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本是树     
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的村民相信,每一棵树都是有灵魂的,护佑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了,村人就把这棵树砍下,小心翼翼地取其中段剖成4瓣,保留树皮,裹着遗体埋在密林  相似文献   

2.
哲理小品     
空心大树有棵大树,有些年月了,小树林中数它最粗。有个人喜欢上这棵树,主要是因为它的粗。他想砍了这棵树,派一个大用场。等到把树砍倒了他才发现,这棵树其实是一棵空心大树,虽然很粗,只是一层树皮而已;剥去树皮,内里却是空的。  相似文献   

3.
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一天,四弟的电话来了,说:“父病重已难医治,他在世时日不多,急着要向你交代后事。”如此我只好火速回故乡探父病。我一到父亲的病榻前,见父亲已瘦得皮包骨头,四弟说他已有数日不进食也不肯吃药。父亲见到我似乎要急着交代后事,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母亲已经来看过我,我去阴司要同你母亲住一起,不愿和你继母住一起。你是老大,这事你须在我去黄泉路前办好。”故乡所处山区,1994年时这个县还没有搞丧葬改革,城乡一律是土葬,故父亲和继母早在和睦时已建寿坟。后来因父亲和继母感情不好而分居了。现在病重,提出要和母亲…  相似文献   

4.
刘仁秀 《美与时代》2007,(12):125-127
故乡是D.H劳伦斯生命中一个永远的情结,成为他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故乡的美激发了他对故乡的爱和眷恋;故乡是劳伦斯情之所系的地方;故乡是他那颗漂泊的心灵归依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一日,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弟子们有的说是枝,有的说是叶,有的说是花,还有的说是果。他们还各自说了一通各自重要的理由。而禅师却说":无论是枝叶,还是花果,都是看得见的表像,表像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呢?"弟子们问。"根最重要。一棵树没有了根,就会死亡。"禅师说",但根却长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6.
古时有位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的时候,顺手把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个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只是一枚铜钱而已,为什么对我这般严厉啊?”县官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  相似文献   

7.
正从前,有三棵树,它们都有各自的梦想。第一棵树想成为一只聚宝盒,里面装着金银珠宝等世界上一切珍贵的东西。第二棵树想成为一只雄伟的大船,上面载着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第三棵树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一棵树,这样没有哪一棵树能比它离上帝更近。许多年过去了,来了一群伐木工。第一棵树被砍倒,伐木工说:"这棵树看上去很结实,我  相似文献   

8.
故乡的味道     
正有位画家对他所画的故乡注了这样旁白:"当你的肉身一天天衰老,思维一天天混沌迟缓,故乡必定跟你日渐亲近,像一句宿命的箴言,越来越响亮地在耳边召唤你,直到你归返生命的起点。"我曾无数次回忆着故乡,回忆着故乡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是香甜的,也是苦涩的,这种独特的味道,现在怎么也找不回来了,只能独自静静地回忆。  相似文献   

9.
不都是因为饥饿 不都是为了筑巢 不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 鸟啊 怎对得起这一身羽毛  相似文献   

10.
亲亲不二门     
千山外,水流长。对许多人来说,这六个字是~部海外华人小说的著名书名.而在他,则是一幅活生生的故乡图画.一幅随时都会在脑海里有声有色地活泛起来的巨幅国画。他头~次离开故乡,刚满16岁。等到他携良伴归来时,却一晃又是一个十六年过去了。虽说这十几年不过弹指之间,可他也算出入云水几度身了,想当年黑瘦单薄一少年,十六年里闭州过府,从那个少数民族山寨出发,穿县城、历州城、过省城,在京城北下根来,那份自我感觉,不错呀!正因为如此,他兴致勃勃,特地带L女友,登临高处,四顾指点。千山万壑,奔来眼底。东有秀峰,亭亭玉…  相似文献   

11.
正要影响他人,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解释框架"。一杯温水要让人觉得热,该怎么办?先让他喝杯冰水就好。想让人觉得凉呢?就先让他喝杯热水呗。你看,水的温度并没有变化,但是"解释框架"发生了变化,同一杯水就可以解释成不同的感受。据说,李世民有一次在花园闲逛,顺口夸了一句"好大一棵树",身边的大臣宇文士及赶紧附和,引经据典把这棵树夸到了天上。李世民变色道:"我听魏  相似文献   

12.
一脚阴凉     
车站旁有一位补鞋的老人,年过花甲了,每天8点准时来,坐在一棵树下,边哼唱着小曲边补鞋。他的眼睛很明亮,如果不说,没有人知道他是盲人。  相似文献   

13.
鼓浪屿,一个美丽的小岛,一个音乐的故乡。鼓浪屿被称为厦门岛上的一颗明珠,种在这颗明珠上,建立了他的教会——三一堂。60多年来,这是一个用诗歌、乐器来赞美神、传  相似文献   

14.
慧能故乡行     
慧能故乡行●赵金光五月中旬在广州,接到灵泉的电话,邀我去他驻锡的竹院庵看看,说他画了一些禅画想请我过目,并说这竹院庵在肇庆新兴县集成镇,是慧能大师的故乡。灵泉的禅画,我确实是想欣赏的。我曾从一位画家朋友处了解到,灵泉是嘉州画院杨风、李琼久大师的第三代...  相似文献   

15.
一次,欧阳修外出办事,恰好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知同行者乃一代宗师,居然指着远处一棵枯死的老树做起诗来,诗曰:“远望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典型的败笔,乏味之极平庸之极,既无色彩更无生命,乃是地道的死诗。但欧阳修加了两句之后,那诗立刻变得灼灼有神且熠熠生辉,这两句就是“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让我们再看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次老友聚会,欢送他们中的一个应征入伍。席间,大家纷纷祝愿,唯独一位王先生的祝辞极怪:“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听到这,众人皆笑:“这叫什么诗…  相似文献   

16.
在散文集《说食画》中,冯杰分别从诗化意象、饮食和口语化写作三个层面进行了审美、亲情和身份认同等多重主题表达。冯杰以古典、诗化的意象构建了一个田园诗般的故乡,表现了自然、和谐的审美心理。在对家传食味和北中原生活风俗的描摹中将饮食与生活、生命联结在一起,承载着他对亲人和故乡真挚深厚的感情。大量的方言口语,以宽厚、幽默的心态讲述着原汁原味的北中原乡土生活,以口语化写作方式进行了自我身份的确认。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一段相对漫长的日子,总会有一些什么,已经面目全非了,或者说,不存在了。可是,一回头一转身,它却清清楚楚地还站在那里,是最初遇见的姿势。比如,一棵树。是一棵梨树。爷爷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棵梨树和他的年纪差不多。算来,现在它已经80多岁了,是棵老树了。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市场     
一场风暴把巷口的两棵法国梧桐树刮倒了。绿化部门一番修剪之后,再用吊车把树拉起,培上土让它重新站在那儿。当工人要修剪第二棵树时,周围的居民说,这儿是我们乘凉的地方,你们既然有吊车,这棵树就别剪了。于是,第二棵树就带着树冠被吊车“扶”了起来,旁边多了一根撑着它的大木头。  相似文献   

19.
诗人的风景     
落满西风的古道,踽踽独行着一位诗人。忽然,他驻足不前,一处风景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风景可能是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一株草,也可能是一只动物,一个人或是一段情。诗人触景生情,随口吟了一首诗。诗很快传遍了村野市井,妇孺皆知。从此,这处风景像是被人贴上了标签,名花有主。这处风景便成了诗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条宽阔的河里住着一头犀牛,它的不远处长着一棵高大的树,附近只有这一棵树,犀牛在这里生活得很自在。一天,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只小鸟,在这棵树上安了家。小鸟在高高的树枝上快乐地唱着歌,自由地飞来飞去,这让犀牛非常妒忌,再没心思做别的事了。它每天都抱怨自己是一头笨犀牛,一寸也飞不起来。小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