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我是个各色的女子。女友用中药里的一味药形容过我——独活。对这个形容我十分认同,我不喜欢热闹,不喜欢一哄而上的东西,在现实中,也喜欢一个人发呆,静静坐着,听听戏写写字,尽可能离热闹远一些。  相似文献   

2.
菩提一叶     
主持寄语 现在的社会物质生活确实是大大丰富了。不仅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一类大城市,就连一般的小县城也都是橱窗内花花绿绿,饭店里美味佳肴,咖啡厅、酒吧间、卡拉OK,说不尽的热闹! 可是,人们似乎并不都那么满意。 许多年轻人来信、来访、希望我们帮助(她)们解脱烦恼。他(她)们在繁华虚荣的热闹中感到压抑、烦躁、同时,我也见过一些人,尽管也感到不满,却认为这是“势所必然,应  相似文献   

3.
随从主愿     
睁开你的亮眼轻轻松松追赶别在乎往日的忧伤别在乎烦恼就在明天若想活得坦然把所有一切看淡什么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唯有主的旨意才是生命源泉扬起你的笑脸快快乐乐向前不计较过去的得失不计较吃亏就在眼前要想一生平安把邪欲私情斩断看那名利地位使人无比贪婪只有改恶迁...  相似文献   

4.
明朝名臣高拱生平有一大爱好,就是收集精美的瓷器。高拱的门生故吏、亲朋好友都知道他的这个爱好,所以常常送他一些质量上乘的瓷器。高拱小心翼翼地保管着这些瓷器,将它们放在书房里,每天都让自己的儿子仔细地清洗擦拭。闲暇的时候,高拱就独自一人在书房里赏玩瓷器,什么烦心事儿都抛在了脑后,日子过得倒也顺心。  相似文献   

5.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搬进新房子,一直因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刚开始的时候,果然觉得书房大了不少,过了一段时间,书房又一天天地小起来。他每天在书房里苦思缘故,事实上书房的空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生最重实的是生命,最希望得到的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呢?古往今来所有的人都在不懈努力地追求和探索着。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都不能正确认识,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追求财富、地位、名利、爱情,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然而,今天物质文明这么发达,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烦恼重重,痛苦不堪,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想从佛教的观点来谈谈这个问题——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会活得痛苦,答案往往因人而异:有人会说…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颇有名气的高山或庵庙古刹里,常常有人进香求神以治疑难杂病,有些人居然把病治好了,或是减轻了病情。于是相传开来,说什么某某名山古刹的神灵十分“灵验“,能给人消灾祛病。因而有更多的“善男信女“怀着无限虔敬的心情,在从众心理驱使下,前去进香拜佛,拜神保佑,企求诚至病除。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难道说名山古刹真有“仙气“,能治好人间的病?其实并非神灵显圣,而主要是高山气候或森林气候在起作用呢! 人所共知,有名气的庵庙寺宇,大多建筑在高山密  相似文献   

8.
正过于在意,活得太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为一些原本应该早已忘记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快乐。比如,有一些人,别人无心的话,就能让他苦苦琢磨好几天;别人不经意间的伤害,更是让他心绪难平。遇事想不开,喜欢耿耿于怀,对所有的人都心怀戒备,而且对身边的事物极其敏感,容易夸大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9.
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北京西山戒台寺之北的西峰寺,出了一个“菩萨转世“的“西峰活佛老祖“,能给人看病求符药,无论什么疑难怪病、多年痼疾,服之即愈。一时间,京城内外男女百姓,不远数十百里的山路,纷纷前往西峰寺烧香拜“佛“。一向寂寥的西山古刹,竟热闹得如城市一般。 “西峰活佛老祖“的“出世“,惊动了朝廷。步军统领绵恩  相似文献   

10.
漫画之页     
毕传国 《思维与智慧》2006,(3):F0002-F0002
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 从逆境中奋起乃是生命中最美丽的回忆! 不要被外在的东西束缚自己.轻松工作带来的愉 悦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 人生往往如此.有的人活得很暗淡.并不 是他的生活中没有春光.而是暗淡的心境,早 三把所有朝向春光的窗户悄然关上. 对于年轻人来讲,注重才能的积累远比注重 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 的生存资本. 岁月如同手中的雪糕.即使你不去 用心地品尝.它也会被时光慢慢融化。漫画之页@毕传国~~  相似文献   

11.
在五台山中台之南四十余里处,有一条沟壑,名叫清凉谷.谷中,溪流潺潺,巨石嶙峋,白云飘逸,嘉木葱郁,景色宜人,环境幽雅.该谷的南岩畔,松柏满山,碧波荡漾,其间,镶嵌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刹精蓝,名叫清凉寺.北岩畔的山坳里,还隐藏着一座不易被人发现的古清凉寺和罗汉洞.……  相似文献   

12.
人世本来就是一个苦海,一个人要摆脱这苦海,活得自在、洒脱、安宁,获得生命的圆满,首先就要想得开,不要让财物、烦恼、他人的意志牵着走,以免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忘了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禅能帮助人想开些,它强调心灵的独立,不让外物、他人的好恶所左右。外在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转瞬即逝的,是幻像,不应让它们干扰了宁静。这样可以离一切执,认清真实的自我。学禅是人求得自由自在生活的捷径。世俗人之所以想不开,在于对自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一直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就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书房小。一个有智慧的禅师告诉他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只看到自己,感觉当然小了。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他把书房临街的两边打掉,装了两扇落地窗,书房果然感觉开阔起来。他每天都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到后来他竟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又去找禅师。禅师说:“你何不给心里装上水银呢?”禅师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  相似文献   

14.
听一杯茶香     
一个人如果足够长寿,他浑身就沾满喜气;一座房子如果活得够老,它就足够风雅。老人和老房子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聚拢人气,宛如幽幽的磁场,在沙砾里捡着铁粒。  相似文献   

15.
昔阳石马寺     
《佛教文化》2012,(3):68-69
南阳有座香严寺,洛阳有座白马寺,昔阳有座石马寺。我生在昔阳、幼居洛阳、老蛰南阳,“三阳”是我一生萦怀最重要的三处地方,有这么三处要紧寺院。白马寺是天下祖庭,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写了三篇关于香严寺的文章,但我这么一把岁数,又一直被一些人误为“有学问”,生在昔阳却压根儿不知石马寺。石马寺遭冷落,大约因为它离枢纽城市远了些吧。  相似文献   

16.
心系一处     
在我的书房里,悬挂着一个条幅,上面是我自书的四个字——“心系一处”。最初知道这句话,是在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文章里:“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之所以单取“心系一处”为座右铭,是因为我觉得,对我而言,“守口如瓶”并不重要,能做到“心系一处”才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7.
烦恼与菩提     
一家杂志策划了一项征文:“我最烦恼的一件事”。有人担心,社会开放,人心封闭,这是个炫富显能的时代,人有露脸的事都愿意对外宣讲,心里烦恼还会著文公开吗?其结果却出乎所有参与策划者的意料,来稿来信异常踊跃,从小学生到大学教授,从蓝领到白领,从官员到工程技术人员……似乎当今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都有烦恼,而烦恼又是五花八门。大致可分四类:  相似文献   

18.
2.战胜自卑:多方补“钙”才能成功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苦闷,什么事都不开心。即使你不想成为一个什么卓越的人物,也总要活得自如,活得潇洒,活得高兴愉快吧。为此人们都应该面对这个让人不愉快的消极的自我心象──自卑。 首先我们谈如何消除自卑心理: 你的大脑是一个很忙碌的思考工厂,它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个思考工厂里有两个工头:一个是“自信先生”,一个是“自卑先生”。“自信先生”负责制造积极兴奋的思考,如你为什么能做?你为什么有资格做?你为什么必须去做?你能取胜等等,总之是顽强进取的。而“自卑先生”专门负责…  相似文献   

19.
结缘观音阁     
因着对佛教的浓厚兴趣,常找机会去拜访一些古刹,那里,已另开辟为旅游胜地,届宇固然是雄伟壮丽,金要固然而是精致庄严,部患克少了一点清静更肃穆。闲时在四周新建的小屈字里转转,色彩鲜明的雕梁画栋,大红大绿的那是热闹。善男信女们献上的“请柬必应”“助诚则灵”的红布幢联充斥殿堂,将几个年者的尼僧技成了陪衬。在这些地方我是不能久果的。在过于喧闹拥挤的屈字里,内心是很难得到宁静的。湘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山里产生了吕个民族自己的语委,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再加上历史上人力地隔离,使佛教的影胞为、传播厦远远不…  相似文献   

20.
槐花,麦饭     
正一个人,活在花事里。一群人,蜂拥而至,草木,不得安静。我喜欢,一个人,顺着山路,去听听风,去看看草木。探看一些花,是否活得安然。我所居住的陕北,除了苹果花是大规模生产外,其他的花,都是小门小户地过日子。这好像在一个名曰春花的村子里,突然有几户人家,是异姓人,姓桃,姓杏,或姓梨。或许,还有一种花,开在路上。是槐花。一个人,顺着光阴,去看一眼原生态的槐花。花,很野。树,也很野。在他乡,走着。听见陕北的婆姨,讨论槐花麦饭,只一句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