一所一流  相似文献   

3.
在藏传佛教文化中,莲花生大师吉日法会从九世纪一直传承到今天,其内容和形式依据佛语和伏藏源远流长,本文就莲花生大师"初十吉日"法会及"古鲁羌姆"法会的缘起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免费午餐     
约翰送走客户后,便匆匆驱车离开公司,去到那个他精心经营了9年的免费午餐店。虽然那个小店只有一间店面,和他的公司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但在约翰心目中,却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凭“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坛大师李叔同,在20世纪初叶的几年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做客。在丰子恺家里,大师总是喜欢坐在那把旧藤椅上,但大师每次坐前的一个奇怪动作常常吸引丰子恺的目光。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他的一生都致力于爱国救国,即便经历了千辛万苦,他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仍然是坚信不疑.他又是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在各个领域都是佼佼者,学识贯通古今中外.梁启超是我景仰的大师.从我少年时代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大师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愿大师的人生智慧影响启迪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7.
印度佛教大师身边有一个整天喜欢发牢骚的弟子,一天,大师吩咐这个弟子去买些盐。待弟子回来后,大师让这个弟子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并叫他喝了。大师问道:“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让他再抓一把盐放进附近的湖里,等弟子把盐倒进湖里后,大师又让这个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尝后,大师问道:“现在味道如何?”  相似文献   

8.
凭“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坛大师李叔同,在20世纪初叶的几年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做客。在丰子恺家里,大师总是喜欢坐在那把旧藤椅上,但大师每次坐前的一个奇怪动作常常吸引丰子恺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黄夏年 《法音》2023,(3):31-33
<正>星云大师示寂以后,许多学者都发表了各种回忆录,笔者惭愧,没有其他人那么丰富的经历,不敢动笔,只好把对大师的敬仰与怀念藏在心底。剑锽教授邀约参会,唯有从命,草创对大师认识的拙文。本文取名《与星云大师的三次“相缘”》,是因为几十年里与星云大师结缘的时候都与录相、照相有关。我把这些过程向读者讲来,表达我对大师的敬意。  相似文献   

10.
张文良 《法音》2023,(3):47-49
<正>惊闻星云大师圆寂时,我正在日本京都访学。看着窗外飘着漫天雪花,顿感朔风呜咽,天地含悲。与大师交往的片断如一幕幕立体电影的画面,重新浮现在脑海里。我第一次仰瞻大师的风采是1989年3月,星云大师率“弘法探亲团”访问大陆。大师的这次行程中有一场在北京图书馆举办的“禅学与人生”的佛学讲座。  相似文献   

11.
李利安 《法音》2023,(3):65-74
<正>2023年2月5日晚,突然接到一个朋友发来的截屏。一眼看去,有星云大师的图像,再看标题是《佛光山星云大师圆寂,享耆寿97岁》。天呐!尽管我知道这几年大师身体不是很好,前两年还经常向妙凡法师询问大师的情况,这一两年都不敢轻易再问,生怕听到更差的消息,虽然也看了大师的遗嘱,知道大师早已看破生死,安然迎接生命的终点,但看到这样的消息,依然万分震惊,内心久久难以平复。回首与大师结缘的一些往事,历然在目,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5日我随全国政协民宗委宗教调研组到四川,那时,大师因疾病缠身住在医院治疗。我们调研组一到成都,就抽出时间去看望大师,大师还特意由医院回到青羊宫,接受了调研组一行的看望。5月16日结束在四川的调研活动,离开成都回北京的那天上午,我个人又再来到大师的病房与大师道别,不想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7月3日下午大师仙逝的消息传来,虽然不得不接受这凡仙两别的事实,但心中怅然涌起了难尽的哀思。更难忘他那洒脱而清瘦的仪影和他那坚毅的爱国爱教精神。《道典论》中说:道士者,以道为务。傅元天大师从小就生长在一个虔诚信仰…  相似文献   

13.
何建明 《法音》2023,(3):45-46
<正>5日近午夜时分,我突然接到友人通过微信告知星云大师舍报的噩耗,感到非常悲痛,一时间曾经与大师相见时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夜不能寐。6日一大早就看到佛光山正式发布的讣告,我便通过微信向经常联系的妙凡法师表达哀悼:惊悉大师圆寂,万分悲痛,大师不朽!星云大师的辞世,不仅是佛光山和台湾佛教界的重大损失,也是当代世界佛教,特别是汉传佛教的重大损失,更是中华文化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如吉太虚大师“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因此,建立健全的僧伽制度,举办完整的僧教育,培养能住持现代佛教的僧伽人才,是大师改革佛教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大师有关这方面的设想和实践活动作简单介绍。一、关于僧教育的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清明时节泪纷纷。当代著名高道、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羽化登仙,转瞬已是三月。仙俗两别,恍如昨天。大师生前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我自198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道协,长期在道教学院工作,和大师工作上交往颇多。回首过去,大师仙容笑貌,历历在目。大师身患重病期间,仍心系道教和道学院,其爱国爱教、全心奉道、鞠躬尽瘁的精神,堪为当代道教徒楷模。每每想起大师住世最后时日的一言一行,我的心灵都为之震撼,深为道教界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领袖而惋惜。现撷取片段,以为心香几瓣,表达无限哀思。心愿中国道教学院于1991年成立后,一直…  相似文献   

16.
时光飞逝,转眼间第十世班禅大师圆寂已整十年了。回想1989年1月28日,敬爱的十世班禅大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令成千上万的人感到震惊和难以相信,而对于我这个跟随大师一同进藏的记者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十年前,为了抢救班禅大师,我在半夜摸黑将睡梦中的日喀?..  相似文献   

17.
他5岁的时候,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乡卫生院的医生对他的父亲说:“你就别浪费钱了,到县里买个好点的轮椅吧。他这一生肯定要在轮椅上度过。”  相似文献   

18.
王志远 《法音》2023,(3):56-58
<正>星云大师圆寂,是震动全球的一件大事,引发亿万人的哀思和怀念。许多人受过大师的恩泽,他们的追思使我更多了解到大师的为人和成就,也牵动着我个人对大师的深切回忆。我一生中结识过几位与命运相关的贵人,很幸运,星云大师是其中一位。早在80年代,由于我主编《宗教文化丛书》的影响,佛光出版社为出版繁体字版来北京与我签约,交往日深。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我国人文学术大家屈指可数,其中,汤用彤先生是学术界公认的学术大师之一。 汤用彤先生(1893—1964年)于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赴美留学,主修哲学,并学习梵文、巴利文。1922年回国,在多所大学任教。1930年出任北大哲学系教授,此后一直没有离开北京大学。1946年任北大文学院长,1949年出任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1951年后到他逝世一直担任北大副校长。 汤先生对中外哲学有精湛的研究,在北大开出的课程有: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英国经验…  相似文献   

20.
见心 《法音》1994,(11)
本刊讯9月19日中秋节前夕,金秋的北京城风和日暖。台湾印顺大师不顾重重之丰,前来北京观光、访问,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亲切会见了这位阔别五十车之久的老朋友,相见之下,说不尽的皆大欢喜!赵会长说:大师以采寿高龄,坐着轮椅来大陆观光、访问,参拜佛寺、祖庭,爱国爱教之。c,令人油然生敬!赵会长接着说:日前听说大师来大陆,正拟亲自前往海宁拜会大师,不意大师法驾今日来北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是感应道交,。C灵犀一.或通啊!赵会长并衷,C祝愿大师健康长寿!印顺大师是我国当代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