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54年,曾国藩率领水师进攻太平天国,本指望着一战全歼匪军,没想到,由于轻敌冒进,在靖港被太平军杀得七零八落,所率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曾国藩伤心至极,投水自尽,好在被部下及时救起。几天后,左宗棠听说了这件事,便来到了曾国藩设在水陆洲的帅帐见曾国藩。  相似文献   

2.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堂、李鸿章等名臣。他有着精明独到的判断力,常常能慧眼识英雄,为朝廷发掘了不少的人才。某次,李鸿章带了3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3000步的习惯,所以那3人就在一旁恭候。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3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3个人我都看过了,第1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2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3个人双目注视…  相似文献   

3.
君子报仇     
咸丰六年(1856年),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奉命带兵入川,路过长沙时,入城拜见湖南巡抚骆秉章。骆秉章与左宗棠一起接见了樊燮,左宗棠当时尚未发迹,还在巡抚衙门当师爷。樊燮本是例行官场礼节,不料却与左宗棠结下一段恩怨,同时改变了这两个人、甚至两个家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晚清名人联     
正左宗棠字季高,他相当自负,觉得自己就是那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给别人写信,常常署名"今亮""老亮"。当然,他也确实有过人之处:不但目光敏锐,料事准确,与人辩论更是口若悬河,咄咄逼人。有一天,他不知为了什么事与曾国藩辩论不休,各不相让,曾国藩戏出一联:"季子敢鸣高,与予意见大相左。""季子"似指春秋时期吴国  相似文献   

5.
正骆秉章是晚清湘军的重要将领,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骆秉章虽然军功卓越,但却不骄不躁,平日里还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经常接济同僚和穷人。有一次,骆秉章急匆匆地找来侄子,要他买粮食去。原来,骆秉章手下有一个小吏,与家里行动不便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因为他要经常办公差,有时一走就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作为晚清重臣,军功赫赫,声名远播。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的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中,中国人有3个,一是毛泽东,二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既为智慧名人,那他的智慧何在?  相似文献   

7.
湘人曾国藩,早年赴京赶考后中进士,留京任职七年,奇迹般地连升十级。后又因组织“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成为清代以汉人封侯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他的学生李鸿章推荐来的3个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  相似文献   

9.
正笨拙的人没有智力的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曾国藩并不是天才人物,他的智商不过中等。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笨劲一路到底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  相似文献   

10.
论坛荟萃     
田盛颐: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自由观有4方面的基本内容。一、自由的领域。自由既不在人的意志里,也不在人的理性里,而是存在于实践的人为世界里。这个世界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实现了人的目的和意向的世界,是自然的必然性不能产生的世界。这个世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展现了人所特有的性质。二、自由的特性。一是主体性。人有了主体性,就开始有自我意识,看到人和物的区别,摆脱了客观直接性的束缚。二是目的性。目的性代表着未来,也代表一种超越自然和现实的可能性。三是创造性。创造性的自由体现在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摆脱外在需要的束  相似文献   

11.
手表定律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相似文献   

12.
<正>一、囚徒困境概述囚徒困境是非零和博弈中的一则经典范例,其描述的是一种特殊情境。在囚徒困境中,两个罪犯被分别关押在两个独立的牢房中,不能互相沟通或协调行动。检察官为两人提供了以下方案:如果两人都认罪,则每人得到5年刑期惩罚;如果两人都不认罪,则每人得到1年监禁的轻判;如果只有一个人认罪,则认罪者将被免于惩罚,而另一个人将被判10年监禁。如果两人都采取自私策略(即认罪),则会进入囚徒困境唯一稳定的“纳什均衡”,双方都得到5年的刑期。但若两人都能采取合作策略(即都不认罪),则双方都只需服刑1年,达到有效的协作(见图1)。  相似文献   

13.
佛言祖语     
复次,精进法是一切诸善法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于小利。如毗尼中说:一切诸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精进不放逸生。复次,精进能动发先世福德,如雨润种,能令必生。此亦如是,虽有先世福德因缘,若无精进,则不能生,乃至今世利尚不能得,何况佛道。复次,诸大菩萨荷负众生,受一切苦,乃至阿鼻泥犁中苦,心亦不懈,是为精进。复次,一切众事若无精进则不能成。譬如下药以巴豆为主,若除巴豆,则无下力;如是意止神足根力觉道必待精进,若无精进,则众事不办。如戒唯在八道,不在余处;信在…  相似文献   

14.
正这些日子经常失眠,晚上大概能睡两三个小时,失眠躺在床上是最难受的,于是起来翻书。昨晚,阅读曾国藩的《茶余偶谈》,这《茶余偶谈》大概就是曾国藩的日记,在这些偶谈当中,我发现曾国藩也偶有失眠,尤其是在己未年十月(1859年农历十月)这段时间,曾国藩失眠比较严重,此时的曾国藩已经48岁,那么曾国藩失眠都干吗呢?在曾国藩的日记中,他这样记录:"李申甫自黄州归来,稍论时事。余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余生平作自箴联句颇多,惜皆未写出。丁未年,在家作一联云:‘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  相似文献   

15.
正曾国藩向来清廉节俭,不贪权亦不贪钱,尤反行贿受贿的不良作风。李鸿章新任官职时,曾请老师曾国藩一家去他府上吃饭,全家上下都非常高兴,可没过多久,曾国藩的两位女儿为争一条"新"裤子打了起来。两姐妹出门就靠这一条新衣撑点门面。姐姐说这条裤子是去年去伯母家,伯母看她衣裳破旧为她买的。小女儿争抢不过姐姐,在一旁泣不成声。曾国藩弯下身安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曾国藩治<易>活动进行系统考察,属于曾国藩易学思想研究的奠基工作.首先扩大了文献材料的选择范围,将这些材料分类处理、概括,按曾国藩生平活动的时间顺序编制成"曾国藩治<易>活动年表".在此基础上,以曾国藩七次大规模或系统的读易活动为主线,系联曾氏相关学术活动或事件,将曾国藩治<易>活动归纳为五大阶段,并归纳概括出这五大阶段曾国藩治易的特点.通过对曾国藩治易活动的系统考察,认为易象问题是曾国藩易学思想的特质,它不同于一般易学的象数问题,而是曾国藩一生追求义理、文境、道义之间相融相生的栖息地.这是今后曾国藩易学思想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钟摆在正负两个方面来回摆动,往负的方面摆动大,往正的方面摆动也大;往负的方面摆动小,往正的方面摆动也小。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是爱之深,责之切。对你严格要求、严厉批评的人,会使你有长足的进步;对你既不注意也不理睬的人,是对你既不关心也不负责的人。与人交往,一定要虚心接受批评,努力寻求批评。 ※两棵笔挺的树木是不能成为一个紧密结合体的,但一根细柔的藤条却能将树木紧紧缠绕起来,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所以与人交往,明智的做法是刚柔互补、取长补短,而不是以硬碰硬,以短量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朝天空吐唾液的…  相似文献   

18.
出路     
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每天坚持跑步锻炼。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一时半会儿没有停下的意思。望望窗外,其中的一个小伙子说:如果不在户外跑步,就不会受天气的影响了。另一个说,不在户外上哪啊?屋里有路吗?根本不可能。这时,第一个小伙子又说,假设真的不能在户外跑步了,怎么办?另一个陷入了沉思,想了很长时间,他突然说道,可以搞一个机器放在屋里,在屋里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一生爱传帮带,提拔下属不遗余力。然而,这也很容易造成一种难堪的局面:过去的部下一旦独当一面,必然在饷源分配、兵力调拨等方面与曾国藩产生种种利益冲突。如何处理这种冲突,可以看出每个人心性品格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张乐 《宗教学研究》2017,(3):238-243
在中西文化对视的背景之下,以儒学为治家之本、不信僧道为家训的曾国藩家族,或因时势所迫,或因兴趣使然,部分成员开始与基督教有所接触.在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纷繁复杂,人心陷溺,曾国藩家族由此开始裂变,并出现了第一批基督徒成员,从孔孟弟子转身成为耶稣门徒,堪称近代儒耶对话的经典案例.虽然曾国藩家族基督徒成员人数不少,但以人口结构而论,其所占之比重仍然很低,因而亦不能将其视为基督徒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