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高拱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拱(1512-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穆宗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兼掌吏部尚书。神宗即位后,由于阁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的构陷,高拱被罢官。归家后,“志不尽舒,才不尽酬”(《太  相似文献   

2.
裴行俭是唐代名臣,曾经担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行军大总管等要职。  相似文献   

3.
论高拱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拱字肃卿,号中玄,谥文襄,河南新郑人,生于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卒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当明世宗嘉靖年间,曾传裕王(即后来的穆宗)讲读,多所调护。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等职,并进为内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及穆宗隆庆  相似文献   

4.
寻找非凡     
转眼间,小财主长大成人了。老财主心想若要成就家业,小财主必须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一天,老财主花重金聘请告老还乡的大学士李泰斗做他儿子的老师。3年之后,小财主向李大学士告假,说要去京城找他当三品官的舅舅去拜见李大学士。李泰斗听后,微笑着准了假。  相似文献   

5.
正北宋文学家苏轼,是大神级的存在,不仅文章流传千古,而且为官实干为民,做人乐观豁达,圈粉无数,成了当时及后代的超级偶像。在无数粉丝中,有两个人值得一提——张鹏翮和毕沅,他们都崇拜苏轼,却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张鹏翮是四川遂宁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进士,历任苏州知府、大理寺少卿、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十分  相似文献   

6.
和睦邻居有利于社会安定刘洪军各位朵斯堤:色兰!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叫张英的人,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有一天他接到一封十万火急的家书。信中诉说家中正在修建府弟,与一姓方的邻居因地界发生了争吵。官司已经打到县...  相似文献   

7.
清朝乾隆皇帝有两个宠臣,一个是才思敏捷、胸襟坦荡的才子纪晓岚,一个是弄权枉法、心术不正的和王申。两人虽然同朝为官,但性格品德大不相同,经常唇枪舌剑,明争暗斗。乾隆47年,纪晓岚任内阁学士兼兵部侍郎,和王申为礼部尚书。一天,两人应邀赴宴,不想冤家路窄,竟同坐一席。上菜时,下人不慎脚下打滑,身子一歪,将盘中的火腿掉在地上,这时从花丛中窜出一条大黄狗,叼起火腿跑了。平时,和王申总是千方百计地贬低纪晓岚,见此良机,忙语带双关问道:“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学识渊博,早听出了弦外之音,便微微一笑,立即答…  相似文献   

8.
张景岗 《法音》2000,(3):35-37
何尚之,字彦德,出生于世代尊奉佛法的庐江何氏望族,是南北朝时期一位审慎明达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当时一位深通玄学义理的名士。《南史》称其“少颇轻薄”,“及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并“雅好文义,从容赏会,甚为文帝所知。”他是宋文帝及宋孝武帝均甚为仰重的朝中重臣,历任侍中、丹阳尹、吏部尚书、司空、尚书令等要职,一生仕途平稳。在个人生活上,他“立身简约,车服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妾”。在其政治生涯中,能做到“亲故一无荐举”,甚为难得。  相似文献   

9.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江西泰和人,弘治进士。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职。著有《整庵存稿人《整庵续稿》、《困知记》等书。持气本论,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根本,“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运动变化之所以然就是“理”,“初非别有一物,依于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反对程朱理气二元论的观点。同时继承其“理一分殊”的思想,强调“天人一理,而其分不同”。为学主张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缺一不可。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弘治进士。授刑…  相似文献   

10.
碧山寺碑文     
奉直大夫尚书吏部验封清吏员外郎直文华殿云门张骏撰文 正议大夫大理寺卿直文华殿东吴朱奎书 文华殿古燕金泰篆额 占有之曰:“地不自灵,因人而灵。物不自胜,因人而胜”。天下名山大川有非祀典所载而其名号不闻,几何不沦落于荒墟苍野之地哉?得其人,则地不期灵而灵、物不期胜而  相似文献   

11.
《尚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游唤民先生近著《尚书思想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一书,从哲学、政治伦理思想诸方面,以高屋建瓴之势,总揽全局,对《尚书》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史的角度,以宏观俯察的气魄,条分缕析,厘清了《尚书》思想对春秋战国以及后世思想发展的影响。这就不仅揭示了《尚书》本身所蕴含的思想体系的特征,而且显示了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脉络,给人以正本清源、掘井及泉之感。纵观《尚书思想研究》,有如下突出特色: 一、材料丰厚详赡,论证精审细密。如本书开篇在论述《尚书》…  相似文献   

12.
何尚之,字彦德,出生于世代尊奉佛法的庐江何氏望族,是南北朝时期一位审慎明达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当时一位深通玄学义理的名士。《南史》称其“少颇轻薄”,“及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并“雅好文义,从容赏会,甚为文帝所知。”他是宋文帝及宋孝武帝均甚为仰重的朝中重臣,历任侍中、丹阳尹、吏部尚书、司空、尚书令等要职,一生仕途平稳。在个人生活上,他“立身简约,车服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妾”。在其政治生涯中,能做到“亲故一无荐举”,甚为难得。对于佛教尤极力护持。平生事迹多见于《宋书》及《南史》,其护法事迹也被…  相似文献   

13.
正据《南史》记载,南朝宋庐江潜县人何尚之升任吏部郎中后请假探亲,满朝官员都到码头为他送行。到家后,其父何叔度问他,听说你这次回来,惊动了朝廷,能有多少人?何尚之回答说,大概数百人。父亲笑着说,这是送吏部郎的,与你有什么关系?何叔度不过是说了句大实话,转述者却在文后加注说"千古名言"。何叔度也曾在朝做过尚书,对官场那点事心知肚明,所言透彻见底。他对儿子说,东晋时期大将军殷浩回乡省亲,送别的人多得很。及至罢官流放东阳,他的船停靠在征虏亭码头好几天,就连亲朋故旧也不再来看他了。  相似文献   

14.
在笑话的海洋中,有一束浪花颇为耀眼,这就是“关系笑话”,它是由误用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引起的。且看一例: 马隆原计划在抵达贝鲁特七小时后与心上人举行婚礼,但他要搭乘的由开罗至贝鲁特的飞机却晚点了。他在机场上心绪不宁、坐立不安,便给远方焦急等待的未婚妻发去一封电报,电文如下: “飞往贝鲁特的班机晚点了,在我到达之前,请你不要结婚。” “结婚”本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可这位先生却将它用在一个人身上,岂不可笑!再看: 父子俩走在街上。一位只认得这位父亲的过路人,问他身边的年轻人是谁。这位父亲高声说道: “此人虽是皇上宠爱的吏部尚书的真正外孙的九代嫡亲女婿,却是我的儿子。” 儿子本是普普通通的,可父亲却挖空心思地将其与皇上和吏部尚书挂起钩来。如此牵强附会,怎不令人啼笑皆非! “关系笑话”就是这样:它或者把事物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5.
1983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初七)是明代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中国天主教的先驱徐光启逝世三百五十周年。徐光启先后居住在上海南市乔家路九间头和徐家汇,他的实验场所在南市有“双园”,在徐家汇有“农庄别业”。他曾在上海读书和耕作,任过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他以“富国利民”为目标,毕生致力于国计民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对于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又是中国天主教的开创者,至今天主教界还尊敬地称他为“阁老”。他死后安葬在上海徐家汇。上海天主教界人士和信徒在纪念素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6,(3)
正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光,号玄扈,松江府上海县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他致力于农学、数学、天文、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编纂《农政全书》等著作。他也是虔诚的信教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研究范围涉及农学、天文学、数学、水利等,他所编著的《农政全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他是进士,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8,(2):171-176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与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在清初的《古文尚书》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尤其是《古文尚书考》的成书,使得"伪《古文》案"彻底定谳。《古文尚书考》与《尚书古文疏证》关系密切。惠栋在《古文尚书考》上卷中选录《疏证》内容十二条,惠栋借此展现了自己的学术倾向、治学态度,明晰了伪《书》的形成方式与传播脉络。在《古文尚书考》下卷中,惠栋援引《疏证》之材料与梅鷟的《尚书考异》内容虽大量雷同,但不足以佐证阎若璩抄袭《考异》。惠栋以《疏证》为依托创作《古文尚书考》,补正了《疏证》的疏漏之处,将《古文尚书》彻底拉下神坛,促成了汉学取代宋学趋势的定型。  相似文献   

18.
正唐代是楷书最繁荣的时期,颜真卿是这时期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是新书体的创作者。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至北齐颜之推入周后,世居京兆万年(陕西西安)。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升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书法作品留世非常之多,我们所熟知的《雁塔提名》《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赞》《勤礼碑》等,每一个碑帖都是一种风格。书法不断变化的轨  相似文献   

19.
在治《尚书》上,朱熹既以对古文的考辨疑黜,影响后世的《尚书》辨伪甚大,又通过阐发《大禹谟》“十六字心传”,对理学体系的建构至关重要。这两个突出的方面又共存于朱熹的尚书学思想体系里,既体现了朱熹经学重考证,以探求经文之本义的特点,又表现出朱熹经学断之以义理的时代特征。其经学与理学相结合,治经为理论创建作论证,显然不同于为考据而考据的清代汉学家。虽遭到后来学者的批评,然亦不可完全否定其思想存在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子对于《尚书》并未有专书论之,但他对这部经典却有着精深的理解,对《尚书》思想的诠释是深刻的。朱子在治《尚书》的过程中,不仅重考证,而且重义理。训诂考证方面,在朱子的《尚书》学中主要是对伪《古文尚书》及《孔传》、《书序》的考证辨伪;在义理阐发方面,朱子提出治《尚书》要"求圣人之心",并强调重在以义理解之,通其所可通,毋强通其所难通。可以说,重义理阐发而又不废章句训诂是朱子对《尚书》经典诠释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