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舌头微笑     
1951年,新闻界和科学界为爱因斯坦庆祝72岁生日,记者们希望爱因斯坦“对着镜头微笑”,然而这位科学巨匠、卓有声望的教授却做了一个“吐舌头”的鬼脸。也许,人们不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要“吐舌头”呢?事实上,他在微笑,只是没有循规蹈矩地翘起嘴角来笑——他是用舌头微笑的。一位记者看到爱因斯坦的这张相片,不禁赞叹道:“百分之百爱因斯坦制造。”是的,爱因斯坦的一生都是这样去破除陈规,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孑然独立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青年,从小就幻想做一位大科学家,然而他读书却极不用功,还经常说大话、空话。他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极为羡慕,于是,就缠着爱因斯坦,请求爱因斯坦说出他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被他弄得实在不耐烦了,就写了这样一个公式:A=X Y Z。那青年看不出其中的含义,就请爱因斯坦加以解释。爱因斯坦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没等爱因斯坦说完,那青年急切地问道:“那么Z呢?”爱因斯坦回答:“Z代表少说空话!”  相似文献   

3.
宇宙的错误     
1917年爱因斯坦把新发现的相对论应用于整个宇宙。当时,科学家坚信宇宙是无限的,是确定不变的。可是,爱因斯坦按照他新发现的等式推测,宇宙却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他感到有必要像许多科学家那样,给他的等式加入一个“λ”项。这样宇宙就静止不变了。可是,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布尔宣布宇宙实际上在不断扩张。爱因斯坦意识到,如果他坚信最初公式,他自己也能断言宇宙在不断扩展的。他放弃了“λ”项,并拒绝再把它加进去。可是后来几年,天文学家发现了“λ”项的确存在的证据,宇宙是在加速扩展的。所以,具有讽剌意味的是,…  相似文献   

4.
智圆而神行方而通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有不少趣闻,他的怪僻行为之一就是爱穿旧衣服。成名前,有人劝他买新衣服,以便进入上流社会。爱因斯坦答说:“我籍籍无名,即便穿得容好,也没有人认识我”。成名后,有人又劝他穿新衣服。打扮一下模样。爱因斯坦仍回道:“现在,即使人穿得再破,也有人认识我了”。科学家生性固执。其实他的思维极其灵变。这叫做“以不变应万变,我行我素”。古人告诫说:“智欲圆而行欲方”。以淮南子·主术训》)智圆而神,行方而通,爱因斯坦的成功正在此,这也是一切科学家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思维的灵变,可以…  相似文献   

5.
一天,有个电台记者要求爱因斯坦发表讲话,并答应他每一分钟的讲话酬以一千美元的稿费。“我的话根本不值那么多钱。”爱因斯坦拒绝说。“你大概不喜欢金钱吧?”“噢,有个基金会最近寄来一张面值一千五百美元的支票,我倒挺喜欢的。不过,我是把它当作书签使用的,后来它连同那本书一起丢失了。”  相似文献   

6.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圣才。人们把他与牛顿和哥伯尼相提并论,一点也不为过。他提出的“相对论”理论,把人们的思想从绝对时空观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大大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引发了世界物理学界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称他是“一个其思想对世界的变化作出了超过任何其他人的贡献的科学先驱者。”爱因斯坦无疑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然而,人们看到的只是他头顶上方圣洁的科学光环,有谁能知道他在经历了怎样的孤独心灵苦旅之后,才大彻大悟并由此登上事业颠峰的呢?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其中的心灵苦旅是多么艰辛,多么漫长……  相似文献   

7.
从光子概念看量子实在的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家知道,光量子概念是1905年爱因斯坦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一文中提出来的。他在这篇文章里指出:“能量密度小的单色辐射,从热学方面看来,就好象它是由一些互不相关的、大小为Rβv/N的能量子所组成。”这样,爱因斯坦就第一次把辐射看作是由光量子组成的集合体。按照这条思路,爱因斯坦接着研究“是否光的产生和转化的  相似文献   

8.
在爱因斯坦的创造性思维中,他的“超逻辑”的思维方法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自1918年他提出这种构想后,经过多次论证,三十四年以后,于1952年5月,他在《关于思维同经验的联系问题》的通讯中,进一步把“超逻辑”的创造性思维归纳为下列图式(见《爱因斯坦丈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541页):  相似文献   

9.
林彪、“四人帮”一伙横行猖獗之时,棍子到处挥舞,冤狱遍于域中,不仅中国的广大知识分子惨遭迫害,就是洋人、死人亦难幸免。已故的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被他们扣上“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现代西方科学家中最大的孔老二”的帽子大加讨伐,他创立的相对论被当作相对主义的一面“黑旗”横遭唾弃。还说他“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的”,把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可贵的直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披露的爱因斯坦亲笔信最明确无误地表明了他对宗教“基本实质”的看法,为消除各方面对爱因斯坦宗教观的歧见提供了有力的裁断。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因提出相对论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他的爱好仅保留了两项,一个是散步,一个就是拉小提琴。在小提琴悠扬的旋律中,爱因斯坦如痴如醉。 “先生,你有一个音是不是拉得太高了?”说这话的是位园艺工,他每周一次来爱因斯坦家帮助修剪草坪什么的。他长相粗鄙,一看就知道是个缺乏文化素养的劳动者。天知道他怎么能通晓一点音乐。 爱因斯坦这阵子也觉着拉的小提琴走调儿。  相似文献   

1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哲学家。他一生非常重视哲学研究。他认为物理学家必须掌握哲学推理。爱因斯坦不仅因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例如相对论大大推进了科学对于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和宇宙的认识,引起了哲学家的研究兴趣,而且他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了哲学界的关注。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些报刊发表文章,对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关于相对论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曾把爱因斯坦列为十九世纪末叶以来自然科学的大革新家,呼吁哲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家建立战斗的联盟,号召自然科学家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而万恶的“四人帮”则把爱因斯坦诬陷为“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把相对论打成一面“黑旗”。本刊这一期特刊载爱因斯坦这篇关于相对论的讲演稿和郭汉英同志的文章《相对论物理的哲学意义》,以资纪念,这也是对“四人帮”的有力批判。  相似文献   

14.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临终前,他很慎重地留下了遗嘱。他在遗嘱中说:“我死后,除护送遗体去火葬场的少数几位最亲近的朋友之外,一慨不要打扰。不要墓地,不立碑,不举行宗教仪式,也不举行任何官方仪式。骨灰撒在空中,和人类、宇宙融为一体。切不可把我居住的梅塞街112号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  相似文献   

15.
“哥白尼的变革”:意图和结果在资产阶级的文献中,常常称弗洛伊德是“当代科学的革新者之一”,“对人的现代理解的创建者”,“对文化的理解作出最伟大贡献的”学者。把弗洛伊德和哥白尼、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把他的学说推崇为“哥白尼的变革”,说它不仅改造了科学,而且改变了整个西方文化。不过,弗洛伊德的这些崇拜者在这方面的确没有什么创建。弗洛伊德本人就不止一次地把自己的学说和哥白尼、达尔文的革命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正>1928年,在瑞士达沃斯,年轻的皮亚杰遇到了中年的爱因斯坦。他们一起讨论了儿童对运动、时间等物理范畴的认知特征。若干年以后,在普林斯顿,中年的皮亚杰与晚年的爱因斯坦再次相遇。这一次,皮亚杰向爱因斯坦介绍了自己多年来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尤其解释了年幼的儿童如何获得那些重要的物理范畴,诸如速度、时间以及守恒等。在听了皮亚杰的报告以后,爱因斯坦惊叹道:“多难啊!心理学比物理学难多了!”又过了很多年,晚年的皮亚杰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感慨道:“只有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才能迅速地把握这些很少有人能理解的难题,不幸的是,心理学家自己却总是不能……”  相似文献   

17.
不做无用的事情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1908-1968)从小学起,就养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性格,绝不愿花时间去做他以为无用的事情。有一次,有人问他:“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的长诗里,要表达什么意思?”朗道回答说:“请你去问莱蒙托夫。”在读中学时,老师要学生们写一篇作文,评论普希金《叶甫根尼·奥涅金》一书中的主人公吉亚娜。朗道只写了一句话:“总的来说,她是一个讨厌的女人。”都有道理爱因斯坦没有成名时,生活很艰苦,在衣着上十分随便。有人提醒他,应该有一件像样的大衣,才能进入社交界。他说:“默默无闻,即使穿得再漂亮…  相似文献   

18.
刘行 《天风》2014,(6):I0001-I0001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为什么反对量子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爱因斯坦明确指出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外在的证实”和“内在的完备”。对作为内部标准的“内在的完备”,爱因斯坦认为它“从来都在选择和评价各种理论时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确切地把它表达出来却有很大困难。”(《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10页)所以爱因斯坦虽赋予内部标准以前提(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作为基础的关系)的“逻辑简单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他的白发在飘忽,眼睛深情地看着你,思想却在云天外遨游,这就是爱因斯坦。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他被人们誉为“二十世纪的哥白尼”、“二十世纪的牛顿”。他在《科学学纲要》中作了简短的自我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